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24年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选4篇】
1/102024年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选4篇】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网友帮大家分享的“2024年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一篇】以培育市民文明行为习惯为宗旨,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传播和谐文化,建设人际和谐、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和谐新社区,为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海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主题:真情连你我和谐进万家(二)原则:1、以人为本,突出参与性。举办“邻居节”要以社区为龙头,以居民小组、楼院为单元,以居民为主体,广泛宣传发动,增强认同感,激发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2、把握主题,突出创新性。围绕“邻居节”活动主题,根据邻里之间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主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实行居民自我教育、自我娱乐、自我管理。2/103、贴近生活,突出时代性。从实际出发,通过开展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增进邻里之情,营造诚实友爱、与时俱进的社会风气。4、资源共享,突出和谐性。发动和吸引驻社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社会团体以“邻居”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发挥自身优势,对活动给予支持,使社区内的单位和居民共驻共建、互相支持、和谐相处。(一)通过全市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驻社区单位及广大居民的共同参与,调动全市上下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为建设和谐社区创造良好氛围,为构建和谐海林奠定基础。(二)通过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服务活动,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现为民、利民、惠民目标。(三)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先进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进一步丰富全市广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现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才华和智慧,提高广大居民的文明素质,形成和谐的大邻里关系,提高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四)通过社区邻居节期间的各项宣传及各种活动,使全市居民充分了解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充分感受海林的发展变化,充分传递上下一心的创业热情,使广大居民群众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积极参与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事业。3/10xx——xx(一)宣传发动阶段1、建立“邻居节”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网络,市委、市政府成立第二届“邻居节”组委会,城区街道办事处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社区要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活动方案;2、做好“邻居节”活动的准备工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邻居节”具体实施方案,各社区要利用召开党员会、居民座谈会、民主听政会的形式,面向社区居民征集活动“金点子”;3、做好“邻居节”的宣传发动和组织策划工作,使“邻居节”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参与。(二)活动实施阶段“邻居节”启动仪式主题:“邻里和谐、团结友爱”时间:xx地点:xx广场(8时——9时)(1)市领导宣布第二届社区“邻居节”开幕,(2)邻里牵手,共创“三城”签字仪式;(3)党员志愿者誓师仪式(3000多名党员参加,佩戴标志);(4)市领导讲话;(5)开展“爱心传递”系列活动;①先锋行动:市委组织部、城区街道党工委组织城区在职4/10党员干部及社区党员开展党员岗活动。②天使行动:市卫生局组织医务工作者走进社区讲授医疗保健、和开展义诊活动。市计生局组织工作人员进入社区讲授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知识③绿色行动:市环保局组织开展“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绿色环保行动④法律行动:市司法局组织涉法单位开展“法律大集”、“法律广场”宣传活动⑤春风行动:市就业局举办“劳动就业大集”⑥科技行动:市科协组织开展“科技广场”、“科普知识讲座”、“全民健身科学知识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⑦自强行动:市残联组织残疾人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⑧感恩行动:市民政局组织低保对象参与社区公益活动⑨爱心行动:市民政局、市城区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广场爱心募捐活动”⑩公益行动:市教委、民政局在节日期间图书馆、革命烈士陵园免费向居民开放。(6)散发致城区居民一封信,即招商亲商爱商,创新创业创优倡议书,旨在宣传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企业政策,鼓励居民招商创业,力求形成全民招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二篇】全市总人口106万,农村劳动力43万,其中农村富余劳5/10动力20余万,农村人均耕地面积0.8亩,是重庆辖区的劳务输出大县(市)之一,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民达14.9万人,每年带回的经济收入总额在4亿元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农民外出经商务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永川要在未来7年内建设成为大城市,30%以上的农村人口必须转移到城镇,这其中,首先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通过多种措施吸纳这部分人就业。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占68%,30—40岁占27%,40岁以上占5%。农村劳动力特别中40岁以下的人将是转向城镇的主要人口,他们的转移情况、务工收入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市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去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在永川范围内转移4万人,在重庆市区转移2万人,重庆市外转移12万人,境外转移累计人数1498人(次)。重庆市外转移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福建、厦门、上海等沿海城市和新疆、云南等边远地区,境外转移主要在新加坡、南非、阿根迁、日本北海道等十几个国家从事渔业捕捞。外出人员中,86%的人员从事第二产业,从事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各占7%。永川范围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在城区、集镇从事运输、建筑、餐饮、服务业,重庆市内转移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建筑、服务、经商业。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已经呈现出了“三健全”格局。一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市建6/10成了高规格的综合服务大厅和交易大厅,成功与重庆市劳动力市场联网,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框架。二是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据调查了解,我市先后建立了劳动技能培训基地26个,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储备基地3个,劳务输出基地5个。同时,对各类外出民工分别进行登记造册,促进民工有序流动。仅去年,就帮助民工追收工资96万元,清退保证金1.8万元,督促用工单位替民工参加社会保险850人,处理民工工资争议案件156件。三是职工技能鉴定和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健全。在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中,我市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制度和预备制度的同时,规范和发展社会力量培训机构18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增加到4家。在对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调查中了解到:三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症结”:一是自发外出,无序流动。有关资料显示,除境外劳务输出通过劳动部门外,我市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亲朋好友或自发外出。由于不规范的劳务输出,这部分民工的劳动权益往往很难得到保障,极易造成用人单位拖欠民工工资、发生劳动争议等侵权行为。二是文化层次低。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48%为初中以上文化,30%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小学文化或文盲人员高达20%,大专文化以上仅占2%。文化偏低,使他们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往往在低层次的产业中竞争,工资收入低,生活工作条件差,劳动福利待遇得不到较好保障,处于劣势求7/10生状况。据市农调队和劳动部门抽样调查统计,我市民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500—700元,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000元以上,境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月平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从事第二产业的民工高达86%。这些低水平务工结构,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三是开发难度达。我市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而外出务工,又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年性转移人数尚需巩固:进一步增加外出人数,又因为有的地方经济基础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大量富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期看是实现农民增收,远看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根本途径。有关人士认为,要实现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必须“六架马车”拉动。一是以经济增长拉动劳动力转移。坚定不移地在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努力保持区域经济较快增长的势头,不断创造和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二是以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扩大农民进入城镇就业的主要途径。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旅游、商贸和饮食服务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商贸优势企业,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三是以政策投入驱动劳动力转移。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在城市自主创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其它适宜农民进城就业的项目,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四是以8/10职业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我市应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和劳动预备制度,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以培训学校或者中心为基础,建立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凡申请办理《职业资格证》,必须培训合格后有职业培训中心向技能鉴定部门申请鉴定。努力提高农民工劳动者队伍素质,增强其就业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其劣势地位。五是以就业服务推动劳动力转移。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全国100个流动就业重点监控点的特有优势,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交流中心和各种职介所的作用,加快我市“职业培训、劳动力储蓄、劳务输出、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四大劳务输出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招工用工行为,督促指导各类用人单位与招用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六是以小城镇建设拉动劳动力转移。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三篇】社区主任向参会人员讲述了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及节日的起源、意义等,听完了讲解,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纷纷表示我们大家不能忘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更加认真努力的工作,在当前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中,为传承雷锋的精神在群众中起好带头作用,多做好人好事,尽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平时在生活中维护好居住小区的院落卫生,敢于制止不文明的行为。表演的节目有: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咱们工人有9/10力量》;四人健身操;男女声二重唱、女声独唱。“邻里一家亲”家庭才艺大赛,邻里趣味运动会(以小区为单位)用优秀的文艺节目献给广大劳动者,庆祝国际劳动节。此次庆“五一”节开展的以上活动,满足了广大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居民的身心健康,既丰富了广大居民的业余生活,更调动了广大居民的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团结、促进了友谊,增强了凝聚力,使广大的居民以旺盛的精力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今后的`生活中去。把文化活动送到群众身边的目标,丰富了我辖区市民的群众文化生活,极大地活跃了我辖区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艺活动,促进了我辖区文化活动的普及和提高,加强了文化活动之间的艺术交流,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此次活动的开展也为社区居民生活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欢乐祥和的和谐社会氛围,为创建和谐城关创造了积极的作用。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第四篇】20xx年5月1日上午9:00—11:30xx1.5—5岁的宝宝及家长免费参加并备有礼品赠送1、宝贝计划;2、搭桥过河;3、趣味投篮;10/104、乌龟妈妈背宝宝1、亲子活动合照;2、diy手工匠:提供手工折纸给孩子制作;3、互动多媒体英语体验课(15分钟)本期仅接受20组以内家庭参加活动。参加活动的宝宝及家长穿着适于运动的服装为宜。
本文标题:2024年五一劳动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65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