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训练计划方案【精编4篇】
1/14训练计划方案【精编4篇】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就是网友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训练计划方案【第一篇】一天,在健身房,一个健美爱好者走过来指责我们说;“健美不是像你们这样的,光靠吃营养品得奖有什么稀奇!”。这个小伙子一定是误会了,因我的训练伙伴在不经意间变成了“natural(自然健美)美国先生”,而我也在natural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他肯定是认为我们违反了比赛规定,偷偷服用了运动营养补充剂。于是我笑着对他说,“你看到过我们训练吗?”他一脸迷惑,说:no!于是我邀请他和我们一起训练,他不情愿地表示了同意。我告诉他今天就练他最喜欢的身体部位,他不加思索地说:“大腿!”我们像往常一样开始了最喜欢的训练动作——深蹲。与其他运动员不同的是我们每次深蹲都采用不同的方法,那天我们要做的是“d-day”(我们自己取的名字)。我们的新伙伴面带笑容不屑一顾地看着我们。开始是135磅的热身,做10次,快速。我们告诉新伙伴,热身后我们只做3组深蹲,他又一次鄙夷地看着我们,脸上的2/14表情好像在说:“你们俩是一对‘菜鸟’,其实并没有什么本事!”接着又是一组热身;185磅,10次。好戏开始了!第1组,我们用225磅,做51次。你一定会怀疑,我们是不是写错了?是15次吧?绝对没错,就是51次:要么完整地做完51次,然后安全地把杠铃放回深蹲架;要么是你实在无能为力,把杠铃砸到安全插杠上,有第三种选择(不会有人帮你)。我杠起杠铃,一口气做了35次,我感觉有点困难了,但是训练伙伴鼓励我再做最后16次。每一次都是那么折磨人!到48次时,我真的挺不住了,只好把杠铃砸在安全插杆上。我感到筋疲力尽,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掉(不是哭,很大一部分是汗水)。接下来是约翰做,他感觉相当好,一下子做了52次,不过接下来也是累倒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这时我们的新伙伴一脸恐惧,蹒跚地走进深蹲架。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做得相当好——32次!我说,“好了,休息1分钟,我们开始第2组,要求是做到力竭,就是说杠铃只能砸在安全插杆上,不能再有力气把它安全放回深蹲架上了!”他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只是朝着我们“咆哮”。第2组后,我们把杠铃重量增加到315磅,然后做最后一组,10次。我们的新伙伴在动作过程中发出野兽般的尖叫,最后算是勉强完成了4次。然而这只是我们腿部训练的开始。3/14下一个动作是“腿举”。当我告诉新伙伴这个动作只做1组时,我们看到了他训练开始后的第一个灿烂笑容。但是他不知道这一组要做10组×10次,中间腿部不能离开腿举器的平板。还是我第一个上“刑场”,做到第70次时,差点昏死在深蹲架里。我模糊记得还有最后30次或者更多,约翰则一个劲地在我旁边大喊,为我鼓劲,以致整个健身房变成了我的“个人表演”,其他人都站在旁边瞧我怎样受罪。最后总算是拼死拼活地把30次给完成了,人也倒在了地板上,直到乳酸慢慢从股四头肌里释放出来,我才在别人的搀扶下勉强站起来。约翰第二个上,他比我好多了,一直做到85次才开始感到难受,接下来的场面那可真叫艰难,但是他还是完成了。我们的新伙伴尝试性地坐在腿举器上,开始了训练。可以看出,他这次遭受的“酷刑”决不比深蹲架上好受。结果他做了30次,可以看出他真的是筋疲力尽,连把腿举器平板推回原处的力气都没有了。开始最后一个动作(腿屈伸)之前,我们的新伙伴走进了更衣室,然后发生了可怕的一幕:他拿着毛巾走进浴室,突然倒地,且头先着地。我们只得叫了辆救护车,把他送到了急诊室。从那天起,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小伙子了,不用说,他再也不愿意和我们一起训练了。不难看出,我们在腿部训练时没有浪费1分钟时间,因为我们坚信,要想有宏伟的“大厦’,必须有坚实的“地基”。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腿部训练计划(包括股二头肌和股四头4/14肌),至于一天是否训练两个身体部位,则完全取决于你的实际情况。训练计划方案【第二篇】20xx年4月——20xx年10月整个队伍都是刚接触排球运动的新队员,基本功薄弱,技战术经验欠缺,但所有队员身体素质出色,学习能力较强,发展空间较大,相信经过训练初期的基本功练习,队员能力将会有巨大突破。1、使队员能坚持训练,认真刻苦,服从指挥。2、巩固排球基本技术,扎实掌握排球战术,熟悉排球进攻与防守战术体系。3、进一步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因暑假,故将全年计划分为上下两个周期。第一周期:20xx年4月——20xx年6月,约两个半月。本周期主要以基本技术、基本战术、身体训练为主,队员每天有球训练,包括传、垫、扣、发。提高排球各项基本技术,熟悉进攻与防守战术体系。进一步加强队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包括滑步、交叉步、前进步、后撤步、仰卧起坐、俯卧两头起、原地摸高、折返跑、小步跑加转身、后蹬跑等专项素质训练。基本训练阶段:4月——5月此阶段开始时,进行熟悉球性,恢复球感为主,专项素质5/14训练主要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身体素质训练主要以灵敏性练习为主。第二阶段主要以上手发球训练、前排两点进攻训练以及接发球的训练为主;专项素质训练主要以发展下肢力量为主;身体素质训练主要以灵敏度和移动速度为主。第三阶段主要是根据五月份的对内比赛检验所练内容的不足之处。竞赛阶段:6月根据上一阶段技战术、基本素质的训练,进行队内实战练习,在比赛中找缺点。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调整阶段:7月——8月。因处假期,针对队员个人情况布置个人假期训练任务。第二周期:9月——10月。九月份恢复训练,熟悉球性,恢复球感为主,专项素质训练主要以发展上肢力量为主;身体素质训练主要以灵敏性练习为主。十月份主要以比赛实战为主,在比赛中找不足,找缺点,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基本技术,战术训练。一周训练三次,每次90分钟。周运动量采取大中小相结合。严格执行教学训练进度检查制度,并做到:1、每次训练后进行讲解;2、运动员对训练计划尽量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3、每月进行一次小结,每次比赛进行一次总结,从实践6/14中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补课或适当调整计划。训练计划方案【第三篇】基础不一,训练水平参差不齐等;主题明确——直奔高考四项考试项目。1确立“三从一大”的训练原则,以高考四项作为素质练**的重点,注重小肌肉群和神经系统灵活性的练**,提高肌间协调性。以速度发展为突破口,确立以速度发展为中心的训练体系,一切以“快”为中心,注重速度和力量发展的均衡性。(在力量跟不上速度发展需要时就适当加强力量训练,以解决力量和速度发展的不平衡)2培养自信、拼搏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3在练**中的所有动作都要求质量高,轻松,准确,快速完成。1基本训练与高考四项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把技术训练分解成套,一天练几套,穿**行。要求完成得快速、熟练、准确。每天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各种素质练**,使运动员既得到全面的素质发展和技术发展,又不至于使身体某部位产生过度疲劳(注:一定要注意预防运动损伤)。2合理的运动负荷和循序渐进原则: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在逐步加长训练时间和加大动作练**数量的基础上,自然的、适当的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强度,即让运动负荷从一个经过加大到适应,再加大到再适应的过程、负荷的增加要缓和,不7/14要突击增加强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量和强度的关系),即量是基础,强度是保证,质是关键!同时要注重训练的恢复,采用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放松恢复措施,控制好负荷的节奏、(教练员请注意:量的安排是一条波浪线,强度是一条直线)3区别对待原则:4训练手段的选择要有很强的科学性:一切从高考能力出发、目的明确,不摆花招。5训练的整体观:每个训练分期必须有侧重点。如力量训练时大肌肉群轮流练,小肌肉群天天练。6把技术、力量、速度三者协调起来,力求完美。7懂得三大能量的供能特点和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认真安排运动负荷。(通过观察出汗,心率指标等,来检测训练计划)8根据运动员的生物节奏来合理安排运动节奏(要求教练和运动员经常沟通)注:对于高一、二年级的运动员来说,田径多项训练是个好方法,但对待高三体育高考训练,不宜摆花架子。周期训练计划安排,月训练计划安排,周训练计划安排和课时训练计划安排:1分两个训练周期2月周期:第一周中上运动负荷,第二周大负荷,第三周中上负荷,第四周小负荷。(其实在第三周的负荷是最大的,因为第二周的负荷在第三周是得不到充分恢复的,学生在训练8/14时会感觉到最累)。每周训练内容要有重点,一般两个素质周后接一个技术周。3周训练安排:周训练计划的安排应根据周期和每个月训练任务和负荷的不同要求来制订,训练手段的选择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需要安排。训练课中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生理现象,如基础脉搏、眼神、出汗程度、睡眠等,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免产生过度训练。4课时计划安排:5要注意重视训练课结束后的积极性恢复原理、总之,要注意训练过程的宏观调控和连续性,及时修正训练计划。训练点滴:训练初始需要做的几方面训练:1、提高心肺功能:为下一阶段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打基础、但不可安排过多。2、提高支撑器官的支撑能力。3、加强柔软性素质练**4、注重灵活性、协调性的训练5、抓好伸曲肌训练,要轮流练不间断。6、一定要注意放松练**。它的效果占一节课的13。7、师生要经常交流,如感觉/生理指标等,及时修正训练计划。速度的训练分期:9/14第一准备期:第一阶段:一般耐力第二阶段:大负荷负重力量第一竞赛期:发展速度第二准备期:第一阶段:负重训练(突出快速力量)第二阶段:专项耐力第二竞赛期:第一阶段:发展速度耐力第二阶段: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分期:分三个周期第一周期:(6~8周)目的:增大肌肉面积手段:橡皮带、壶铃蹲跳等要求:重复次数15~30次第二周期:(6~8周)目的:增加最大力量手段:深蹲、半蹲等要求:重复次数1~12次第三阶段:(6~12周)目的:增强速度~力量,并与专项技术结合手段:上下坡跑,14蹲跳,各种跳跃练**等10/14要求:素质与专项技术相结合一次力量训练效果一般只能保持7天,15天后回到原来水平。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1、一定要把训练后所获得的素质转移到技术中去。2、一定要预防运动损伤!训练计划方案【第四篇】合唱是和谐之音,是和谐的群声,可以说是艺术魅力与社会感染力相结合的高雅艺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加强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我校创先争优活动,使学校合唱队有更好的发展,本学期特制定活动计划如下:(一)通过参加合唱团的训练,使学生亲身体验合唱这种形式的艺术魅力,喜欢此项活动。(二)针对新队员和老队员,进行分层教学。在去年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加强声部间的协调感与合作意识,提高合唱音准与和谐的效果。(三)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歌唱艺术的表现力,帮助学生积累音乐知识。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使学生达到声音上的和谐统一、自然清新、明亮甜美11/14的效果,需要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现象。并逐渐扩充到音准、节奏、音域、咬字、吐字等现象。掌握了声乐基本功,合唱队员将把发声训练与歌曲有机的结合起来,并满足校内外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需要,如:独唱、重唱、组唱、大合唱等。使学生更多得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通过排练好一首歌曲,不仅有利于学生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和声训练。通过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一)科学正确的气息训练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如静坐练习、抽泣练习、放松叹气练习、闻花香练习等来体会胸腹式呼吸法:慢吸慢呼、快吸快呼、呼吸控制训练等。这一环节,我采用先集体示范讲解、再“一对一”严格把关检查指导的方法。(二)重视发声训练
本文标题:训练计划方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47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