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48)
地理学科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年4月,我国一些地区的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真实上演“早穿棉袄午穿纱”的场景,不少小伙伴吐槽冬春夏三季随机切换,并发出“乍暖还寒,最难穿衣”的感慨。下图是我国部分省级行政中心1991-2020年4月平均昼夜温差排行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每年4月,图示省级行政中心受气温变化影响使居民“最难穿衣”的是()A.合肥B.乌鲁木齐C.西宁D.拉萨2.影响我国各地4月气温日变化较显著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状况C.地面性质D.人类活动【答案】1.C2.B【解析】【1题详解】“穿衣最难”是因为受气温日变化的影响,气温日较差越大的城市对居民的穿衣影响就越大。结合图中数据,合肥、乌鲁木齐、西宁、拉萨四个省级行政中心中气温昼夜变化最大的是西宁,C正确,ABD错。故选C。【2题详解】气温的日变化与天气状况关系密切,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大,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4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风还没有影响到,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即主要受天气状况影响,B正确;我国4月份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幅度未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因而太阳辐射不是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A错误;地面性质不会随时间改变,C错误;人类活动对一个地区日较差影响很小,D错误。故选B。【点睛】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高纬度地区日较差小。②天气状况:一般地,晴天日较差大,阴天日较差小。③季节: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冬季气温日较差小。④地形地势:凹地日较差大,凸地日较差小。⑤海拔高度:高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大,低海拔地形区日较差小。⑥下垫面:由于下垫面物理性质的差异,陆地日较差大,海洋日较差小;沙地日较差大,林地日较差小。崇明岛是中国最大的沙岛,成陆历史已有1300多年,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永隆沙、兴隆沙两岛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其后崇明岛分属江苏省和上海市管辖。下图示意崇明岛位置和轮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推测在永隆沙、兴隆沙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前,苏、沪间ab段行政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天然河道B.山脊线C.耕地边界D.交通线4.原崇明岛属上海市,现一小部分归江苏省管辖,主要是由于()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②岛屿面积的逐渐扩大③行政区属划分界线未变④可共享两省优势资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3.A4.B【解析】【分析】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永隆沙、兴隆沙才与崇明岛合为一体,合为一体之前被长江河道隔开,可推出上海、江苏两省市之前曾以长江口北河道为界,苏、沪间ab段行政界线划分主要依据是天然河道,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脊线、耕地边界、交通线,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永隆沙和兴隆沙原本就属于江苏省,与原崇明岛之间的长江河道是江苏省和上海市的行政界线,即图中ab段界线;虽然现在崇明岛因为沉积逐渐向北扩展与永隆沙和兴隆沙合为一体,岛屿面积扩大,但沪苏两省市行政界线并未调整改变,②③正确。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需求、共享两省优势资源关系不大,①④错误;故选B。【点睛】区域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2、区域内部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具有明显的差异性;3、区域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地形是影响地名的一个重要地理要素。通过对我国某市所辖区地名统计发现,很多地名都有着其独具山水特色的地名文化,地名带如“口”、“坪”、“湾”、“坝”、“桥”、“岩”、“沱”等字眼很多,其原因直接归于各种局部地形(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5推测该市最可能位于()A.上海东部B.江苏南部C.天津沿海D.重庆市区6.该市所辖乡村聚落规模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恶劣B.自然灾害频繁C.森林覆盖率低D.耕地面积狭小【答案】5.D6.D【解析】【5题详解】该市地名与地形的关系密切,且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口”、“坪”、“湾”、“坝”、“桥”、“岩”、“沱”等字眼,说明当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重庆号称山城,与该图最符合,D正确;上海东部和江苏南部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天津沿海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开阔,与图示不符,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山区耕地零星分散,耕地面积狭小,村落过大则聚落与耕作距离太远,对生产极为不便;此外,山区地形起伏大,平地狭小,缺少建造大村的地形条件,因而山区村落规模小而分散,D正确。重庆所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山区植被覆盖率较高,AC错误;与地形相比,自然灾害频繁有否对乡村聚落规模大小影响不大,B错误。故选D。【点睛】重庆依山而建,道路高低不平,建筑错落有致,因此别称山城,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山城。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地名也“百家争鸣”般热闹。比如王家沱、唐家沱、郭家沱、李家沱,.一家占住一沱;杨家坪、陈家坪、潘家坪,一家占住一坪;还有冉家坝、谢家湾、肖家湾、陈家湾,一家占住一坝或一湾。雪花的形态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根据国际研究,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下图为冬季温度适宜“最美雪花”生长的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下列四个地点中,最有可能拍摄到“最美雪花”的是()AMB.NC.PD.Q8.在没有强冷空气影响情况下,下列区域出现“鹅毛大雪”概率较高的是()A.大兴安岭西坡B.伊犁河谷地C.藏北高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四个地区中MPQ三地都地处干旱区,只有N地相比水汽充足,且满足冬季漫长条件。选B正确。【8题详解】“鹅毛大雪”是降雪量大多为暴雪形式,一般多出现在山地阻挡的地形的迎风坡,且水汽充足的地区;四个地区中只有伊犁河谷地是冬季西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多暴雪;其它三地较为干旱水汽量不足。选B正确。【点晴】本题组主要考查“最美雪花”的形成地理条件。材料已经给出树枝状“最美雪花”多在-10℃~-20℃.的环境中形成,同时需要充裕的水汽补给以及较为漫长的生长时间。即是“最美雪花”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和漫长的寒冷期,只要抓住其形成特征很容易判断其容易生成的地区。“鹅毛大雪”的形成同样的需要充足的水汽,再就是形成降雪量大的条件----迎风坡地形雨。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粒粒径小B.地形平坦开阔C.风力较强劲D.沙粒湿度大10.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11.厚田沙漠与赣江之间热力环流最强的时段是()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答案】9.D10.B11.C【解析】【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厚田沙漠成因和地理环境特征。沙粒粒径小,质量小,更容易被风吹起,起沙的风速更小,A错误;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位于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开阔”西北沙漠地区更具优势,B错误;江西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与西北地区相比风力较弱,C错误;厚田沙漠东临赣江,是赣江古河床的一部分,属于东部季风区,降水多,湿度大,沙粒不易被风吹起,而西北干旱地区是以轻质沙粒为主的土壤,所以该地起沙时风的速度会远远高于西北干旱区。故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考查风向的判断,江西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冬季风,厚田沙漠位于赣江西岸,沙源来自赣江河床,由此判断,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偏东风;江西省位于南方地区,冬季风为偏北风,加上河谷地形的影响,厚田沙漠冬春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11题详解】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厚田沙漠与赣江之间热力环流相当于海陆热力环流特征,最强的时段是出现伏旱天气的7-8月份,该时段气候炎热干燥,气温高,降水少,厚田沙漠增温快,和赣江温差较大,热力环流最强,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影响风沙起沙风力大小的因素、风向的判断以及热力环流原理的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和提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如图)。2022年4月11日他再次来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并强调指出,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下列国家公园中,海拔最高、保护面积最大的是()A.大熊猫国家公园B.三江源国家公园C.海南热带雨林公园D.东北虎豹国家公园13.以下关于加快国家公园建设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B.守护自然生态,保护自然资源C.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只是为了保护四川大熊猫、东北虎豹等几种濒危野生动物【答案】12.B13.D【解析】【12题详解】四大公园中,只有三江源公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因而海拔最高;由图中公园的范围可知,四大自然保护区中三江源自然公园范围最大。故选B。【13题详解】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最高层级,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聚合了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因此,建设国家公园并不只是为了保护四川大熊猫、东北虎豹等几种濒危野生动物。AB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故选D。【点睛】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腹地,以山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立,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职能资源实施生态整体系统修复,以理顺三江源保护机制、提升保护科学性。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程度,空气湿度增加和植被覆盖率升高会使气温垂直递减率降低。下图中甲为秦岭主峰太白山地形图,乙为该南坡、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若A气象站7月均温为22.2℃,B气象站7月均温大约为()A.30℃B.28℃C.25℃D.23℃15.与北坡相比,以下关于南坡说法错误的是()A.植被覆盖率较高B.夏季大气湿度较大C.冬季气温垂直递减率较小D.冬季降水较少【答案】14.B15.C【解析】【14题详解】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乙图反映的结果是南北两坡气温垂直递减率不等。据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0米,则A所在海拔为1000米,到山顶(3765)的相对高差为2765米,据乙图可知,7月份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55℃/100米,则山顶温度比A大约降低了15.2℃;北坡气温递减率为0.65℃/100米,B所在海拔为500米,B与山顶的相对高差为3265米,则B比山顶的温度大约高了21.1℃。则B气象站7月均温大约为22.2-15.2+21.1=28.1。故选B。【15题详解】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北坡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南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坡水热条件好,植被覆盖率高,A说法正确;秦岭东西走向,位于季风气候区,南坡为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夏季南坡大气湿度较大,B说法正确;12、1、2为北半球冬季,分析右图可知,
本文标题: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4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77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