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学段主要是学会分类,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第二学段正式学习各类统计图。根据这种内容结构的变化,教材在修订时,从第二学段即本册开始学习条形图,将原来分散在一、二年级的条形图内容合起来进行认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以1代多),会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能根据统计图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不同与以往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例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认识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3认识1格表示5个单位或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的例题在选材上都注意了生活现实,一是学习生活现实,二是日常生活现实;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为什么要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制作统计图;怎样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数量,为什么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怎样确定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二、教学建议1.做好学段衔接、注意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作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表及象形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而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实例,如,2012年8、9月北京天气情况、班级学生出生月份情况、喜欢吃的早餐情况、街头过往车辆的数量情况、家电销售情况等。例题的编排也是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一些知识不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教学,如横式条形图、第一格用锯齿形表示、分段统计、两个有联系的条形统计图的对比等,教材就在“做一做“或习题中出现进行介绍。所以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之前,要对第一学段的统计知识做比较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便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各种统计知识的介绍为以后学习积累感性经验。2.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是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内容,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越接近他们的生活、越具有时效性、越体现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他们越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感兴趣的统计内容,把它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抓住课堂中的学习资源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可巧妙加以利用,为教学内容服务,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了较为简单的统计知识,经历了统计表的认知、能把统计表的内容用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的过程。因此,本单元例题的编排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从而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进而自主探索以一当二、以一当多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各种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从更高、更宽的角度对统计图和统计量进行认识,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统计知识是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的知识,统计知识不但有助于我们设计收集资料的计划,也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其一般步骤为: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呈现资料、解释资料。统计课程设计应重在如何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统计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学习需求,采用有实效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发展。3.加强例题和习题的开放性,进一步体会统计的功能例题和习题的编排力求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从中更深入地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本单元例题和习题的设计信息量大、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不要让学生局限于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而是发挥观察力和想象力,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发现更多的信息,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文标题:《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10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