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自然地理 二轮通关卷(一)(解析版)
【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2024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自然地理二轮通关卷(一)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16*3分)改则县位于藏北高原腹地,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大地之树”(见图)位于改则县洞错湖南岸,由一系列的沟谷组成,所处地形起伏不大,“树冠”处海拔较高,“树根”大致垂直于湖岸注入湖泊,317国道(宽7.5m)穿过“树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箭头大致指向()A.东B.西C.南D.北2.西藏“大地之树”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潮汐侵蚀【答案】1.C2.B【解析】1.根据材料“‘大地之树’位于湖泊南岸,且‘树冠’处海拔较高,‘树根’大致垂直于湖岸注入湖泊”判断箭头指向南,故选C。2.根据材料中公路的宽度判断“大地之树”高约100多米,“大地之树”的“干、枝、叶”清晰分明,属于微观地貌,而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规模大,可判断不属于冰川作用结果,A错。“大地之树”所处地形起伏不大,风向基本稳定,侵蚀沟谷的延伸方向应相对单一;根据材料“改则县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和高原寒带干旱气候”,可推测其降水相对集中,且地形的微小起伏也会导致侵蚀沟谷走向的变化,推测应是洞错湖南岸滩涂在季节性流水冲刷下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B对,C错。该处不是沿海,没有潮汐现象,D错。故选B。【点睛】由潮汐引起的海面高度变化迫使海水做大规模水平运动形成潮流。涨潮时,潮水涌向陆地,【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落潮时,潮水退回外海。潮水的涨落对于沉积物起着反复的侵蚀、搬运和再沉积的作用。在狭窄的河囗地带,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特别强烈。湖冰可显著改变湖面和水下辐射、能量传输过程,进而影响局地、区域气候及冰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人员在2022年2月6日-28日研究了冰封期青海湖不同冰面覆盖条件对湖水-湖冰-大气辐射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雪、沙尘、大风等不同天气过程可显著改变冰面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而影响湖冰和湖水的温度变化。下图示意青海湖湖水-湖冰-大气系统辐射和湖冰、湖水昼夜温度变化大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结冰期间,青海湖()①湖陆风增强②湖陆风减弱③湖水垂直混合加强④湖水垂直混合减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与沙尘阶段相比,裸冰阶段湖冰昼夜温度变化大,主要是因为()A.白天吸收太阳辐射多B.白天反射太阳辐射少C.夜间对外辐射热量损失多D.夜间吸收大气逆辐射多【答案】3.D4.C【分析】3.湖水结冰,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减弱,湖陆风减弱,②正确,①错误;结冰时湖水受风力扰动减小,湖水的垂直混合减弱,④正确,③错误。所以选D。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沙尘阶段和裸冰阶段对于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差异不大,AB错误;沙尘覆盖可以减少夜间湖冰对外的热量散失,湖冰昼夜温差较小,裸冰夜间热量散失较多,湖冰昼夜温差较大,C正确;夜间吸收大气逆辐射差异不大,D错误。所以选C。【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如湖南省岳阳位于洞庭湖东北侧,在一【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定的天气条件下,夜晚风从市区吹向湖面,而白天从湖面吹向市区。群众称为“进湖风”和“出湖风”。立晷是晷面垂直于地面的传统授时工具,东西向放置,南面和北面均有刻度盘可读数。为保证授时的准确性,立晷面上的刻度盘需要经常更换。下图为立晷的侧视图。完成下面小题。5.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每天相同时刻赤道立晷晷针的影长()A.维持不变B.始终变长C.先变长再变短D.先变短再变长6.12月22日,新西兰使用的立晷北面刻度盘最有可能是()A.B.C.D.【答案】5.C6.B【解析】5.立晷晷面和地面垂直,因此立晷上的阳光照射角度和太阳高度角互余,立晷和太阳光夹角越小,晷针的影子越长,春秋分日赤道上太阳高度角最大,晷针影子最长。由此可知,太阳高度角越大,立晷晷面和太阳光夹角越小,晷针的影子越长。故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经过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角由小变大再变小,立晷和太阳光夹角则由大变小,再变大,每天相同时刻赤道立晷晷针的影长由短变长,再变短,C正确,ABD错误。故选C。6.北面刻度盘左东右西,上午太阳在左,影子在右,C、D错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出东南,日出之后一段时间太阳到达正东,然后经过东北-正北-西北,到达正西,最后日落西南,所以北面刻度盘只能在一段时间内接收太阳光照,并不能从日出到日落都接收太阳光照,A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赤道式日晷其实就是微缩版的压扁的地球,晷面相当于赤道,晷针相当于地轴。我国长江流域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以北5~8个纬度。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称为“暴力梅”。左图为近几十年长江流域入梅时间次数统计图,右图为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完成下面小题。【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7.据左图可知,大多年份长江流域入梅时间为()A.5月下旬B.6月上旬C.6月中旬D.6月下旬8.据右图可知,2020年高压脊线()①持续北移②与多年平均相比,6月初偏北③波动北移④与多年平均相比,7月初偏北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7.B8.C【解析】7.读图可知,大多年份长江流域入梅时间为6月上旬,故选B。8.结合图中信息可知,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与多年平均位置相比偏北,“入梅”时间早,②对;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较常年偏南,雨带控制江淮地区的时间长,导致梅雨季节长,④错;读图可知,2020年高压脊线波动北移,③对,①错;故选C。【点睛】副热带高压脊线与雨带关系:华南前汛期:5月中旬—6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比较偏南(北纬20°以南),我国雨带维持在华南地区;江淮梅汛期:6月中旬—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跳到长江流域,脊线维持在北纬22-25°,雨带随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华北、东北汛期:7月中旬—8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达到最北位置,脊线维持在北纬30-35°,雨带随之北移,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进入雨季。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图2是图1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9.发生河流袭夺前,图1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10.图1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9.A10.C【解析】9.分水岭两侧河流流向不同,从分水岭向两侧下坡方向流动。结合图中分水岭两侧河流支流流向以及图中的方向信息可知,发生河流袭夺前,图1两水系之间的分水岭大致呈现南北走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结合两图的方向信息以及图2中分水岭演变等信息可知,河流袭夺后流向地势更低的东侧,则图1中,偏东侧水系干流的支流袭夺偏西侧水系干流的支流,由于偏东的水系地势低,水流汇集于此,丁位于袭夺河流下游河段,其流量显著增大,D错;甲乙两河段位于上游,流量变化不大,AB错;袭夺后丙河段的水量流向丁,流量有所减小,C对,故选C。【点睛】当分水岭两侧坡度和长度不一致时,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的速度也不一样,在溯源侵蚀较快的一侧,河源向分水岭伸展也快当切过分水岭时,侵蚀较快的河流将另一侧河流的上源夺过来,完成了河流袭夺过程。研究表明,晋陕黄河峡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I为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阶段Ⅱ和阶段Ⅲ是壮年期,峡谷和阶地显著发育。晋陕黄河峡谷幼年和壮年期地貌叠加,宽谷和峡谷嵌套。晋陕黄河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而上游幼年期地貌更明显。图示意晋陕黄河峡谷的宽谷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11.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河谷宽浅的原因可能是河流()A.流速比较慢B.径流量大C.曲流欠发育D.含沙量小12.推测晋陕黄河峡谷上、下游较低阶地地层年龄差异及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上游老、下游新侧向侵蚀B.上游新、下游老搬运堆积C.上游老、下游新下切侵蚀D.上游新、下游老溯源侵蚀【答案】11.A12.D【解析】11.由材料可知,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说明所处地区地势落差不大,河流流速较慢,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曲流容易发育,A正确,C错误;同一河段,流量大时,流速较快,下蚀作用较强,容易形成深而窄的河谷,B错误;河流含沙量较小时,河道不易淤积,不易形成宽浅的河谷,D错误。故选A。12.地壳抬升,落差增大,河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形成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峡谷和阶地,而上游幼年期地貌宽谷更明显,说明上游下切侵蚀作用弱,下游下切侵蚀作用强;由材料分析可知,晋陕黄河峡谷下游除下切侵蚀作用外,还存在着向北的溯源侵蚀,导致下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老,上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某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为该地区不同海拔【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土壤的平均冻结日数和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当海拔大于1200米时,影响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相关性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B.积雪厚度C.年降水量D.大气温度14.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变化规律是()A.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减小B.低海拔地区增大、高海拔地区减小C.低海拔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均增大D.低海拔地区减小、高海拔地区增大【答案】13.B14.D【解析】13.由图可知,海拔大于1200m,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升高而变浅。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高海拔处,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深度应变深,ACD错误;随着海拔升高,年降水量增加,且降水的形式主要是降雪,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因此积雪厚度是直接影响因素,B正确。故选B。14.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BC错误;高海拔处降雪和积雪较多;且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A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纬度越高,冻土层越随着纬度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永久冻土分布范围也更广。上层的活动层也逐渐变成永冻层,所以永冻层的厚度越来越大,深度逐渐变浅,向地表不断“生长。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高山、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厚度主要受海拔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地温愈低,冻土层愈厚,永冻层顶面埋藏深度也较浅。西风漂流绕过南美大陆南端后部分向北形成北上寒流与巴西暖流交汇后东流两支洋流交汇处(BMC)纬度位置的年内%年际变化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示意1993~2016年BMC所在纬度的年际变化!完成下面小题!【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15.与1993~2016年BMC移动总趋势成因相关的
本文标题:自然地理 二轮通关卷(一)(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57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