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课讲稿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要素功能与方向
党课讲稿: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要素、功能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作出“坚定历史自信”这一重要论断,它的提出是基于新时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理论与话语一体两面,理论是话语的内核,而话语是“把词语作为构成表达体系的一种特殊组合方式、理论姿态和思想立场”[1],简言之,话语就是思想理论的言语表达和外在呈现。对此,习近平曾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2]317。党围绕坚定历史自信理论展开话语构建,就是为了借助话语符号来呈现历史心态、传递思想理论。唯此,才能对内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为民族复兴提供话语助力;对外回应西方国家话语攻讦,为塑造自信大党大国形象提供话语辩护。为此,本文按照“内在要素——基本功能——发展方向”的理路,从理论上剖析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建构逻辑,探讨从实践上推动坚定历史自信思想理论内化的路径。一、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内在要素“假如我们能在一定数量的陈述之间描述这样的弥散系统,假如我们能在对象、陈述类型、概念、主题的选择之间确定规则性,那么我们将按惯例说我们涉及话语形成。”[3]话语构建是一个由纲到目的过程,话语语境、话语主体、话语受众、话语内容、话语方式五大要素就是话语构建的“纲”,支撑起整个话语的“四梁八柱”,而“弥散系统”就是用来确保“纲”能够科学搭建的机制或准则。各要素按照相应机制有序运行,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由此得以生成。(一)话语语境适配话语语境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语言环境、交往场域,主要回答“在哪里说”的问题。语境作为一种社会现实,其变动决定着话语思想内核这一社会意识的变革方向,是话语构建的基本出发点。为保证话语的解释力,话语语境适配要遵循以下机制:一是及时追踪宏观话语语境。宏观话语语境指外部客观存在的时空环境,主体无法选择或忽视,只能适应与追踪。二是合理优化微观话语语境。微观话语语境指话语实践的现实场域与条件,主体可以根据话语构建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按照这一话语适配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语境适应力。一方面,以“四情”宏观话语语境为出发点。从世情看,国际形势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与机遇并存,“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从国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处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从党情看,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着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长期执政,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性问题;从民情看,人民群众立足新时代提出了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尤其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正是党在统筹“四情”语境下作出的回应。另一方面,调适网络微观场域,打好语境和话语构建的“配合战”。新兴媒体的技术赋能推动网络话语全息化呈现、全域覆盖,在为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提供新的话语场域的同时,也面临了坚定历史自信话语遭受意识形态攻击的风险。为更好利用机遇、规避冲击,应积极介入网络场域,用主流价值观引导、规范网络话语,推动网络空间向着有利于话语构建的方向优化。(二)话语主体筛选话语主体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创制者、传播者,主要回答“谁来说”的问题。话语主体在话语运行过程中处于关键的主导地位,能够决定话语运行机制的属性和走向,话语的生成和变化“都是基于话语主体的变化”[1]。并非所有人都能充当坚定历史自信的话语主体,要形成一套筛选机制来确定话语主体。坚定历史自信的前缀词是“中国共产党”,党是铸就百余年辉煌历史的领导核心,也是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创制者。党必须由具体的、现实的主体来完成话语创制与传播。作为为其发声的“喉舌”,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主体应是“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4]。具体来说:一是要有精准的话语力。话语力是话语主体的基本功。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主体要具备话语概括力,善于将零散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体系、转化为话语表达;要具备话语感染力,善于将情感抒发、现实观照与话语描述相结合;要具备话语解释力,善于将抽象的概念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二是要有坚定的自信力。历史自信是“自信”与“他信”的有机统一,“自信”是“他信”的前提。“我们首先要自己坚定信心,然后才能教育和团结群众提高信心。”[5]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主体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坚守初心使命、带头践行历史自信,同时具备深厚的历史认知,能够清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按照这一筛选机制,目前党员与各级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者、党的理论宣传者和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充当着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主体。(三)话语受众扩充话语受众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作用对象,主要回答“谁来听”的问题。话语受众是接受话语内容和反馈话语效果的关键要素;同样,话语受众的扩充也是扩大话语影响力和提升话语反馈效度的重要一环。坚定历史自信话语受众扩充要按照“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一方面统筹国内受众与国外受众以扩大话语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区分受众层次、抓住重点受众以提升传播效能。按照这一扩充机制,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构建包括以下话语受众:一是以全体人民为主要话语受众。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动员全国人民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是因为历史自信归根到底是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坚定历史自信归根到底是要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将自信的涓滴力量汇聚为团结统一、奋勇前行的历史合力。如果没有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理论就无法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坚定历史自信命题就有可能沦为口号。二是以青年群体为重点话语受众。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2]546。青年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6]99,民族复兴使命任务的实现需要每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所以,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用历史的眼光启示青年”[6]64,引导青年深入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三是以全人类为话语辐射范围。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强调用融通中外的语言、优秀的翻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已面向海内外发行了多语种版本,推动包括“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四)话语内容设计话语内容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传递的思想观念、价值主张,主要回答“说什么”的问题。话语内容是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核心,决定了话语运行的主题和性质,因而要精心设计话语内容以提升话语的科学性。坚定历史自信话语内容设计应坚持围绕话语主题展开。话语构建的基本过程,就是围绕话语主题形成数个话语议题,并根据议题拓展形成具体话语内容。只有紧密围绕话语主题,话语内容才不会“跑偏”。按照这一机制,坚定历史自信话语要紧紧围绕“坚定历史自信”主题展开构建。一是对坚定历史自信的基本前提展开内容建构,回答“以何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2]545这明确了坚定历史自信的前提是全面认识历史进程、深刻把握历史规律。二是对坚定历史自信的构成要素展开内容建构,回答“何以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既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7]这回答了历史自信源自对奋斗成就的自信、对奋斗精神的自信。三是对坚定历史自信的作用主体展开内容建构,回答“谁来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曾指出,要以中国共产党人、青年群体和全体人民为作用主体。四是对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指向展开内容建构,回答“如何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结合“三个务必”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指明了坚定历史自信的落脚点和实践原则。(五)话语方式选择话语方式指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表达策略、表达形式,主要回答“如何说”的问题。话语内容与话语方式一体两面,前者关涉话语的实质与核心,后者关涉话语的表达优化与效度提升。在不同的话语方式下,同样的话语内容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话语效果。并非所有话语方式都适用于坚定历史自信话语,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方式的选择要重点考量两个维度:一是话语方式与话语内容的适配度问题。内容决定形式,话语方式选择应当以有助于完整准确地传递坚定历史自信话语内容为根本准则。二是话语方式与话语受众的契合度问题。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的本质是为人民说话,话语方式选择应以契合受众特点、满足受众需要为标准。按照这一选择机制,坚定历史自信话语目前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政治话语与日常话语相结合。坚定历史自信话语以历史自信为核心话语内容,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适合通过以理论说服、政治宣传的方式将正确的历史观更为直接、精准地传递给人民群众。同时,向人民群众传递政治话语的过程也是政治话语的日常化、大众化过程,要求将政治话语融入日常话语并指导日常生活。二是历史话语与时代话语相结合。根据坚定历史自信话语内容学理性较强、历史感较足的特点,党围绕百余年奋斗历程、深入特定历史时期展开了话语构建。同时,考虑到坚定历史自信话语内容和受众之间可能存在的距离感,应将历史话语与时代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的推进赋予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新的表达方式,实现话语内容与话语受众的精准接洽。二、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基本功能在明确坚定历史自信话语如何生成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阐明构建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旨在发挥何种话语功能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话语不仅反映和描述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话语还建造或‘构成’社会实体与社会关系。”[8]与此相应,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基本功能体现为发挥话语描述、话语批判、话语辩护功能,以满足现实需要。(一)以话语描述功能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话语是描述思想观念的系统工具,话语描述功能是话语建构的基本功能。发挥话语描述功能,通过对话语对象的内容描述以满足真理性需要、实现话语认同是话语建构的基本目标。话语描述的运作逻辑在于,围绕核心概念对话语对象展开本质属性、要素构成、特征功能的描述来实现话语对象的系统化呈现,促使话语客体在全面彻底认知话语对象的基础上生成认同、达成共识。这一功能体现为以话语描述功能深化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共识、激发坚定历史自信的行动共识。1.以话语描述功能深化坚定历史自信的思想共识。一是以话语描述的理论彻底性来深化认知。“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9]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抓住了以历史认知增强政治认同的思想本质,通过对党带领人民开展伟大实践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理论阐释,向人民揭示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从而使人民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二是以话语描述的内容全面性来增强认同。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既从整体系统的视角来阐述历史自信,将其作为一种与民族发展、国家兴衰紧密相关的精神状态,将其提至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上来,又从微观视角对坚定历史自信的内涵与外延、主体与要素、前提与指向等基本问题作出理论标定。“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10]以彻底的理论阐释和全面的话语描述呈现历史自信,就是为了凝聚坚定历史自信的人民共识。2.以话语描述功能激发坚定历史自信的行动共识。一是描述前景光明性来提振人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11]326坚定历史自信话语不仅要回首过去,更应展望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历史自信精神贯穿始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部署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阐明了民族复兴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前途的光明,“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12]。二是描述斗争复杂性来激发民力。习近平指出,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13]。当前,在民族复兴道路上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坚定历史自信话语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的要素功能与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64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