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的实践研究”数学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的实践研究”数学课题方案宜兴市周铁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人类进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张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联网,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当今世界更加瞬息万变。这些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正在日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并对现行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严峻的挑战。2.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开发者。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倾向,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把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态度、价值观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以自己先进的理念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材的盲目执教者,而是自觉地完成从被动地教教材到主动地灵活地用教材的转变,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使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该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开发者。3.现行教材(非国标数学教材)的不足。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在反映数学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不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明显地表现出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和兴趣。而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为了学习新知识的需要,强行编排的,存在着“纯数学”化的现象;有的教学内容是八、九年前,更有甚至是十几年前的生活素材,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共鸣;有的习题则过于形式化。(2)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过于刻板。为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内容的呈现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刻板,远离儿童的真实世界,缺少活动和探索的层次及空间,对学生很难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3)教学内容不同程度上存在“繁、难、偏、旧“的状况。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从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看,大量繁杂的计算、练习,几乎构成了教学内容的全部。知识面狭窄、陈旧、刻意追求计算速度、变形技巧、题型套路等等,这些已难以适应现实生活中的教学需求,更加造成了学习内容的繁难,严重限制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此外,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教学内容的类型也比较贫乏,可供选择的余地很小。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联系也不紧密,“数学”本位思想过于严重。鉴于以上的认识,为了解决和改变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呈现方式过于刻板,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我们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的实践研究”的数学课题,设想经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为学生的思考、探索、合作、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二、课题的界定:“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是指数学教学内容素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的开放。即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的,其素材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让学生或通过操作,或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能够解决的,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三、研究的目标:1.通过实践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构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的实践研究”课题的操作要点,即通过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部分的例题、习题的改造和有关单元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同时增加和充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来探讨在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借鉴与发展这一关系的前提下,对课程及教材建设方面有哪些促进和推动作用。2.通过实践和研究,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研究有关的数学规律;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引发内心的快乐和自豪感、自信心,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3.通过实践和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学理论得到充实,教学科研能力得到增强,为学校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具有现代数学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四、研究的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教育上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具体来说,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儿童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现实或建构现实。因此,他们更为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建构主义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景进行意义建构。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即倡导每一个学生都接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4.系统性学习理论。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在小学阶段的各门学科又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教学内容,共同担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任务。因此,影响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要协调配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实施教学影响。5.情景性学习理论。情景性学习是以情景性认知理论为基础,主张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具体情景中进行和评估学习效果。它引导学生借助具体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将学习技巧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也就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认识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此外,创新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认知心理学,以及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也从不同角度为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五、研究遵循的原则:1.直观性原则: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接和直观的手段,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和应用过程,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合作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的本质是让学生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首先决定于师生关系的性质。因此,在研究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形成一种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3.自主创新性原则: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自主,没有学生的创新,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发挥。要激起学生自主与创新,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发挥学生自己的自主性,创新性。4.生活实践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和学生密切联系起来,在实施过程中,要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通过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和生活实践教学,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5.开放性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做到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不局限和满足于课本,树权威、教师的所为标准答案,实行开放式的思维训练。同时应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社会生活、家庭活动的联系,拓宽数学信息渠道和实践应用领域。六、研究的内容及其操作:1.教学内容素材选择的开放。首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程度就越高。一方面,现实的、有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因此,教学内容的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来源于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够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事实,来源于学生在数学学习或其他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思考或操作的现实。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应该将课程内容看成是凝固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同时吸收时代信息,收集数学信息资料,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来说,第一学段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学内容素材的选取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第二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数学更感兴趣,学习素材的选取更应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想学数学。其次,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获得整体发展。也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即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达到这样的目标:(1)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把解决的问题贯穿和融合在教学内容的全部“四个领域”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实践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2)教学内容应重视让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的综合应用,让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去解决实践问题。(3)要安排适当时间,开展数学演讲和智力趣题交流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渗透统计、数学史、数学欣赏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完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有价值的主题实践活动、实践作业等,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当然,也可以不到校外,在校内通过模拟现实,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第三,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教学中不仅要从现实生活题材中引入数学,而且要打破传统的学科限制,注意加强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因为,数学是学习自然、语文等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可以从这些学科中找到数学的应用途径。在教学内容中研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问题,可以进一步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从它们那里吸取丰富的营养。第四,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选择还要有一定的弹性,应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例如,可以就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练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此外,还可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2.教学内容的组合的开放。数学是一个整体,其不同的分支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联系。因此,教学内容要关注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性联系等等。教学内容的组合的开放,即根据具体情况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可以对教学内容采用混编的形式,重组教材或选择若干具体内容,把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作为一条主线,按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或先慢后快变速运动的方式编排,强化基本和主干知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渗透及训练,消弱、删减繁琐内容。3.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改善数学学习方式。把适合教师讲解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素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开放的实践研究”数学课题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49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