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定稿)
1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针刺伤)处理方案为了维护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工作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结合我院的具体实际,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所指的血源性传染病暴露是指(包括HIV、HCV、HBV、梅毒病人及病原携带者)针刺伤个案,其他疾病、传染病暴露及集体传染病暴露或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防控处理由医教部负责管理。一、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定义是指医院工作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以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或被此类病人抓伤、咬伤等,有可能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情况。二、造成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1、没有安全防护的规章制度。2、没有配备足够的防护设备及设施。3、没有按照诊疗操作常规进行操作。4、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及消毒隔离制度。5、没有落实《手卫生规范》。6、没有落实标准预防。7、没有接受《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或岗前培训。8、对职业暴露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9、缺乏职业暴露防控的专业知识。10、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度暴露的环境。三、紧急处理措施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2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2、如有伤口,应当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四、标准预防1、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2、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落实《手卫生规范》。3、合理安置病人。4、制定并遵守环境操作规程,包括医疗废物处理、工作场所的清理清洁和被服清洁。5、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锐器进行规范的处理和处置。6、制定适宜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操作规程。7、保障生物标本的处理与运送安全。8、设备管理与维护职责落实、登记齐全。9、每年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及岗前培训。10、每年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及预防接种。五、报告1、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应尽快按照《针刺伤处理流程》对伤口进行初步处理,并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科室应做好职业暴露登记。2、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尽快核实情况并作初步调查,查找暴露源感染及治疗情况及当事人既往体检结果,当事人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后,“OA”发送院感部通过短信提醒或同时电话报告院感部。院感部专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详细记录所发生的情况,包括受污染者个人资料、时间、地点、污3染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污染物的情况(如HIV的血液、HIV培养液等);如可能,获悉病人的血浆病毒载量、是否接受过治疗及所用药物的种类。3、若暴露源为HIV阳性的,院感部应立即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六、评估、处理1、院感部接到报告后,应确定当事人发生职业暴露后实施的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为当事人提供咨询及指导。2、院感部协同感染科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估和确定:1)根据现有信息评估被传染的风险,包括源患者的液体类型(例如血液,可见体液,其他潜在的传染性液体或组织和浓缩的病毒)和职业接触类型(即经皮伤害、经粘膜或破损皮肤和叮咬)。2)对已知源患者进行乙肝病毒抗原抗体、丙肝病毒抗体和艾滋病病毒检测。3)对于未知源患者,要评估接触者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4)不应检测被废弃的针具或注射器的病毒污染情况。3、院感部配合感染科根据暴露源及职业暴露当事人情况,按照相关疾病防治措施提出处置建议,对暴露源为阴性或发生HIV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不必追踪随访和预防性用药,其它类型的处置建议参照相关疾病的防治原则。七、登记核对处理完毕,院感部工作人员对职业暴露报告情况进行登记核对,完善报告表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是否进行疫苗接种;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八、随访41、追踪和随访:院感部专职人员负责督促职业暴露当事人按时进行血清学检测,疫苗接种或预防性用药,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定期进行随访和咨询。并将半年后防护结果电话通知暴露当事人,全部资料复印一份备案,保存3年。2、医院有关知情人应为职业暴露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职业暴露当事人的情况。几种常见血源性接触后的预防用药及随访一、HIV接触1.暴露级别1)一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2)二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3)三级暴露: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2.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1)轻度类型:暴露源为HIV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2)重度类型:暴露源为HIV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3)暴露源不明型: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HIV阳性者。3.药物预防的时间1)专家推荐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内用药。52)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在暴露后24~36小时开始服药将无预防作用。3)美国CDC仍推荐对情况严重的职业性暴露,即使暴露后1~2周仍应该预防用药。4)职业暴露后预防用药的疗程一般为28天。4.用药方案(仅供参考)感染科医生应在治疗开始前向接触者详细解释本病的自然病程,并说明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现有抗病毒治疗的疗程、疗效等以及详细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和药物预防效果;药学部应该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协商,配备足够的HIV预防用药,保障接触者能够在2小时内获得治疗。1)基本用药:AZT(齐多夫定)300mgBid+3TC(拉米夫定)150mgBid,连服28天。2)强化用药:AZT+3TC+克力芝(洛匹那韦200mg与利托那韦50mg的复合制剂)2片Bid或+EFV(依非韦伦)600mg/次,Qd,连服28天。••HIV接触等级评估及用药方案一览表暴露类型暴露源轻度暴露源重度暴露源不明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污染物来源不能检测。Ⅰ级粘膜和损伤的皮肤污染量少且暴露时间短。可以不用药基本用药无确定的方案:如果污染物来自6Ⅱ级粘膜和损伤的皮肤污染量多且时间长;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基本用药强化用药高危病人或有高危病人的地方和(或)暴露为Ⅱ、Ⅲ级可考虑使用基本用药方案,待暴露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出来以后再确定是否继续用药。Ⅲ级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强化用药强化用药5.随访1)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HIV抗体追踪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当天、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HIV感染的早期症状等。2)如果疾病伴随反复出现的急性症状,则开展HIV抗体检测。3)接触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随访期间的再次传染。按时到感染科检查。4)在接触后72小时内评估接触者的接触后预防水平,并进行至少2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二、乙型肝炎病毒接触1.用药方案1)接触者HbsAg阳性则不需处理。2)接触者HBsAg和HBcAb阴性,应根据接触者的自身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项目乙肝疫苗HBIG7HBsAb≥10mIU/ml可不需可不需HBsAg(-)、HBcAb(-)且未注射乙肝疫苗1周后接种乙肝疫苗24h内注射HBIG200IUHBsAg(-)、HBcAb(-)已完成疫苗注射但未产生抗体24h内补一剂乙肝疫苗24h内注射HBIG400IUHBsAg(-)、HBcAb(-)正在接受疫苗注射但未产生抗体继续完成疫苗注射24h内注射HBIG400IU2.随访1)乙肝病毒接触者应在当天、3个月、6个月时进行乙肝两对半、ALT、AST、GGT、HBV-DNA定量检测。三、丙型肝炎病毒接触1.用药方案1)一般情况下不推荐预防用药,但应接触者的要求,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考虑进行干扰素治疗500万U/次,3次/周,共6周,并告知其药物毒副反应、注意事项和药物预防效果等。2.随访1)丙肝病毒接触者应在当天、3周、3个月、6个月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ALT基8线检测。2)如想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接触4-6周后检测HCV-RNA。3)通过补充检测,反复确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疫水平。四、梅毒螺旋体接触1.用药方案1)推荐方案:苄星青霉素240万U,单次肌注。2)青霉素过敏者:多西环素100mgBid,连用14天或四环素500mgQid,口服,连用14天。2.随访3个月后回访,追踪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注:当暴露源不明时应立即查看暴露者近期的HIV抗体、HCV抗体、乙肝二对半、梅毒抗体检查情况,如果没有应立即对以上项目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再确定是否用药。院感部2011年10月13日
本文标题:职业暴露处理方案(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5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