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要点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要点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一七五一”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谋发展、促发展、抓安全、强服务”职责定位,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突出抓好工业稳增长,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培育,聚力数转智改网联,打造优良产业生态,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市,为更好XX建设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转智改实施率达到95%左右、关键业务环节数字化率达到75%以上。一、聚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1.加力攻坚首季开门红。延续执行首季“开门红”奖励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开足马力、高效生产。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春节假期保持连续生产,协调做好春节假期后企业职工返岗和开工复产。支持钢铁、化工等行业重点企业平稳生产,鼓励企业适当调整设备检修周期,合理增加一季度生产安排。2.强化工业运行调度监测。优化调整监测企业数据库,重点监测工业企业数量保持200家以上,参与问卷调查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建立37个行业大类增长调度台账,对增加值增速下降行业分别实施专项指导,加快推动企稳回升。全面压实县市区主体责任,建立工业运行和技改投资通报奖励约谈机制。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县市区调度监测,打开分析重点指标,研究有效措施应对新情况新问题,高效开展协调服务,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3.抓好重点工业项目投产达效。全面梳理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情况,对年内预计新增产值亿元以上的77个重点项目,实施“省-市-县”分级包靠服务,市级帮包服务新增产值5-10亿元项目,县级帮包服务5亿元以下项目,逐一明确服务专员,建立工作台账,做好跟踪服务,推动已投产项目释放产能,将投产项目尽早投产达效。谋划推动50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和100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4.推动高成长企业产值倍增。落实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倍增支持政策,更新完善倍增企业培育库,指导企业“一企一策”制定产值倍增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项目、产品支撑,推动市县两级集中政策、资源进行重点扶持和服务保障,促进企业快速膨胀壮大,力争培育库内企业产值增长15%以上,10家企业年内实现产值倍增。5.持续壮大规上企业规模。以年度“小升规”数量目标的1.2倍遴选年营业收入1000—2000万元的优质小微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库,按照“成长一批、培育一批、上规一批”的思路实施梯度培育,加强精准对接服务,联合统计部门形成升规纳统工作合力,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6.全面加强行业管理服务。全面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指导督促工业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重点抓好民爆行业安全监管,防范重大安全风险隐患,确保民爆行业安全发展。每季度对化工园区和非危化品化工生产企业开展安全环保专项评估,力争9家化工园区全部通过国家、省级安全风险评估等级D级验收。切实加强无线电管理,做好重大活动、突发事件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做好车辆改装企业生产一致性检查、船舶修造企业督导检查、疏浚装备企业排查管控等工作。动态掌握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所在位置、产品、产量等基本信息,确保极端情况下重点物资生产供应。二、聚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7.加大传统产业技改力度。组织企业参加技改对接交流会,完善技改服务诊治机制,加强技改全要素供需精准对接。优化设备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技改支持政策,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标准为牵引,大力推动设备更新改造。滚动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编制2024年工业企业重点技改项目导向目录,深入企业开展服务指导,全年谋划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600个,完成技改投资480亿元以上。8.改造升级钢焦、炼化等产业。聚焦钢焦、炼化等传统产业,“一业一策”制定改造提升方案,推动高质量发展。钢铁行业,积极争取就地转型升级,做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焦化行业,稳妥推进产能整合转移,做好焦炭产量指标控制工作。炼化行业,“一企一策”稳妥推进200万吨/年及以下淘汰类常减压炼油装置关闭退出。轮胎行业,鼓励子午胎生产企业对硫化环节实施节能改造,优化提升能效水平。化肥行业,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肥保供任务。9.狠抓化工园区提档升级。加快滨海、侯镇、诸城等化工园扩区并点,力争2家以上化工园区完成扩区,新和成氨基酸、新龙集团等重点监控点企业入园发展,年内应入园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56%。推动滨海、羊口、侯镇3大园区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北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区,力争滨海化工园营收突破1000亿、3大园区营收过2000亿。组织开展全市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加快公共管廊等设施建设,“一园一策”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10.加快化工行业向新材料新医药转型。优化重点项目调度机制,加快弘润新材料产业园、鲁清石化降油增化锂电池负极新材料等延链项目建设,推动石化产业减油增化延链。充分发挥高端化工产业联盟平台作用,依据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精准招引一批补短板、锻长板的项目,持续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支持35家龙头骨干企业沿链发展,引导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成长性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上下游一体发展的产业集群。11.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提高绿色产品、绿色装备供给质量。引导工业企业节能降耗,打造一批能效、水效“领跑者”。推动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做好重大工业专项和重点行业节能监察工作。推进“亩产效益”评价工作,强化结果运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工业园区10个以上,市级30个以上。三、聚力培育壮大新产业新模式12.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医药、工业母机、磁悬浮等新兴产业,加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对首台(套)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创新研发力度,积极争取保险补偿政策支持,聚力提升产业规模。谋划推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项目。编制工业母机企业“白名单”,用好国家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推动工业母机产业发展壮大。组织召开磁产品推介会议,加大磁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探索低空经济新赛道。13.巩固提升优势产业。聚焦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汽车制造、高端铝材、纺织服装、智能农机等优势产业,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装备工业加快向新能源化转型,食品加工加快向深加工转型,动力装备、食品加工产业营业收入保持全省领先位势,高端化工营业收入占全部化工产业比重达到55%以上。14.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聚集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充分发挥歌尔龙头带动和平台集聚作用,按照产业图谱开展布局和招商,推动山东大学元宇宙产业研究院建设,抓好元宇宙未来创新谷等园区,争取落地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和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全市筹划打造1—2个元宇宙展示体验中心,培育一批先锋应用案例,促进元宇宙在工业领域示范应用。15.积极培育发展新模式。发挥省海洋化工科学研究院等作用,提升检测检验等技术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加快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积极推动“工业设计+产业”,提升工业设计赋能产业水平。积极推进服务型制造示范,力争新增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和项目10家以上。实施“三品”战略,打造一批工业精品、名牌、优企。四、聚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16.推动创新平台上档升级。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年内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30家左右,新认定市级创新平台100家左右,力争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新突破。17.加强技术创新项目攻关突破。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以技术创新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的问题,推动项目如期完成并发挥作用,力争新获批省级技术创新计划项目300个以上。18.建强高端人才队伍。加大高端人才引育力度,做好人才工程的管理服务,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保持人才数量全省领先优势。开展高层次人才“候鸟”行动,引入合作型人才20人以上,走进企业30家。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大力开展“企业家日”系列活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优化完善企业家大讲堂,走出去高点对标与请进来高端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焕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激情;完善青年企业家导师制,提升新生代企业家的素质。五、聚力深入推进数转智改网联19.全面推动覆盖渗透。以数智赋能“十大行动”为路径,“一业一策”分类推进,分链条召开产业链赋能和专题供需对接会,加快产业链关键企业数转智改,形成若干细分行业数转智改“N+X”场景清单和行动方案,由点及面、由浅入深渐进式推进“链式”改造。“一企一策”靶向对接,力争实现规上和规下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两个全覆盖”。开展第二批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逐家企业深挖个性化需求,实施“诊改联动”行动,提升解决方案转化实施率,推动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年内实施“诊改联动”项目500个以上,重点支持100个项目建设。开展第二批数转智改标杆选树活动,建立200家以上标杆企业培育库,揭榜挂帅20个应用场景,评选10家贡献突出的服务商、6个成效明显县市区,重点支持10个试点园区建设,对20家标杆企业进行奖励,打造一批典型案例、精品样板。20.狠抓应用落地实施。深化“工赋山东”战略,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新模式,促进企业业务优化、流程再造、模式创新、价值提升等全流程变革,年内打造工业互联应用场景30个以上。推动支持链主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累计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5个,积极争创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双跨”平台。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组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建立智能制造企业培育库,在全市范围内构建涵盖“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优秀场景+智能供应商”的“国家—省—市”三级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积极争创“灯塔工厂”,年内新增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各类企业50家以上。21.夯实支撑保障能力。聚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升核心产业占比。建成数字经济产业园、数转智改促进中心并投入运营,动态完善数转智改服务商名录,建立工业数转智改应用软件池,针对企业管理软件、研发设计软件、采购软件等工业企业通用软件开展政府集中采购,加强“小快轻准”数字化应用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广。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5G深度覆盖,打造一批5G工厂,年底前5G基站累计建设数量达到2万个。22.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加强组织调度,新培育一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数据赋能”优秀产品、“产业大脑”、数字经济园区、数字经济总部项目。加大数据师制度和数字专员制度推广普及,支持企业开展DCMM贯标,提升数据管理能力。遴选数据安全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打造一批标杆示范企业。六、聚力优化产业生态23.强化优质企业培育。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挖掘一批“种子”中小企业纳入培育库,加强入库企业动态管理,确保入库“种子”企业保持在1000家以上。开展“晨星”小微企业评选,培育一批具备“冷门绝活”技术的优秀企业。强化梯度培育机制,实行分类指导、精准服务,邀请高水平专家靠前把脉提升,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等高成长性企业。梳理重点产业链“链主”、工业百强等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清单,“点对点”针对性深度帮扶指导。年内新增国家级及省级优质企业200家以上。24.创新产业链推进方式。持续用好“链长制”工作机制,统筹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
本文标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346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