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东业晨曦小学校本研修资料一年级教研组研究课例教学设计及反思执教者:陈莎执教内容:《端午粽》执教时间:4月6日星期三执教年级:一年级一、教材分析:《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在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图画感兴趣。直观的粽子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这一课时,采用图文结合以及角色朗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采取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从而给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而学生同时也有一定的过传统节日的经验,进行及时拓展,让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与感悟性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会用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寻找文中描写粽子的好词好句(材质、颜色、味道等)。4.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东业晨曦小学校本研修资料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教学过程:教学准备:1.准备一个粽子与多媒体课件。(教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教学设计教师、学生活动说课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分散识字1.师简笔画粽子,谈话导入:同学们,这个东西你们一定见过……揭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吃粽子的日子——端午节。2.让学生说说对端午节的了解。(课件出示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图片)3.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学习第一个生字“端”:duan,立字旁。两手做“端东西”的动作,帮助记忆。分析示范“午”字的写法,与“牛”相比较。学习“粽”:zong,和大米有关,米字旁。强调读音,顺势复习平舌声母和后鼻韵母。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用“一”画下来,并想办法解决。师巡视指导。2.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3.课件出示文中部分生字,学生认读。第一环节:(设计意图:通过“粽子”图揭示课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课题教学生字“端”和“粽”,分散学习生字,减轻识字压力,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掌握。引导学生观察“午”字的写法,分辨并记忆字形。)东业晨曦小学校本研修资料①带拼音认读。②不带拼音认读。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1.齐读第1自然段,要求读通、读顺。2.认识“端、节、总、锅”等生字。①在课文中识字:出示文中句子,引导学生读句子一读字一读词一再读句子。②独立识字:复习“端”字,出示“节”,学生借助拼音拼读,口头组词、说话。例如:“端午节”“节日”“六一儿童节是我们的节日”。出示“总”:zong,拼读,强调平舌音。引导学生把“总”字搬回课文,通过读把“总”的意思表现出来,“总”要读得重一点。“锅”guo,课件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这个生活中常用、由金属制成的炊具,引导学生拼读、口头组词。(二)重点学习课文第2、第3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注意听,对照纠正自己读错的生字。2.课件出示文中句子:①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教读“箬竹叶”。②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教读“裹着”“糯米”,认识“米”字。③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认识“间”,组词,记忆。3.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比较读:①煮熟的粽子飘出一股清香。咬一口粽子,又黏又甜。②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4.师生接读第3自然段:师读“外婆包的粽子”,学生接“十分好吃,花样也多”…..5.指名说说外婆包的粽子还有哪些花样:红豆粽、鲜肉粽。课件第二环节:设计意图:本课生字过多,在初读课文之后,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先识字,再学文,教学任务相对集中,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识别生字的能力。)东业晨曦小学校本研修资料出示生字:分、吃、豆、肉、带,让学生到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记一记。(三)小结。1.补充句子:粽子是用()箬竹叶包的,里面是()糯米,中间有()的,()的和()的,咬一口,又()又()。2.用自己的话说说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四)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引导学生复习巩固本课生字词。(设计意图:学习汉字是需要记忆的。因此,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留下深刻印象,记得住记得牢。)(五)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师:请同学们自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2.与同桌交流生字词的学习:知、据、念、爱。3.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口头组词,记忆。认识“矢字旁”。四、再读课文,巩固识字1.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开火车接读词语:端午、节日、粽子、总会、大米、中间、十分、(红)豆、(吃)肉、带回家、知道、据(说)、爱国、(想)念。2.分组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煮熟的粽子/就会飘出/一股清香来。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去。(设计意图:生字词的学习是一年级的重中之重,生字词的复现是帮助和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最好方法。)五、书写生字1.生字对比记忆。午——牛——许叶——十米——来真——直分——刀——八2.学生自己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说一说。3.教师示范书写。(设计意图:采用新旧字对比、形近字对比以第三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读,感受不同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生字词,把识字与阅读统一起来,识字为阅读服务,阅读巩固识字,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设计意图:随课文分散识字,贯彻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汉字的音、形、义相结合,识字和学词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图文,理解与分析内容;词句比较,体会情感;角色扮演,感受内涵。从而达到“读中悟,悟中读”。东业晨曦小学校本研修资料及加、减、换、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分辨和记忆字形。)六、练习与作业1.课堂上完成书上的描红和书写。2.完成课后练习:说说你喜欢吃粽子吗?你吃过什么味道的粽子?3.除了知道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中秋节、春节……对你的小伙伴或者父母说一说。第四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全文2、拓展延伸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六、板书设计:10端午粽材料: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味道:清香、又黏又甜意义:纪念屈原七、教学反思:《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学本课堂”即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当学生在教东业晨曦小学校本研修资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本文标题:端午粽教学设计与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3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