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结题报告郧县二中高中数学课题组周勇周明清一、提出课题的背景现在高中怕数学的人在逐渐增多,要不是为了应付高考,也许会有更多的人要放弃高中数学的学习。许多人花了很大力气学数学,但是结果很不理想,取得的成绩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使他们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害怕数学,讨厌数学,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我们每位教师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这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和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着想,为国家着想。大家都想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有很多老师并没有弄清学生有哪些学习困难,以及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结果是出力不讨好,或者是效果很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自己;二是老师;三是知识。那么,到底有哪些具体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怎样消除或者削弱这些制造困难的因素,都需要我们认真调查研究,想出切实可行的对策。1、从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情来看所谓“数学学习困难生”,是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困难生”)。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尖子学生的外流,高一新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困难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困难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从数学观的角度来看数学,作为一门中学的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的理解还很不到位,甚至不正确。他们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至于数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概括地说,学生的数学观存在着严重的偏差。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3.研究的意义大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目前高考各科中最难学习的科目,花了很大力气,可考试分数还是太低。或者有的同学能够把课本上的习题全部作会,但是却总也考不出好成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知识太难,还是老师的教法有问题,或是学生的学法有问题,或是考试太难呢?这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真研究,尤其是二中类学校,更应该找到解决困难的对策和途径,否则,很难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数学培养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随着计算机更广泛深入地应用,数学的作用将会更加直接和广泛,数学也将会对人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够找到解决数学学习困难的方法和途径,那么对中学数学教学会有巨大的实践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二、课题的涵义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主要是指,正常的学生在正常的努力下,较难掌握所学知识的问题,也就是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本身,这包括学生的智力、体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二是老师,包括老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三是知识,包括教材编排不当,新旧知识间缺乏必要的衔接,或者所选知识过难,不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或者所选知识对学生无用,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是考试题太难,使学生遭受的打击太多,从而丧失学习信心等方面。本课题要研究的是除智力、体力以外的所有能引起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调查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寻找减小学习困难的对策和途径。三、研究内容及理论依据: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1)数学学习困难问题调查整理,对困难原因进行分析,寻找理论依据;(2)减小数学学习困难的对策与途径;(3)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对策。重点:找到适当的对策与途径。难点:具体操作时如何恰当运用。指导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1.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习的影响。2.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3.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4.构建主义教学理论。5.实用主义教学理论。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设计1.直接目标以我校(郧县第二中学)全体在校学生为研究和实验对象,分层抽样,运用调查统计、分析论证、系统规划、实践验证、再论证整合、再规划的方法,形成规范的便于具体操作的实施办法,并在本校各班数学教育教学中全面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教学质量。主要以我校十堰市统考、高考数学成绩为成果鉴定指标,最后形成《减小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的对策与途径》论文集。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和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逐步摆脱陈旧的教育观念和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数学成绩不断提高。(1)剖析困难生的成因,按成因的不同性质将困难生分成若干类型。(2)明确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体系中的难点,并确定解决难点的若干策略。(3)提出转化困难生的若干策略,以便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生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4)针对产生困难生的成困,调整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减少困难生的产生,控制困难生面。2.目标指标(1)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撰写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习心得或学生小论文。(2)提出较为具体的、便于实践操作的、能够提高全体学生数学成绩的教育教学办法;(3)在十堰市统考和高考中,我校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取得明显提高。3.期望目标期望能够帮助和指导同类学校的数学教学,提高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五、本课题的研究模式本课题研究采取下列几种模式:(1)学生自我监控调整模式连续两次章节考试加期中、期未考试不合格者,视为“困难生”。对这些学生,要求他们自我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归属相应类型,主动调整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学生互助组转(化)困(难生)模式指定2-3名数学成绩较好、乐于助人的同学与“困难生”组成学习互助组,帮助困难生学习。(3)教师个别指导转困模式教师对困难生建立档案,分析成因,开展谈心和辅导活动。从思想、学习方法、情感意志到学科知识等各方面进行辅导,并将学生变化情况情况记入档案,不断调整完善帮困策略。(4)课题小组研讨模式对全体困难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现行教材体系中的难点,难点落实后课题组成员分头开展突破难点的研究,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难点的突破。六、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概述1.数学学习困难的界定一般说来,数学学习困难,或称数学学习障碍,指的是由于数学能力的缺损而导致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落后,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的现象。数学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计算错误、运算法则混乱、阅读和书写困难、问题解决能力较差以及空间组织困难等等,其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较差表现尤为突出。由于数学是中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数学学习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数学又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数学学习困难将会依然存在,甚至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对于学习困难的诊断界定,一般有以下几个观点:1977年,美国教育署提出一套确定学习不良现象的基本方法;1981年,美国心理和语言学家H.R.Myklebust编制的“学习能力障碍儿童筛查量表”,是国外学术界比较具有权威性和影响性的学习障碍诊断量表。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俞国良教授认为,上述的基本方法难以准确判断其“差异性”,他认为,确定学习不良现象的方法较为复杂,其中关键是实际操作中对“差异性”的界定。综合以上界定以及实际教学应用的考虑,本文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定义为:在高中教育阶段,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导致数学学业成绩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的水平,无法继续下一个阶段数学学习的学生。2.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的历史发展对学习困难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从1896年西方摩根的神经学模式开始,以后逐步被心理学模式代替。到20世纪70、80年代,更多的西方学者注意学习困难的心理特征和社会背景方面的研究,着重探讨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行为模式同其社会特征之间的联系。其中,角色理论和归因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研究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点·韦纳提出归因理论;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家Norman.Long创立了角色理论;前苏联教学学者巴班斯基提出同心圆理论。20世纪80年代,日本佐野良五郎提出了双因素论;日本教育学者北纬伦彦提出了三层次说;日本学者中村政夫、松原达哉的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有很大的相关性;法国教育家安德烈·勒·加尔创立了“性格类型论”;台湾心理学者刘弘白博士关于学习缺陷的相关理论研究认为,综合造成学习缺陷的各种因素,可分为环境、身体、心理三类因素。1991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顾蓓晔等人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概括出:身心发展、社会交往、认知水平和家庭等方面是影响学习困难学生的诸多原因。1995年,北京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张雨青、林薇等人运用分析法获得与学习困难密切相关的七个因素: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理解能力、行为能力、运动能力和感觉—动作能力,这些基本学习能力的不足以及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导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1995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孙静等人研究发现,导致学习障碍的因素有生理、环境和心理三个方面。(2)学习困难学生类型的研究柯克和Chalfanf1984年提出,学习障碍有两种类型: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Mckinney1984年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了学习障碍的四种类型1993年,我国学者刘少文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特点进行了研究,形成三个类型:类型一为注意障碍和记忆缺陷;类型二为常识缺乏;类型三为智力障碍。1994年,我国学者张舒哲提出了四种有代表性的学习困难基本类型:类型一根据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分为生理缺陷型和心理缺陷型;类型二根据学习困难形成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多少,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类型三根据学习困难的可矫正性,分为暂时性和持续性;类型四根据学生的神经类型特点,分为兴奋型和安静型。1995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云英等人将学习困难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3)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策略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B.S.布鲁纳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尤·巴班斯基提出了教育最优化理论;原苏联心理学家B.A.克鲁捷茨基进行了中小学教学能力成分的研究,他不仅发现了天才儿童的数学能力优点,也测出了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数学能力弱点,为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4)国内关于数学学习困难生的研究我国数学学习困难学生问题真正深入系统研究开始于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以后,其中有一些较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如:上海市青浦县在顾泠沅的领导下进行的“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和山东泰安师专、泰安市教学研究室及部分中学联合开展的“初中数学差生的转化”等。他们均以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某年龄段学生为对象,对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诊断、界定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具体的教学措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青浦县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顾泠沅领导的数学教改实验小组自1981起,针对青浦县中小学学生,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结构归纳为五个环节:(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本文标题:高中数学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59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