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课堂同步测试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训练1.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为了对保护和改善世界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你认为下列措施符合我国国情的是()①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耗能工业转移到西部人烟稀少的地区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③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限制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的消耗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2015年11月30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中国承诺到2030年碳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60%-65%。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A.陆地面积扩大B.极地冰川面积增大C.沿海低地被淹没D.酸雨出现频率增多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③4.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5.当今,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当今国际普遍关注的问题。下列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C.加强国际合作D.全球大量削减工业生产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据此完6-7题。6.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①全球变暖②全球气候变冷③冰川面积扩大④冰川融化加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7.分析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移动③高山上林带上界位置上升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除两极地区的冰川外,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该地区的冰川正以20世纪末2倍的速度融化。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部分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结合材料探究:(1)冰川快速融化造成的后果有哪些?(2)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号召,请你说一说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能力提升“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京都议定书》中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以CO2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在政府对CO2排放进行总量限制的情况下,把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CO2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在遏制全球变暖的世界浪潮中,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柴油,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阅读材料,完成9-10题。9.“碳交易”的出现能使()①环境质量逐渐恶化②环境质量逐渐好转③生产工艺环保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④排污量小的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生物柴油大多是就地取材,用棕榈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国家可能是()A.美国B.德国C.韩国D.马来西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经过近两周“马拉松式”的谈判,会议当地时间2011年12月11日凌晨在南非德班闭幕,大会通过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决定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据此完成11-12题。11.下列最急切盼望《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能早日执行的国家是()A.俄罗斯B.美国C.中国D.马尔代夫12.发达国家率先承担先减多减限制的义务,说明()A.地球上二氧化碳的增多都是由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造成的B.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低,不承担减排限排的义务C.国际环保中,无论国家大小,承担责任是相同的D.国际环保中,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13.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气候变暖?(2)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3)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4)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2009年末至2010年初,世界不少地方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但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改变。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参考答案1.D2.C3.B4.D5.D6.C7.D8.(1)一方面会引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低地和沿海大城市及一些岛国。(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环境,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9.C10.D11.D12.D13.(1)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4)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雨雪等大气状况,有时变化剧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的平均状况,变化缓慢。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在局部地区或一定的时间里,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
本文标题:3.4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6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