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机械制造工艺XXXX年第2期-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
1机械制造工艺2010第2期[总第184期]要目时政要闻中央政治局审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领导讲话苗圩:推进节能减排促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协会动态中机艺协迎春座谈侧记专家观点冯昭奎:“技工荒”遏制制造业升级工艺论坛本刊评论员:再谈“技工荒”遏制制造业升级李郁华:企业发展行业振兴呼唤优秀工艺人才会员园地一重哈电机厦工三篇征文选登钟嘉辉:论装配工装的通用性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主办2时政要闻中央政治局审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会议首次提出实行人才投资优先。会议提出,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摆在突出位置,并要求要抓紧编制省区市、行业系统以及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国人才发展规划体系。会议认为,制定并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会议指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行人才投资优先,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加快人才工作法制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明确了科技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我国真正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会议提出今年12项重点任务与自主创新有密切关系,其中第三项重点工作是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上下工夫,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支撑重点产业振兴,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六项任务提出,要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战略必争领域部署一批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大力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关于人才问题,在第八项任务里提出,加大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领导讲话苗圩:推进节能减排促工业发展方式转变苗圩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指出,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把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宏观指导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技术进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他说,长期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在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过多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和使用廉价劳动力,重增量、轻存量,重外延、轻内涵现象仍较普遍。为此,要切实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我们必须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技术创新、加强技术改造,强化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他说,2010年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工作的要求是:抓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包括建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3审查制度、强化对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指导、推进行业能效对标达标等;以清洁生产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减排治污,促进工业清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研究综合利用认定办法等。他说,在“十二五”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中,要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即“两型”企业)的创建试点工作。(中国工业报2010.1.18.)[按:要达到苗圩副部长所说的“低、高、低、少、能、可”工业体系[见上文],确实需要有得力的政府行为,除了启动鼓励企业增生内部动力的配套政策外,也需要分布在各个行业的社团机构协助政府监督、检查、使企业由遵守转为自律,把新型工业化道路方方面面的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的目标落到实处。]协会动态中机艺协迎春座谈侧记2010年2月5日中机艺协举行专家、顾问迎春座谈会,我会名誉理事长何光远、陆燕荪两位老部长,首届理事长郭志坚、中机联李海燕副秘书长等都拨冗与会。何光远部长在谈到工艺工作时说,机械部从成立部党组时起,就很重视工艺工作。他认为,只要有装备制造业就会有工艺工作。老的工艺技术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工艺问题等你去解决,所以工艺工作是常青的,工艺是个永恒的议题。陆燕荪部长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讲了话,很重要,他们都讲到战略性结构调整,你们开理事会时要很好地解读。温总理讲了五条,关于传统工业怎么办,他讲的第一条就是技术改造。现在有人认为不需要再提技术改造了,这是不对的。第四条讲的是质量,这些都是相互连贯的。我们过去对“Technology”这个词没有很好理解意思,其实,工艺就是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过程。机械院的铸造所,过去试验搞成了热风冲天炉、电渣重熔、铝镁合金,都很好,但是现在搞热风冲天炉的人都散了,很可惜。我最近到企业去了解质量,发现××高压开关厂工艺处和车间的工艺文件竟然不一致!这可是我们在20年前就已经整顿过的事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工艺管理不到位!中机联李海燕副秘书长鼓励协会工作人员说,多年来机械制造工艺的行业工作就是靠各位的热情和长期努力而坚持下来了,希望继续努力。原机械部副总师、中机艺协首任理事长郭志坚同志说,现在再不强调工艺技术改造,那就只剩下产品(设计)了。据到德国的同事讲,有人称赞德国是机械大国,德国人不同意,说“我们是工艺大国”,这说明他们对工艺的重视和自豪。邹家华同志近来说,过去的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都是经验很多的老部,可供总结。可见我们过去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领导是看在眼里的。机械部几位老领导一致呼吁,期望机械工业要加强机械基础研究,原部机械院[现机科总院]成立初期就叫机械与工艺研究院,现在应发挥原有优势,重振雄威,把机械工业的基础与工艺研究抓起来,为振兴装备制造和汽车工业做出新贡献。机科总院副院长、协会副理事长王西峰同志在会上讲,一些过去开发成功的先进工艺,现在为完成国家重点攻关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机科总院将会充分发挥已有的基础工艺技术优势,很好完成国家“十一五”04专项《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工艺》的任务。[秘书处]4“技工荒”遏制制造业升级冯昭奎当今,一些国家出现了年轻人择学、择业时“脱理工”的现象。调查显示,中国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近年的“高考状元”,大都涌向金融、贸易以及法律、外语等专业,而攻读机械、化工、冶金、水利等工科类专业的越来越少,这种社会风气是多年来“技工荒”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只占5%,而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这个比例超过35%。工人技术素质不高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因不良产品而损失近2000亿元;由于缺乏技术力量,一些企业盼来订单却不敢接单;许多工厂虽引进了比某些国际著名公司还先进的生产线,但产品却不能同人家竞争。“九层高台,起于垒土”,我们之所以在核心技术上依赖外国,总是停留在全球产业链中利润最单薄的低端,很多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能源及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除了设计、基础功能部件水平低,车、铣、铇、磨、模具、电镀等等“基础制造技术”或“数字化的基础制造技术”水平太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相关技术员和劳动者素质较差,很少有年轻人愿深入一线“摸爬滚打”,中小企业经营者也不大愿意倾毕生之精力去钻研某项专门技术。现在,人们急切地希望“中国制造”能够提高质量并走向全球产业链的高端,即所谓“中国创造”。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营造有利于“中国制造”升级的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大力扶植有特定技术和技能专长的中小企业。我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需要理工科工程师,需要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需要踏踏实实在一线的劳动者;我们的大企业则需要千千万万有特定技术和技能专长的中小企业来支撑,然而,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系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广大企业的需要、鼓励年轻人做工程师,做技工,做一线劳动者?优秀的工程师、技工和普通劳动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青少年心目中向往的目标甚至偶像呢?现实情况恰恰是,那些在我国科技和生产领域做出优异成绩的技术工人基本上不为人知,与之相比,当年日、韩等国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积极选拔优秀技工参加各级技能比赛乃至“国际技能奥林匹克”,其佼佼者夺得金牌,载誉归来,被国民视为英雄。而在我国,当媒体狂热地宣传歌星、球星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国际技能奥林匹克”以及普通劳动者中涌现的技术明星?其实那些同样是挑战人类体能极限、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英雄。美国《时代》杂志在评选2009年年度人物时,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归功于千千万万的中国工人,倒也发人深思。这种风气和机制不转变,踏实干活的技能劳动者得不到培养和鼓励,“技工荒”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如何谈起呢。(摘自环球时报,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本刊有删节)再谈“技工荒”遏制制造业升级本刊评论员本期会刊摘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冯绍奎研究员的文章《“技工荒”遏制制造业升级》(简称冯文)。文章作者分析了我们之所以存在“核心技术依赖外国”和“停留在全球产业链中利润最单薄的低端”的现象,从社会风气、价值观、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体系上查询专家观点工艺论坛5原因。文章最后在结尾一段指出:如果不去鼓励社会培养踏实干活的技能劳动者,改变国内“脱理工”的社会风气,解决“技工荒”,中国制造业升级将无从谈起。文章据实直言、观察敏锐、切中时弊,为制造业升级受阻而大声疾呼,呼唤全社会的关注。本文结合装备制造业的情况,也对该话题做一初步的探讨。冯文中谈到,:“调查显示,中国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近年的“高考状元”,……攻读机械、化工、冶金、水利等工科类专业的越来越少,这种社会风气是多年来“技工荒”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此话符合现实。这在一些新兴国家经济发展中也是难于避免或比较普遍的。可喜的是近年来也涌现出一批比较成功的企业,他们的成功在于愈来愈重视培养技术上精益求精、勤勉和关心质量的高技能职工团队。如2010年1月20日英国广播公司一篇报道,题目是:中国挑战日本“质量名气”,讲日本专家在一次车展上检查苏州海格工厂的公交车产品,承认该厂的技术已与他们现在的差不多了。另一中德合资企业的销售经理在承认生产复杂精密零件方面需要缩小与日本的质量差距,但同时也表示“我们会实现的”。透过这些报道,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外资(外企)的进入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对中国企业有着技术和管理上的促进、示范作用。山东潍柴动力公司设立首席工艺师岗位,领导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制造流程的优化再造,研制成套工艺装备和生产线,促进了节能环保的高性能内燃机的批量制造、供应市场。企业重视操作尖子、技术能手,通过技能培训和委培深造,使职工感到有干头、有奔头、有发展前途,一种奋发向上的新的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冯文指出:年轻人择学、择业时“脱理工”的现象,希望“坐办公室挣高薪水”,而不愿意深入生产实践和在技术开发第一线工作。现在,认为搞设计出成果,可以榜上有名,干工艺整天在一线,无暇学外语,工作具体琐碎,成果难以体现,评成果时“排不上队”,大学生多以文理为方向,工艺专业学生少,已相当普遍,有些所谓综合性大学干脆取消了工艺专业设置。对此,科技界和企业管理者多有同感。但这种风气近年来也出现好转苗头,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有远见的企业和企业家已从实践中悟出抓工艺、打基础的规律和要求,尤其是中央关于推动自主创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一系列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的出台,企业依托国家重大工程的实施,苦练“内功”,努力摆脱“核心技术依赖外国”的被动局面,出现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新成果,如哈尔滨电机厂承担三峡水轮机叶片加工任务
本文标题:机械制造工艺XXXX年第2期-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