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11练 地貌的观察(解析版)
第11练地貌的观察国庆期间,王老师带领地理研学小组到山东省某地进行实地考察研学。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通过考察可知()A.该地以盆地地形为主B.山峰目测高度915米C.该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D.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2.图中()A.甲地径流速度小于丙处B.乙坡为可种植的缓坡C.丁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D.桥梁海拔可能是320米【答案】1.D2.B【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以低山为主,A错误。目测无法得出山峰精确的海拔高度,B错误;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C错误;甲地海拔600米左右,甲与丁之间没有山峰等的阻挡,所以可以观测到丁地植被,D正确;所以选D。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等高线比丙地密集,所以甲地径流速度大于丙处,A错误;乙坡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较缓,可发展种植,B正确;丁坡为西北坡,我国夏季风为东南坡,所以丁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C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桥梁所在地海拔为300-400之间,瀑布的海拔也在30-400之间,但瀑布的高差约为52米,桥梁在瀑布更上游,所以桥梁的海拔至少为352米以上,400米以下,D错误。所以选B。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B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A.110米B.120米C.130米D.140米4.已知图中①处的气温为18℃,则②处的气温可能为()A.16.5℃B.16.8℃C.17.1℃D.17.4℃【答案】3.A4.B【解析】3.本题考查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读图可知,等高距为30m,B处陡崖的顶部海拔为240≤顶部<270,B处陡崖的底部海拔为150<底部≤180,故B陡崖的相对高度60≤h<120,A对,B、C、D错。本题选A。4.本题考查闭合曲线内部范围大小的判断及温差的计算。根据闭合曲线内“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得出①处的海拔为90<①<120,②处的海拔为270<②<300,两处相对海拔高度为150<②-①<210,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每升高100m降低0.6℃,得出温差在0.9℃~1.26℃之间,所以②处的气温范围为16.74℃~17.1℃,B对,A、C、D错。本题选B。下图是“我国某地附近等高线图及某绳降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A.25米B.55米C.110米D.185米6.能全程拍摄并拍到图示照片的摄影机位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5.C6.D【解析】5.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20米,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陡崖高度计算公式是: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本题中n为4,据此求得图中陡崖相对高度的范围是60≤△H<100米。因此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110米。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通过读图可知,图示照片为A处的悬崖,此时正是攀岩的过程。甲处和A处之间受山脊阻挡,不能拍摄到图中的照片,故A错误;乙处较远,且与A处之间也受山脊阻挡,故B错误;丙处和A处之间有凸坡阻挡视线,故C错误;丁处距离近,视野开阔,所以图中能全程拍摄,故D正确。故选D。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地区()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8.图中瀑布()A.落差最大可达100mB.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C.夏季瀑布最壮观D.冬季最适合观看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答案】7.C8.C【解析】7.由图中等高线和指向标可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A错误;地形以山地为主,B错误;最低处海拔位于河流下游,低于880m,不足900m,C正确;河流两岸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D错误。故选C。8.图中瀑布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叠,瀑布落差最大可接近60m,A错误;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应该位于河流的下游仰视,甲位于山峰,B错误;夏季降水多,瀑布流量大,景色最为壮观,C正确;冬季流量小,不适合观看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D错误。故选C。9.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带动了周边冰雪小镇蓬勃发展,为北京(39°54′20″N,116°25′29″E)市民提供了体验冰雪运动的场所。下左图是某冰雪小镇位置指示牌,下右图是该冰雪小镇地图。该小镇()A.位于北京的东北方向B.地处阴山山脉的中西部C.受地形影响南北延伸D.高山速降滑雪场在东部【答案】D【详解】北京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该小镇经度为115°45′E,纬度为40°9′N,推知其位于北京的西北,A错误;阴山山脉的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远离小镇,B错误;由图可知,小镇呈西北-东南走向,C错误;由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东部等高线密集,高差大,适合高山速降滑雪场分布,D正确,故选D选项。下图为中国某岛屿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甲地位于()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11.甲、乙、丙、丁四地中,一年四季都适合观看日出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2.下列四个岛屿中,距离该岛最近的是()A.海南岛B.台湾岛C.崇明岛D.舟山岛【答案】10.C11.B12.B【解析】10.根据图中信息,甲地的东南和西北方向各有一个山顶,两山顶之间为鞍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1.根据图中信息,甲地东面有一小山阻挡视线,丙地位于山顶的西北侧,这两地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不能看到日出,AC错误;丁地位于山谷,夏季能看到东北方向的日出,其他时间则不能看到日出,D错误;只有乙地东面、东北面、东南面均无遮挡,一年四季都能观看日出,B正确。所以选B。12.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台湾岛东侧,距离台湾岛最近,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小张、小李等同学计划利用暑假去大西洋某岛屿旅游,他们对目的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攻略。下图为该岛屿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是2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小张同学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聚落①附近多见流水堆积地貌洋海B.站在聚落②可以看到聚落③C.公路东西两头部分沿着山谷延伸D.①与④的最大高差可能为399m14.绘制连接②与③两地的地形剖面图,要求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绘图时采用的做法是图()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答案】13.D14.B【解析】13.聚落①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多见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站在聚落②不能看到聚落③,它们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误;公路东西两头部分沿着山脊延伸,C错误;①与④之间隔了一条等高线,根据材料信息,等高距是200m,可知①地的海拔范围为200米~400米,④地的海拔范围为400米~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差0~400米,最大高差可能为399米,D正确,故选D。14.绘制连接②与③两地的地形剖面图,重直比例当放大,可以更好的凸出地势起伏,而水平比例尺不变,B正确,D错误;仅扩大或缩小图幅,不能起到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AC错误。故选B。图甲是某区域等高线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m。图乙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大小,由东南向西北()A.一直增大B.一直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16.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5.B16.B【解析】15.图中①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米和32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看出阴影区域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这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根据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可知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图中②西侧距离山脊较近,因此公路会急转弯,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②急转弯处,①③④处观察对向车辆的视线均不受阻挡,B正确,ACD错误。故选B。17.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任务一:观察地貌析成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左图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右图是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1)描述白石山地貌景观特点并推测形成过程。任务二:调研植被找差异.同学们在调研中发现:白石山的植被繁茂,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发现阴坡植被种类不同于阳坡.任务三:选择路线说理由.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2)说出考察路线的选线理由。任务四:绘制地图促联系。阅读考察路线图,图中A、B地分别是两个小组所在位置。(3)绘制地形剖面图,说明A、B两地的同学是否互相可见并解释原因。【答案】(1)特征: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层理明显,岩石呈白色。形成过程:侵入岩体使白云岩(沉积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经地壳抬升形成山地:受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峰林景观。(2)为了省时省力,尽量与等高线走向一致:为了观看更多景点,沿景点分布:为了观察植被景观的差异性,选择了阴坡和阳坡。(3)剖面图略可以互相看到。理由:视线范围内是山谷地形,无阻挡。【分析】本题以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为背景材料,涉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的绘制、考察路线的选择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1)任务一中的景观图显示,该地区群峰竞秀,地势起伏大;分析任务一中的文字信息可知,该地岩石呈白色,其中白云岩属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分析任务三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地区海拔高。一般地貌的形成应从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首先应知道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而岩浆活动会提供高温条件使沉积岩变质形成变质岩,后由外力作用形成峰林景观。根据图示可知,岩浆活动导致沉积岩受高温影响变质为大理岩,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隆起,在风化崩塌与地表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独特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景观。(2)考察路线选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安全省力,景点内容最丰富,最有价值。图中线路基本与等高线走向一致,这样可以降低坡度,省时省力。线路沿景点分布,可以使考察者观看更多景点。线路既包括阴坡和阳坡;任务二显示考察的任务之一是调研植被找差异;材料显示,白石山的植被繁茂,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发现阴坡植被种类不同于阳坡。因而线路选择了阴坡和阳坡是为了观察植被景观的差异性。(3)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步骤:1、确定需要了解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题目要求是AB线)。2、找点:找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3、取尺:根据要求,选取确定地形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般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等高线地形图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4.投影:依据AB线与等高线的交点的海拔高度(如图所示1650米、1600米、1550米……)将各点投影到下方的网格图中。5、点点相连: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即得AB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依据所绘地形剖面图或等高线特征“凸高为谷”可判断,AB之间有山谷,无阻挡,因而A、B两地的同学可互相看见。18.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2)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四点)。(3)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有的同学提出质疑,感觉不够公平合理,试说明理由。【答案】(1)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或以低山、河谷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2)①海拔在300~400m;②位于山麓谷地中;③有河流经过;④白水河北岸;⑤谷口朝南。(3)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
本文标题:第11练 地貌的观察(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7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