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1师恩难忘《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是由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老师领进门》改编而成。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作者选取的事例虽然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容易激起读者的共鸣。作者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以朴实的语言,情真意切,成功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师恩难忘》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能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3.通过文本阅读,能唤起对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的怀念,在内心燃起对老师的尊敬、感激的情感。4.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要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通过教师的层层诱导,学生讨论交流。采取默读、圈划、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3.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师准备】1.搜集到的和本课有关的资料。2.本课的ppt课件。【学生准备】1.搜集尊师的资料。2.预习课文。2课时。第1课时整体设计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3.理清课文脉络。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文中典型事例,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1新课导入方法一1.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2.谈一谈听后的感想。3.对于老师,有许多赞美、歌颂的文字。我国著名语言大师、北京大学校长季羡林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课件出示“恩师是人不可缺少的机遇”)你们理解这句话吗?读一读,说一说你的理解。4.是啊,是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茁壮成长;是老师让我们认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去神奇的天地玩耍,探索一个个未知世界;是老师让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给我们的生活抹上绚丽的七彩之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怀念老师的文章——(板书课题)《师恩难忘》。5.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作者的老师是谁?为什么难忘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是怎么上课的?……)。6.带着这些疑问请学生先自读课文。[设计意图:感悟,既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所以,教学本课,我们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善于感悟。因此,提示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自主解题,自主推测课文应该写些什么。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向文本,寻求答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引读导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效果应该良好。]方法二一、谈话引入新课,激情激趣。1.有人把老师比喻为蜡烛、春蚕,也有人把老师比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教师的工作是多么高尚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课。(板书课题)2.读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作者的老师是谁?为什么难忘这位老师?这位老师是怎么上课的?……)。3.带着这些疑问请学生先自读课文。[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单的引语直接引入课题。提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自主解题,自主推测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学生有了这些问题,从而为了解课文、把握文本,进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2新知构建一、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将生字词用笔圈画出来。)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学习活动】找一找:自读课文,圈画出生字,并明确所在哪些词语中。读一读:自己认读后,再读给同为听。同位之间互相正音。认一认:老师把生字上方的拼音去掉,让全部学生一起拼读。写一写:用钢笔描红这10个生字。(引导学生掌握书写这类字的规律: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其中“歇、醒”两个字要写得左右等宽。)【巩固活动】说一说:(1)哪些生字容易写错?(2)哪些字和生字是形近字?预设:比较易错的:叨(右半部分写成“刁”变成“叼”)炊与歇(右部分“欠”容易写成“攵”)形近字分析:炊与吹滋与磁杖与仗(这个分享可以从音、形、义等不同方面进行,还应鼓励那些已经学会弄懂这些字的学生介绍方法“从哪里我知道了什么?”还可以是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理解词义出示有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活动】读一读:不借助拼音自读。说一说:借助于词典,了解下词语的大意。【巩固活动】找一找:上面的几个词语中,哪些词语的比较难写,容易写错?(歇脚、戛然而止)议一议:上面的几个词语中,有没有多音字?(正)[设计意图:完成生字的识读是本课时的重要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正月、炊烟、歇脚、念叨、恍如、惊醒、滋味、拐杖、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戛然而止、恭恭敬敬、教诲之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己梳理,自己分享的知识点往往记得很牢固。]3.检查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文,师随机纠正字音。注意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戛(jiá)然而止”的“戛”、“教诲(huì)”的“诲”字。拄,杖,纸,炊等字是翘舌音。恍,醒,捅,杖是后鼻音。牵是前鼻音,“姥”生母是“l”,注意不读成“n”二、释题、质疑(1)齐读课题,理解“师恩”电脑出示:课后第二题第(4)小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①指名填空。②学生齐读。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两个“树”的是什么意思?(培植培养)④“师恩”指的是什么?这里的“师恩”是指?(老师的教诲之恩)师:请同学们带着对老师的深深的感情,再次齐读课题。(2)题目质疑。筛选出本文重点问题:①老师是如何教导“我”的?②“我”为什么会终生难忘?(3)带着这个问题读书。三、掌握学情,整体感知1.带着质疑自由朗读课文。(1)同位两人采用喜欢的方式检查朗读,做到认真倾听,及时纠正同位读错、读破的语句。(2)随机指名读文,看是否读正确、通顺了。(重点关注中等生课文朗读情况)2.解决质疑问题田老师是如何教导“我”的?(1)学生借助课文中有关语句谈自己的理解。(2)电脑出示:课后第二题第(1)(3)小题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_______________地讲起来。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①哪个同学来说?指名填空。②“娓娓动听”是什么意思?“引人入胜”又该怎么解释?预设: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说话,说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健谈而且感人)引人入胜:“胜”指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师: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体会交流)③学生齐读。师小结:本文作者主要抓住了田老师在教学时编故事,讲故事这件事情,写出了老师对“我”的教导。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叙述了“我”开学头一天跟田老师上课时的情景?(2——7自然段)(2)剩下的内容作者写了什么?(“我”不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3)我们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说一说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段(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第二段(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是如此。第三段(8-9)“我”不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4)大家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叙述“我”开学头一天上课时的情景时重点抓住了哪一件事来叙述的?(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讲故事)(5)读完本文,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①学生交流。②指名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评价)③老师指导: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把“田老师讲故事”这件事讲清楚。(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小结:我们在概括写人记事这类文章主要内容时,一定要把主要事件表达清楚,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就把握住了。3课堂小结师:(1)同学们学完这一课你有认识了本课的哪些四字词语或成语,你对哪些印象较深,给大家交流一下?(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印象深的原因)(2)你能否用简单的语言说一说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补充)4作业设计一、火眼金睛(看准字形,再分别组词)。诲()炊()叨()歇()恭()悔()吹()叼()渴()慕()娓()折()捅()境()杖()尾()拆()桶()镜()仗()二、多音字组词。zhēnɡ()zhǒnɡ()zhé()shǔ()正种折数zhènɡ()zhònɡ()shé()shù()三、填字成词。身()其境引人入()终()难忘()()动听()然而止教()之恩十年树()百年树()【答案】一、诲(教诲)炊(炊烟)叨(念叨)歇(歇脚)恭(恭敬)悔(后悔)吹(吹奏)叼(叼走)渴(口渴)慕(羡慕)娓(娓娓动听)折(折断)捅(捅伤)境(边境)杖(拐杖)尾(尾巴)拆(拆除)桶(木桶)镜(镜子)仗(打仗)二、zhēnɡ(正月)zhǒnɡ(种子)zhé(折断)shǔ(数一数)正种折数zhènɡ(正确)zhònɡ(种地)shé(折本)shù(数学)三、填字成词。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终(生)难忘(娓)(娓)动听(戛)然而止教(诲)之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第2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文本阅读,能唤起对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的怀念,在内心燃起对老师的尊敬、感激的情感。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3.初步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作用。【教学重点】1.通过文本阅读,能唤起对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的怀念,在内心燃起对老师的尊敬、感激的情感。2.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1.初步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作用。1新课导入方法一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已经五年级了,从幼儿园到现在,老师一直伴随着你们一起成长。你有哪些对你印象较深的老师,说一说?(学生发言)2.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劳,许多人长大之后都对老师充满感恩。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刘绍棠的怀念老师的文章——(板书课题)《师恩难忘》。[设计意图:以回忆印象较深的老师为切入点,既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的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法二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多少师长的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师恩难忘》这篇文章,了解到作者刘绍棠在这篇回忆录中,偶遇小学老师田老师的情形,并引发他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近刘绍棠笔下那位口才、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走进刘绍棠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师恩难忘。[设计意图:以复习的方式引入,通过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尊师之情。]2新知构建一、细读第一段(第1、2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这一自然段简洁明了,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那年)(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用陈述语气读这一段。(学生自由朗读)2.细读第2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师:第2自然段的描写虽然简单,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流露了作者对田老师的敬佩之情)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到的?预设:17岁就开始教书,足见出道早,经验足口才、文笔都很好,说明他能说会写,才学出众二、细读第二段(第3--
本文标题:《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78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