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文学创作理论在巴金翻译思想中的折射
文学创作理论在巴金翻译思想中的折射a,b(天津商业大学a.外国语学院;b.大学外语教学部,天津300134)=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翻译甚丰,而且对翻译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见解。巴金的翻译思想深受其个人文学创作思想的影响,从某种程度而言,他的翻译思想就是文学创作理论的演化,具体表现为:突出译者个人的风格、强调译者的创造性、重视读者的反应、关心译著的社会和政治效益及实现译文情感的传递。=翻译思想;创作;风格;目的性;标准=I046=A=1674-2362(2008)02-0066-05一代文坛巨匠巴金离开了我们,我们感慨巴金先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伟大贡献,我们也感慨他在翻译史上成就卓著,但其/译名0为/文名0所掩,许多人只知他是大作家,却不知他也是大翻译家。巴金的文集有二十多卷,而译文全集也有十卷之多,数量上绝不少于一般翻译家,何况其质量又属上乘。一个人即使没有上千万字的文集,仅有数百万字的译文集,那也已经是对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了。巴金深爱语言,包括汉语和外语。他通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和世界语。十八岁时,他就根据英译本翻译了俄罗斯作家迦尔洵的小说5信号6,从此开始了伴随他文学创作的翻译工作。他主要翻译俄罗斯小说、传记和回忆录,其中有克鲁泡特金的5我的传记6、赫尔岑的5一个家庭的戏剧6和5往事与回想6、屠格涅夫的5木木6、5处女地6、5父与子6、5普宁与巴布林6和散文诗以及高尔基的5草原故事及其它6和文学回忆录。通过翻译,他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翻译家,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大量翻译实践的翻译工作者而已。作为一个中国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家,将这方面与他在外文上的非凡造诣相结合,使得他在翻译工作中得心应手,语言思想相得益彰。巴金倾其一生不断以自己的译作充实中国现代翻译文库,同时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出版家,他还有组织地出版了大量世界文学名著。他对中国文学翻译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巴金是一个翻译实干家,先后有三百余万字的译作问世,而他却没有撰写专门的、系统的翻译理论著作,他只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着具体的工作。但长期的翻译实践使他形成了自己对于翻译的独特见解,也就是,文学翻译和文学创作一样,都需要作者和译者的创造能力,只是翻译是再创造而已。既然翻译如同创作,译者就像作者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翻译在再现原作者风格的同时,必然打上译者自我的烙印。巴金认为翻译和写作一样需要读者接受,要注重社会效益,要有目的性。翻译的标准也就是写作的标准,要能传递原作的韵味,要真正实现移情才可以。巴金的写作思想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致使他在翻译选材时也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所有这些观点和经验总结散见于他给自己的译文写的前言、后记和一些讨论翻译的文章中,以下就其进行逐一论述。1译者是否应有自己的风格,曾经一度成为中国翻译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以刘重德为首的翻译家和:2007-11-10:王占斌(1965)),男,陕西吴旗人,副教授,英国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和对比与翻译方面的研究;苑春鸣(1955)),男,山东莱州人,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研究。第28卷第2期2008年3月天津商业大学学报JournalofTianjinUniversityofCommerceVo.l28No.2Mar.2008翻译理论家坚持认为译者不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译者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原著的内容和风格全部传递过去,译者应该只能扮演传话筒的功能,译者的风格就是作者的风格;同时,大多数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认为,风格是一个作家的个性,是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鲁迅有鲁迅的风格,郭沫若有郭沫若的风格,这种独特的文风都会体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巴金属于后者,他认为翻译首先要忠实于原作,应以原作者风格为本,尽量保持原作的情调、韵味,力求再现原著风格。如他翻译高尔基早期的短篇小说集5草原故事6时就提到,/译文还能保留一点原著的那种美丽的、充满渴望的、忧郁的调子。0[1]但他更重视翻译工作的创造性,他认为翻译是再创作活动,作为再创作活动主体的译者必然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以翻译会留下译者的风格。巴金在克鲁泡特金自传的译文中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始终以为翻译不是一种机械的工作,所谓翻译并不是单把一个个的西文字改写为华文而已,翻译里面必然包含创作的成分,所以一种著作的几种译本决不会相同,每种著作除了原著者外,还应该有一个译者自己。0[2]巴金能够辨证地看作者和译者风格的问题,译者的创作风格是属于第二性的,它受制于原著者的风格,译者的风格发挥是有限度的。巴金的翻译风格概括起来就是流畅、自然、传神并富于感情,近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俄罗斯文学翻译家草婴曾经说过,巴金的译文既传神又忠于原文,他所译高尔基的短篇小说至今/无人能出其右0。高莽也说过,巴金译文/语言很美0,表现出/原著的韵味0。譬如,高尔基和巴金这样来描绘草原傍晚的景色:/太阳慢慢地从天空落下到草原的尽头,它刚刚要挨到地面,马上就变成了紫色。一片红光罩住了草原,给人唤起一种苦闷的感觉,唤起一种对于在这个荒原以外的远方的模糊的渴望。于是太阳挨到了地面,懒洋洋地走进大地里面或大地后面去了。太阳消失以后许久,天空中还轻轻地奏著晚霞的色彩绚烂的音乐,不过它不停地在减色。温暖、静寂的黄昏来了。星星亮起来,它们在打颤,好像让地上的寂寞吓坏了似的。0[1]133我们还可以从巴金翻译的王尔德的5快乐王子集6中领略到巴金的翻译风格。王尔德的5快乐王子集6是用儿童语言写成的,很少用大词,整本书风格清新,明丽生动。巴金在翻译时,所采用的语言也都是些平易的词句,极为口语化,读来朗朗上口,整体风格如原文一样清新动人。Hehadmetherearlyinthespringashewasfly2ingdowntheriverafterabigyellowmoth,andhadbeensoattractedbyherslenderwaistthathehadstoppedtotalktoher.他还是在早春遇到她的,那时他正沿着河顺流飞去,追一只黄色飞蛾,她的细腰很引起他的注意,他便站住同她谈起来。[3]巴金在翻译中,从不囿于原文的语言形式的束缚,能够大胆地打破原文的句子结构及陈述顺序,再按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及汉语的句法结构把原有的信息组织安排,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来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使译文流畅生动而又有条不紊。我们从以下这段文章的译文可以领略巴金处理英文句子的高超技艺。ThechildoftheoldKing.sonlydaughterbyasecretmarriagewithonemuchbeneathherinsta2tion)astranger,somesaid,bythewonderfulmagicofhislute2playing,hadmadetheyoungPrincesslovehim;whileothersspokeofanartistfromRimin,itowhomthePrincesshadshownmuch,perhapstoomuchhonor,andwhohadsuddenlydisappearedfromthecit2y,leavinghisworkintheCathedralunfinished,)hehadbeen,whenbutaweekold,stolenawayfromhismother.sside,asheslep,tandgivenintothechargeofacommonpeasantandhiswife,whowerewithoutchildrenoftheirown,andlivedinaremotepartofthefores,tmorethanaday.sridefromthetown.其实他的母亲是老王的独养女儿,她偷偷地跟一个地位比她低得多的男人结了婚,生下他来(有人说那个男人是一个外地人,会一种很出色的吹笛魔术,叫年轻的公主爱上了他,又有人说,那是一个里米尼的美术家,公主很看中他,也许太看中他了,后来他突然离开了这个地方,连大礼堂的壁画都没有完成)。孩子出世只有一个星期,在他母亲睡着的时候,就让人把他从她身边偷走了,交给一对普通的农家夫妇去照管,这对夫妇自己没有孩子,住在远僻的树林里,从城里骑马去,有一天多的路程。¹2巴金搞翻译/首先是为了学习0,将译出的作#67#第2期王占斌,等:文学创作理论在巴金翻译思想中的折射品当成自己的/老师0,包括学习做人和作文两个方面,[3]3同时,他还借翻译来练笔,在时间安排上常将创作和翻译交叉起来进行,使之互相促进。巴金翻译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他衷心喜爱并在思想、人格力量和写作风格上受到很大影响的由革命民主主义者、民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所撰写的文学传记、回忆录等,如俄国赫尔岑的5家庭的戏剧6、克鲁泡特金的5我的传记6,这些是当时中国翻译家较少问津的,鲜明地体现了巴金在外国文学选题上的个人特点。另一类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也包括其它多种文学流派在内的近现代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如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5父与子6、高尔基的短篇小说集5草原故事6、王尔德的童话5快乐王子集6等,这些作品题材多样,但大都触及近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巴金用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来净化人们的心灵、来抨击旧的封建制度,所以他认为翻译和创作都是有目的性的,在当时来说都是作为斗争武器而存在的,都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巴金关注翻译的社会效益,他希望自己的译作成为攻击腐朽旧社会的武器,希望他的译作被大多数人阅读,尤其是青年学生,带给他们反抗封建专制的勇气和信心。巴金在5创作回忆录6中曾这样谈及文学的功能:/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让我们看见更多的光明,,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周围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0[4]巴金翻译的目的性可以理解成翻译的实用性或政治性,他在介绍与翻译外国作品时,更偏重于作品思想内容的价值,他当时所选译的著作大多是俄国19世纪的文学作品,包括屠格涅夫、迦儿洵、高尔基等的著作,反映了被压迫民族的痛苦和反抗,充分揭露社会黑暗。他想通过这些作品的介绍,点燃中国青年的革命意志,激励他们去进行斗争。可以看出,巴金选择翻译作品深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其实,很多翻译家也是这么做的,严复受到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开始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所以他毕生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学术,他主要选择翻译英国社会学家赫胥黎、穆勒、亚当#斯密等的著作,意在通过这些译著唤醒民众。巴金翻译的目的性,或者称为功利性,决不同于今天翻译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惟利是图,他的翻译思想从某一侧面反映了翻译的政治性。我们从巴金翻译普希金和王尔德的作品可以比较准确地了解巴金翻译的目的性。普希金是俄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节奏明快,可对巴金来说,从艺术的高度去欣赏这位诗人是一回事,而翻译是另一回事。他只译了普希金写给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的一首诗5寄西伯利亚的音信6。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以戏剧闻名于世,巴金却只翻译了他的反映人民苦难、揭露统治者贪婪的童话集。所以,巴金做翻译,首先重视其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其次才是作品的艺术,他只是把别人的作品变成自己斗争的武器。3巴金是一个敢对读者说真话的作家,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翻译家,他在创作和翻译的时候心里始终装有读者。中国20世纪30年代期间,翻译界硬译、死译风靡一时,然而巴金的译文却一直明白晓畅,他认为译书是给中国读者看的,应考虑中国读者的反应,读者的反应决定了译文的成功与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巴金虽然并未详尽地谈论和研究过翻译理论,但他的翻译思想与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不谋而合。他曾说:/我希望任何一本书的译者在从事翻译工作的时候,要想到他是为谁在做这项工作,倘使他是为读者译这本书的,他就应当对读者负责,他至少应当让读者看得懂,而且也应该让
本文标题:文学创作理论在巴金翻译思想中的折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8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