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图形的运动(二)》重难点突破
《图形的运动(二)》重难点突破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突破建议:1.用好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在学生再次学习轴对称现象时,教材中给出了许多生活例子。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着重从图形运动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如:观察对称现象时,常常使用蝴蝶、天安门等照片。就实物而言,他们除了关于直线对称,还有其他对称,因此,有必要把它们简化、抽象成图案,再来对折、研究。2.在操作中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一“看”,明白松树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二“找”,找到对称点A和A′,并将这两个对称点连接起来,发现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三“数”,数一数点A和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知道点A和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经过几次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二、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突破建议:1.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方格纸上给出的图形,想象补全的对称图形的样子,找出图上每条线段的端点,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对称点到对称轴距离相等这个规律找到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后,再尝试补全图形。课堂上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交流,让他们自己总结画轴对称图形的经验,得出较为合理的步骤:先定点,再画出对称点,最后连点成形。2.梳理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三、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突破建议:1.动态呈现平移过程,明白移动几格的意思。在平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产生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7格理解成两个图形中间的空格是7格。教学中可以通过课件动态的展示平移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分表示什么意思;也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按平移的要求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平移的过程是整个图形按照要求进行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2.探索图形平移的画法,发展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能力。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第三,连点成形。四、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突破建议:1.和学生一起思考。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是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教学中,教师要能暴露自己的思考路径。比如,为什么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遇到情境可以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可以提出哪些新的问题等,帮助学生形成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2.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教学中,要认真研究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怎样研究的,就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伴交流,最后在全班分享。在这样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注重转化思想的渗透。教学中,应结合题目特点,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如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转化思想的有效渗透,也可以为以后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做好铺垫。
本文标题:《图形的运动(二)》重难点突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0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