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一课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重点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难点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1)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哪些工具?我们一般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复习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为这节课学习毫米、分米做铺垫。讲授新课1.学习长度单位毫米。(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2)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并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是26厘米。数学书的宽是18厘米多一用学生每天都用到的数学书做情境,使学生更能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去。像这样不够测量时不够1厘米,应该怎样表示呢?(3)引出长度单位——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毫米用字母mm表示。2.探究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是多少毫米?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2)小组活动:1.用手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2.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3)做一做(1)填一填。2厘米8毫米些,但不够19厘米。数学书厚不到1厘米。学生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宽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学生看图填数。让学生数一数直尺上的刻度,使学生直观地得出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生活中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不但加深对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厘米2毫米(2)写出下面长度是多少毫米。27毫米34毫米量一量。9毫米23毫米39毫米3.学习长度单位——分米。(1)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做单位。在直尺上找出10厘米。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字母dm表示。学生动手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测量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体会1分米的长度,加深理解。(课件演示)1分米=10厘米(2)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吗?我是这样比的:我是这样比的:4.探究米和分米的关系。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拿出米尺,让学生数一数。1米=10分米5.学习单位间的换算做一做。1厘米是10毫米,2厘米是2个10毫米,是20毫学生用手比1分米的长度。在米尺上数一数,可以知道:1米=10分米。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学生做题,说说思考的方法。学生说出思考过程,重要的是掌握换算的方法。米。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是8分米。6.做一做。7分米=(70)厘米5米=(50)分米60毫米=(6)厘米7.做一做。一根木头长1米,截去一部分后,现在长2分米,这根木头截去了多长?1米=10分米10-2=8(分米)答:这根木头截去了8分米。8.小结:(1)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2)测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可以用分米(dm)作单位。1分米是10厘米,7分米就是7个10厘米。1米是10分米,5米就是5个10分米。10毫米是1厘米,60毫米里面有6个10毫米。用木头原来的长度减去现在的长度,就是截去的长度。(3)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巩固提高1.做一做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日记本的长是2(分米),宽14(厘米)。一粒大米宽2(毫米)。一根黄瓜长2(分米)2.填一填。2.我会判。(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2米。(×)学生根据实际物体的长度填写。填写长度单位要有生活积累,还要看清给的数字,对长度单位的大小有明确的认知。(2)10分米=1米(√)(3)一张床长2分米。(×)(4)一本数学书厚大约是6毫米。(√)3.做一做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4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4.拓展提高。一根丝带长50分米,捆一个大礼品盒用去了12分米,剩下的丝带每7分米能捆一个小礼品盒。剩下的丝带还可以捆几个小礼品盒?50-12=38(分米)70厘米=7分米38÷7≈5(个)答:剩下的丝带还可以捆5个小礼品盒。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2分米。一张床长2米。2米=20分米20÷4=5分米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小组合作: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先求剩下的丝带长多少分米。再求剩下的丝带可以捆几个小礼品盒。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练习,以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本课所学。课堂小结(1)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2)测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可以用分米(dm)作单位。(3)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总结,使学生更能掌握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1)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教学反思(2)测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可以用分米(dm)作单位。(3)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书,先估测,再实际测量,学生在测量中遇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这个问题,从中激发了学生探寻比厘米更小的刻度的愿望。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讨论、交流,从中总结出“1厘米=10毫米”的结论。二、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策略,发展空间感。教学分米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建立分米的概念,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到10厘米,这就自然引入分米的教学。让学生多动、多说、多想、多表现,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关注有差异的学生去发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做数学,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上课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收集了身份证、一分硬币、小米粒等等,这些物体的长度、厚度、高度都与分米和毫米有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认识数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标题:第一课 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61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