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范例通用3篇
1/67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范例通用3篇草船借箭教学实录1设计理念遵循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引领学生亲近文本,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从文本语句的前后联系中品析人物形象,提升语文素养。设计特色注重研究阅读的过程,追求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目标预设1、感情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妒忌、神机妙算”等词语。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借箭经过”的研究性阅读,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课内外联系,引导对“草船借箭”中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评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感受祖国古典文化的艺术魅力。教学重点研读文本语言,从语句的前后联系中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难点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诸葛亮“知天文”、“懂地利”、“识人心”。教学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断教学过程2/67一、复习导入,共同确定研究的问题。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草船借箭》。(板书课题)2、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草船借箭的原因”,谁来说一说?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十天造好十万只箭来为难他。3、师:那么,“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呢?指生读第四段。板书:神机妙算师:那么“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呢?谁愿意来说说?生: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对事情有预见性,能根据情况决定策略。师:你预习的真全面,如果不照着念,而用自己理解的话来说就更好了。师:当鲁肃告诉了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就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比不上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三段“借箭的经过”,看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板书:?二、精读“借箭经过”,领悟“神机妙算”。1、教师提示读书策略:师:阅读之前,老师给你一点小小的提示,老师经常和大家说,学习语文要学会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要学会感悟课文3/67中没有明白写出的内容,那么我们想知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就要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思考:诸葛亮怎样做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2、学生自主研究,教师巡视辅导。3、小组快速讨论,交流,取长补短,准备汇报。4、交流研究成果,相机引导品读、感悟:(根据学生的汇报,紧扣前后有联系的语句,进行灵活机动的处理。)生1:我画的是这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了船里。”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诸葛亮很不着急,他对这件事很有把握。师:很好,可是这样“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会不会有点罗索呢?没有动静干脆不写,直接写“第四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不更好吗?清楚,简练。改不改?为什么?生:我觉得不是罗嗦,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指导朗读这段话。要读出鲁肃心中的着急和诸葛亮的沉稳)师:你体会的真好,那么诸葛亮这样的胸有成竹是为什么呢?请你们继续回报!生2:我画了这一句:“这时候大雾满天,江上连面对面4/67都看不清。”我觉得真是因为这个大雾他才那么的胸有成竹。师:也就是说这场大雾是不是诸葛亮碰巧赶上的呢?生:不是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生:从刚才那句话中,“第一天不见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也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才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可见,诸葛亮已经做好了第三天去借箭的准备。师:同学们这么聪明,通过研究这两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体会到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早已预见到的,他了解气象知识,能充分地利用天气的变化进行“借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擦掉问号的下面部分,板书:大雾满天知天文)师:很好,请同学们继续汇报,你还画了诸葛亮的那些言行?体会到了什么?生3:我画了这句话:“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我觉得诸葛亮这样做也是有目的的。师:真聪明,那是什么目的呢?生3:这时候大雾满天,就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这二十天船很容易走散。而诸葛亮用绳索把他们连起来,就不会丢了。师:同时也方便他作统一的指挥,你说对吗?生:对。师:好,就这样体会,还有吗?生4:我画的是“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5/67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我觉得他这样做是为了让船的侧面对着曹营,这样能让箭斗射到船上。师:也就是说,穿的侧面要比船的头部和尾部面积大,使受箭的面积大,对吗?这真是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你真细心。这句话你们还有其他的体会吗?生:师:那么你们想一想,他叫士兵们擂鼓还呐喊,他是什么用心呢?他的每一步可都不是白做的呀?生:我知道了老师。古代打仗。都要擂鼓,是为了有气势,壮军心也迷惑了曹军,让他们不知道这便到底有多少人。师:恩,你说的真好,也很有道理,的确是这样的,这也叫障眼法。那么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了吗?见学生有困难,教师引导:这样大的雾,乱箭齐放,可是怎么一定会射到草把子上呢?这鼓声实际也是在给曹兵一个目标,使曹兵的箭不要乱射,避免了浪费,要不诸葛亮的箭就达不到十万了,你们说对不对?可见呀。这诸葛亮步步为营,用尽心思。可是有一点,你们说,他这样大胆的擂鼓又呐喊,他不怕曹操出兵吗?生5:老师,我画了这句话“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师:一定不敢派兵,他怎么这么自信呢?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你们这些小诸机灵鬼想一想,替诸葛亮把没有明说的意思说出来。6/67生:诸葛亮会说:雾太大了,曹操根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他是个谨慎小心的人,所以他根本不敢出兵。生:诸葛亮会说,你就放心吧,我太了解曹操的为人了,他那么很谨慎,有多疑,再不确定我们虚实的情况下,他是不会出兵的。师:你们说得很好,简直就是小诸葛亮呀!通过研究这几个前后有联系的句子,同学们体会到诸葛亮对自己的对手了如指掌,准确地判断曹操多疑、谨慎,不敢派兵,只会放箭,所以周瑜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擦掉问号的上面部分,板书:曹识人心)师:那么诸葛亮的预见对不对呢?生:对,老师,我读了这段话。“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这样大,敌人突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触动。只叫弓弩手草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多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六千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就像下雨一样。”从这一段对曹操言行的描写,我觉得和诸葛亮预测的一样,曹操果然不敢出兵。师:是呀,这个多疑的曹操果然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你们看这个句子“六千多名弓弩手一起朝江中放箭,箭就像下雨一样。”作者这里用了什么样的写法呀?生:比喻。师:说明什么?生:箭多,像雨点一样密集。7/67师:是呀,真好。怎么读?指导练读。师:还有吗?继续汇报。生:“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调转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我觉得诸葛亮是想两面都射上箭,好够十万只。师:你体会得很好,这是要船的双面受箭,增加箭的数量。可是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调转船头的呢?他怎么知道这面已经满了呢?你们落了一个细节,知道是什么吗?生:师:“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质疑:取乐的方式有很多呀,可以弹琴,可以下棋,为什么一定饮酒呢?师:有困难了是吗?这个内容课文中没有明说,但是老师给你们看一段录象,你们要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想一想“饮酒作乐”的原因。教师播放《三国演义》的片断。师:你们发现了吗?生:老师我看见酒就要洒了。师:那么酒为什么就要洒了呢?生:我想是因为这面船上的箭太多了,很重,师:那么酒这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起到了提示作用,诸葛亮就知道这时候该调转船头了。师:那么这个船头调转还有什么作用呢?最后的效果怎样呢?8/67教师版画,生:“曹操知道上当了,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给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想追也来不及了。”师:诸葛亮的船怎么这么快呀?飞一样?是不是太夸张了?生:就是因为回来的时候,诸葛亮把船头调转了东面,所以“顺风顺水”船才跑得这么快。师:你说得太好了。通过看这段录像,以及体会前后有联系的这几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诸葛亮的每一个步骤都不是平白无故做的。考虑问题特别全面,布置安排非常周密,不仅懂得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借箭”之后及时赶回,还能用这碗中的酒作为调转船头的标尺,既保持了行船的平衡,又能双面受箭,保证了箭的数量,这次不仅是周瑜长叹连我们也要情不自禁地感叹: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真不如他。(擦掉问号的中间部分,板书:顺风顺水懂地利)学生自由朗读这几句话。三、小结过渡:师:我们研究“借箭的经过”,可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其实,诸葛亮的神机妙的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二段“借箭的准备”,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四、略读“借箭准备”,进一步体会“神机妙算”。1、学生快速阅读,思考,交流生:我读了这句话“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抱有十万只箭。9/67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去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很相信鲁肃。师:就像了解曹操一样,诸葛亮也知道鲁肃是一个??生:守信用的人。师:讲诚信是吗?嗬嗬,是一个忠厚老实守信用的人。那么为什么不能告诉给周瑜呢?生:因为周瑜会从中破坏的。生:因为周瑜本来就是要陷害诸葛亮的,他不会让诸葛亮那么顺利地完成任务。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也识周瑜,算到周瑜对自己的陷害,了解周瑜也不是等闲之辈,借船的事不能告诉他,否则,借箭就很难实现。板书:鲁周2、识鲁质疑、过渡:师:诸葛亮既然知道周瑜陷害自己。为什么还要答应借箭的任务呢?不接受不行吗?四、课堂总结,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师:诸葛亮顾全孙刘联合抗曹的大局,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后人曾写诗对此进行赞叹:(教师在版画上板书:)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10/67指导朗读。五、延伸阅读,课外拓展:1、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中与本文有关的故事。师:课文我们是学完了,但是三国的故事却并没有结束,赤壁风云乍起,战事一触即发,诸葛亮神机妙算,借来的箭怎样还给曹操呢?曹操怎么回甘心被诸葛亮戏弄呢?心胸狭窄的周瑜真的服气了吗?他和诸葛亮之间还有哪些明争暗斗呢?三国演义的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那么老师请同学们会去拜读这部历史著作,一个月之后,我们召开《三国演义》的读书汇报会。生各个跃跃欲试,很有兴致。2、师:另外呀,《草船借箭》中的四个人物可谓是各具特点,诸葛亮顾全大局,神机妙算让整个故事妙不可言;周瑜心胸狭窄,暗藏杀机叫人心惊胆寒;鲁肃为人正直、忠厚老实,在草船借箭过程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曹操一世英名,却因为过度的谨慎多疑白白的丢点了十万只良箭。在他们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你对他们又有怎样的评价呢?我们就以《草船借箭人物小评》或者《草船借箭人物给我的启示》为题目来写我们这一周的小组日记,好吗?生:好。草船借箭教学实录2第一课时11/67师:这天我们要学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哪些同学看过《三国演义》?能够是小说,能够是连环画,能够是电视连续剧。生:(自由举手应答。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看过。)师:能说说你对诸葛亮的印象吗?生1: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军师。生2:诸葛亮是个很讲情义的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十分感激,就帮忙刘备打天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师:说得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写尽了诸葛亮的一生。生3: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的学问十分大,被人称为“卧龙先生”。师:不仅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更知人心。生4:诸葛亮跟周瑜斗智,最后把周瑜给活活气死了。周瑜临死前说:“既生亮,何生瑜?”意思是说,既然生了诸葛亮,又何必生我周瑜。师:哟!你明白得还真多!当然,周瑜之死不能全怪诸葛亮。等会儿学了《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的。生5:诸葛亮神机妙算,他能借东风,会八卦阵,我觉得他是三国演义中最聪明的一个人。师:好!看来大家对诸葛亮都有必须的了解和决定。这天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大家就多了一份亲切感,因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诸葛亮。学《草船借箭》就等于是会会诸葛亮这12/67个老朋友。是吧?生:(齐答)是!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本文标题:草船借箭教学实录范例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3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