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初中生教育心得怎么写家长4篇
初中生教育心得怎么写家长4篇相信每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学习以及工作状态都会有所不同,心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写心得体会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在很多场合我们都需要撰写心得体会,如何下笔写好一份心得体会呢?您不妨看看初中生教育心得怎么写家长,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初中生教育心得怎么写家长1老师经常表扬她的小手很巧,我们大人当然很受用,可这也是她每每把家里搞的一团糟后才出的结果,让她收拾干净,必是不愿意的,只有说我们一起来比赛看看谁收拾的最干净哦!她才会跟上了发条的机器人一样兴奋的干起来。孩子从小就好学好动,最会模仿大人的样子,看到我们搞卫生,她就抢着抹桌子扫地,看到她拿了餐巾纸沾了水到处擦,尽管有的时候反而弄脏了,可是看到她认真快乐的样子,我们就都开心了!我们全家还常常跟她一起互动,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那个你想吃什么菜,我们都认真的说我要吃蛋炒饭,我要吃清蒸鱼,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大家吃,我们就装作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的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她马上咯咯地笑个不停。孩子是一张白纸,什么好什么不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对他们来说没有一点概念。刚到学校什么都不懂,老师发红花,她扔掉,因为她不喜欢,有的小朋友做了不对的事,老师为了教育大家,让他们站到上面给大家讲什么是不对的,可她会跟他们一起站到上面,这个时候就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结合在家的表现,她也喜欢玩水,比如把好多器皿在水龙头上冲洗,一来把身上的衣服都弄湿了,二来还浪费了水,我们就跟她说衣服湿了要咳嗽,浪费水是错的,结合南方干旱的事,给她讲南方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水而不能洗澡啦等等,让她懂得要节约用水。现在她还经常给我们大家发小贴纸呢,边发边说谁表现好就发小贴纸给她,我们全家都是她教育的对象呢。孩子从小就有虚荣心,喜欢争第一。开始的时候她看到自己不能得第一了就赖皮,一定要我们等她让她,有时候干脆哭闹,这时我就教育她:第一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而不是要大家让给你,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的,其他小朋友得第一,那是人家的本领大,你要得第一就要跟人家竞争,得到第一是很光荣的,别人得第一你也该为朋友高兴。慢慢的她懂了,再也不会因为没有得到第一而哭闹了。初中生教育心得怎么写家长2今天的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前面几代家长,而且这一代家长也是自我批评精神的一代,我们最常听到的话是:“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问题孩子的根本原因在家长”……所以,当幼儿园的孩子不肯上厕所,而拉在裤子里时,老师和专家常会让家长反思在教养孩子时是否有不当的行为;当孩子上了小学解决了在裤子里大小便的问题转而欺负班里同学时,周围人就会怀疑家长是不是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即便这样,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长仍然没有成长为完美的家长。随着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多,家长也陷入了更深的自责,他们不断从自身、从伴侣身上找寻原因,指责和埋怨也随之而生。然而,在本·富尔曼看来,很多让家长困扰的问题,其实只需通过教会孩子新的技能就能解决。本·富尔曼是芬兰的焦点解决大师,他所提出的“儿童技能教养法”以18种语言在22个国家进行推广。他有一个信念:孩子们与生俱来具备足够的资源,能够自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它让飘在天上的、高尚的教育理念终于落在了地上。”作为富尔曼儿童技能教养法中国推广第一人,从李红燕开始接触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第一天起,她就尝试把它运用到有机会接触到的孩子身上,“每一次总能欣喜若狂地看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避免责备风暴用学习新技能取代“查找原因”的对话2012年,在北京近郊一所硬件条件很差的打工子弟学校里,李红燕见到了一个名叫张华(化名)的孩子。这是一个教导主任和家长眼里的“问题学生”:刚转入学校不久,总和同学打架,老师整天向家长告状,父母虽一直严加管教,但孩子却越来越难管。初见张华,这个孩子好像刚被老师批评一样,有点儿打蔫。李红燕本想让一旁的张华妈妈介绍一下,可她开口就是一番数落,充满无奈和叹息。有一个细节李红燕至今记得清清楚楚:妈妈说:“他才10岁呀,再过两年他还不得杀了我呀!”张华弱弱地抬头看了妈妈一眼说,“她老是这么说我。”李红燕解释说,由于西方心理学一直教导说孩子的问题通常是由环境造成的,所以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就会陷入相互埋怨和指责的陷阱。儿童技能教养法以焦点解决作为理论核心,即将思考的重点转移到“孩子学习什么技能就能扭转现在出现的问题”,而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陷入典型的“查找原因”的对话中,从而避免了“责备风暴”的出现。然而,焦点解决作为短程治疗方法的一种,虽然能有较快的效果,但依然有人质疑:没有挖掘问题的根源,能否彻底解决孩子的问题呢?李红燕对此解释说,脑科学新技术已经发现,孩子的行为会引起神经元的变化,通过“凿刻”,在大脑中会重新建立神经连接,从而取代既有的神经连接。曾经有一名护士希望将儿童技能教养法运用到一个发育迟缓、有暴力倾向的20岁男孩身上,这个大男孩因一生气就打人砸物品住在精神病院里。护士决定让孩子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来排解情绪——在情绪失常的时候,双腿下跪并举起双手,让护士来帮忙。通过反复地沟通和练习,护士惊讶地发现,当这个大男孩再次情绪失常的时候,他会选择双腿下跪并举起双手,让护士来帮忙。不到一个月,新方法就让孩子出院回家了。“(焦点解决)并不是让大家闭上眼睛,否定那些也许是孩子生活环境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儿童技能教养法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过往跟孩子共处的方式。”富尔曼在《儿童技能教养法》一书中解释说,传统的方式里,孩子一直扮演着被抚养、被教育和被辅导的对象。而现在孩子不仅被看作一个被调教的对象,也是一个合伙人,他们被期待着从头到尾地积极参与到跟他们相关的所有决策中。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问题背后的技能在取得孩子的配合之下,儿童技能教养法需要走出更为关键的一步:把问题转变为技能。儿童技能教养法有这样一个理念: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问题就会消失。听起来好像是文字游戏。其实不然。用富尔曼的话来解释,把谈论的焦点从“解决问题”转变为“学习技能”并不是在故弄玄虚。事实上,一旦开始谈论“技能”而不是“问题”,你就会发现,无论对于孩子本人还是成年人,讨论立刻会变得轻松容易并富有建设性。富尔曼作了一个假设。如果你是一个调皮男孩的母亲,当孩子的老师找到你说,“你的儿子在班里对其他孩子动粗。”你会怎么办?在富尔曼看来,大多数普通家长一定会感觉是受了指责,同时也会本能地进行反击,这个家长也许会说“他一定是先受了欺负”、“他在家里从不会这样!”因此,富尔曼认为,跟孩子或者是家长谈论要学习的技能而不是克服的问题,能够让大家用更为建设性的和更容易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问题。李红燕回忆说,第一次见张华时,听到妈妈的一番数落后,她立即找机会接过了张华妈妈的话,现在大家需要做的是为张华找到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学习懂礼貌吧!”征得张华和妈妈的意见后,李红燕决定把懂礼貌作为张华第一个学习的技能。这其实是最艰难同时也最关键的一步。问题通常是表面现象,是很容易被我们发现的,而“问题”背后的“技能”不仅要找准确,而且要有适当的难度。在张华学习技能的过程当中,李红燕慢慢发现,虽然妈妈常会欣喜地说起孩子的进步,但“懂礼貌”作为一个技能太宽泛了,很不容易踏实掌握,于是后来,他们又把“懂礼貌”做了细化。而这,其实要求成人对孩子的问题有更深入和准确的了解。不用非得走完15步尊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富尔曼的《儿童技能教养法》一书中,学习技能的过程被分为15个步骤:把问题转变为技能、商定要学习的技能、探索拥有该技能的好处、给技能起个名字、选择一个魔法宝贝、招募支持者、建立信心、策划庆祝的方式、为技能下个定义、广而告之、练习技能、提醒技能、庆祝成功、把技能交给别人,以及着手下一个技能。李红燕带着张华一步一步走过了15个步骤,张华把懂礼貌的技能取名为“尊严”。在李红燕与他的线上谈话中,他们讨论了懂礼貌的好处、明确了懂礼貌的行为、让妈妈做他的支持者,同时还确定了庆祝的方法:给张华找到一张偶像罗志祥的签名照。随着一步步的进行,李红燕发现,张华的进步“几乎是立刻发生的”。在第一周、第二周的学习中,张华妈妈都欣喜地说到孩子的进步,甚至于“家里都有笑声了”。不过,这15步也并非要严格遵守。富尔曼在书中拿学习跳交际舞举例:“人们学习跳交际舞的时候,舞蹈老师一般都会建议,开始的时候按照老师教授的步伐来跳,直到已经跳得很自如了。”因此,富尔曼认为,如果家长和老师一旦对这些步骤熟悉起来,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对于没有时间完成15步的孩子,李红燕建议第一步是“重建”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链接”。她解释说,对于青少年来说,被倾听是最重要的。通过沟通能激发孩子跟家长合作的意愿。而更为重要的是,“尊重”还体现在“永远给孩子一个选择”,李红燕相信,“家长的主意再美妙也不如孩子的傻主意。”对于张华来说,当李红燕意识到问题所在之后,她和张华妈妈在一次次约谈中重新探索。最终,新学期开始后,张华妈妈发现张华已经变得尊重他人、学会礼貌待人,不仅他进步神速,连张华妈妈也学会了怎么跟身边的人更好地沟通。正如富尔曼在书中所说,事实上,运用儿童技能教养法跟年龄几乎无关,只要稍加改动就可以帮助青少年甚至头脑比较开放的成年人克服各种问题。初中生教育心得怎么写家长3作为一个中学生的妈妈,更是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咨询的心理工作者,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困惑和感受。前两年做中学生的咨询,我很是有把握,从没乱过分寸,做好的,感谢的不算少,蛮自信。今年中学生的咨询,让我着实冒了虚汗。为什么是技术退步不太可能。是以前做的就没那么好也不对,因同学和家长的反馈是真实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前两年我的儿子是小学阶段,在孩子教育上,一是孩子听话学习不用太操心,二是自己对教育自己孩子还是有把握。现在孩子上了初中,着实让我也和许多家长一样慌乱、无助、不知如何是好。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孩子是处于青春期,开始争取人格和行动的自由,对家长的看法由尊重、仰慕到挑剔、顶撞,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小秘密,感到自己是个大人,要争取做大人的自由、受尊重和权力,随着身体的发育,有了大人的体征,声音也明显的变哑,像这些特点我不可能不知道,而且可以说熟记在心,也想到他到逆反期我应如何对付等等。但实际的感觉是,我对孩子不愿意与大人沟通,不愿意给你多谈同学、老师和考试等事,不愿意让你多说话,尤其询问性的,对自己的事物进行了近乎全面的封锁。作为家长是最想知道的,可作为孩子是最不想让你知道的,当出现这样的沟通断裂后,家长烦躁,孩子得意。在面对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孩子现出我尽力了,可没办法,家长却焦躁的想方设法。我就在这种对抗和冲突中,想过打他一顿,打改了,可不管用,来硬的更麻烦。更不给说话,或他只给说气话,形势困难到我想哭,有人打我一顿才好,我知道这样错了,不利于解决问题。我就这种冷战,也想过放弃,自己安慰自己,像自己没人管不一一样长大,不学就不学,长大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不了就扫大街,只要他快乐也行,还安慰自己:好人不用管,管的没好人。爱咋地就咋地吧,我感到无力感,没法,不管到落了一身轻松。眼不见心不烦。但我知道这种方法肯定不行,因我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是没法后的逃避。当时间在无奈、生气、埋怨中一天天过去时,我感到我作为家长的责任没尽到,我又有种罪恶感。我在想,如果不能沟通的话,责任应该是各半的,不能把所用责任归咎于孩子,归咎于孩子的青春逆反期。这只是找到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我也有问题,我先该我的。我的问题是:1、说话过激,看成绩重于看本人;2、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放大了孩子的缺点;3、因方法失效而恼羞成怒,动粗;4、方式方法与小学管理没多大区别;5、不够尊重孩子;6、对名次比较在意;7、有以孩子学习好为荣,学习不好为耻的嫌疑;8、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哪不会,哪不好,为什么不好,更不理解孩子的苦衷;9、不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一味责怪孩子学习不努力,学习不见效等等。当然还有很多,大概就写这些吧。我的改正方式:1、爱孩子,从心里爱孩子,看孩子的好,如有不好,就
本文标题:初中生教育心得怎么写家长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617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