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1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欢迎光临中国茶文化博物馆。大家首选看到的是本博物馆的主题雕塑,它是由石板、茶叶和球状茶饼组成的一个眼睛造型,在这个造型的背后,是一棵云南省的已存活了两千多年的古茶树的模型。透过这个眼睛造型的瞳孔,我们将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漫游,会得到一本大部头著作的详尽解读。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我国对世界物质文明的一大贡献。同样,伴随植茶、制茶、品茶而形成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丰富多彩、悠久厚重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乃解”。唐代“茶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意思是早在神农氏时代,人们就采茶树叶作饮料,到了周公时候就有记载。这说明中华民族已有四五千年喝茶的历史了。这一幅古书上的插图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神农尝百草的情况。这是距今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铸有“茶”字的西周时代的金文的拓片,说明到了商周时期,饮食茶叶的习惯得到继承和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游,茶叶已经成为日常饮料。图中所示的是当时的文人们聚会时饮茶品茗的生动场面。大家一定注意到三幅图上的这六个大字,根据汉语拼音,我们会很快读出它们依次是:2它们分别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对茶的不同称呼。到唐代,统一为茶字。通过一个茶字的演变,会很明确地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茶及茶文化发展的轨迹。茶叶从最初作为药材饮用,以及西南地区各民族的一种独特的食物,到唐代由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饮茶风气已普及到全国。由于农业的发展,促进了茶的种植,我国产茶地区的格局,在唐代已经奠定了基础。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是在唐代才大量向国外传播,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唐代是中国饮茶史和茶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也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的成熟时期,是茶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代的茶叶生产空前发展,饮茶之风非常盛行,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茶也成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始于宋代,以至于身为一国之君的宋徽宗赵佶还对茶进行深入研究,写成茶叶专著《大观茶论》一书,对茶的产制、烹试及品质各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由于茶已渗透到当时人们生活中,与茶有关的诗词出现在许多著名诗人作品中,如苏轼、陆游都曾写过有名的茶诗。宋代的画家们也绘出了许多反映茶事的绘画作品,如流传至今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反映当时首都汴京临河的茶馆的景象。以及其他一些作品,都是宋代茶文化中的珍宝。元代由于受到蒙古的入侵和残酷统治,中原及江南的茶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3到了明代,农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废除团饼茶,提倡饮用散茶,随冲泡随饮用,这是饮茶方法史上的一次革命。明代完善了绿茶的制作技术,对花茶的生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乌龙茶和红茶是明朝人的发明创造。在茶叶品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到清朝后,更加讲究茶具的艺术美,冲泡过程的程式美,品茶时的意境美,此外还追求环境美、音乐美。总之,到清代,茶人已经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境地。明清时期的茶文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除了茶诗、茶画外,还产生了众多的茶歌、茶舞和采茶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风貌。清代中期,茶叶已经同丝绸、瓷器一同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茶叶占当时世界贸易量的80%以上。但从清后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政府懦弱无能,国运凋敝,百业不兴,我国茶叶生产一落千丈,早已落在当时英国殖民地的印度和锡兰之后。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大型唐代摩崖石刻的模拟雕塑。它所记载的是唐兴元年湖州刺史袁高督造贡茶在长兴外岗村白阳山最高堂的摩崖题记。这里所产的贡茶即宫庭用茶,这种茶是由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茶厂顾渚贡茶院生产的。这是一幅“茶马古道”图,它所记载的是我国西南地区由唐宋沿至民国时期的一条古代茶马贸易古道,说明从唐宋开始中原地区、江南地区通过茶叶贸易加强了汉民族和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4这幅图版使我们很直观地了解到“茶”字字形的流变,通过认识唐代及其唐代以前茶的字迹,成为我们对茶溯本求源应物会心的实证。二、茶人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现代茶人们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使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恢复到兴盛,茶文化也因此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一部分介绍的都是上世纪到本世纪我国的一些著名的茶学专家,他们以自己艰苦的努力和精湛的学识,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茶业和茶文化的发展和对外传播。这四幅图片真实地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域的人民的各具特色的茶叶文化生活场面。三、茶谱区我国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品种,其中一些是茶中的珍品,如洞庭碧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普洱茶、大红袍等,都早已名闻海内外,品尝到一盏名茶珍品,是一种极美好极高尚的享受。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许多茶叶也会被自觉不自觉地附上优雅的茶名和诱人的传说故事。附:碧螺姑娘和碧螺春的故事中国的茶叶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制茶饮茶文化的形成也超过了一千年。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与兴盛,许多茶叶也会被自觉不自觉地附上优雅5的茶名和动人的传说故事,以吸引人们的注意。有“吓煞人香”之美誉的碧螺春,就是这样一种名字与故事俱佳的茗中精品。碧螺春的传说与一位叫碧螺的美丽姑娘有关。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住在洞庭山上的碧螺姑娘与一位叫阿祥的小伙子相爱了,并商定要在秋后结婚。阿祥是个勤快的青年,他每天打的鱼比谁都多,是洞庭湖上最让人钦佩的渔夫。为了给心上人送一件最好的礼物,阿祥走遍了洞庭湖畔,却一直没有找到。有一天,他忽然听说洞庭湖底有一颗很大的珍珠,夜里能发出明亮的光芒,便悄悄带着鱼叉潜入到湖底。在湖中最深的地方,阿祥终于找到了那颗珍珠。他刚把珠子带出水面,一条凶恶残暴的恶龙便追了出来。恶龙说那珠子是他的,让阿祥马上还给他。得到珍珠后,恶龙还不愿走开,扬言碧螺姑娘也是他的,并马上就要到碧螺姑娘家去抢亲。阿祥忍无可忍,决心与恶龙决一死战。他操起渔叉,同恶龙搏斗了七天七夜,一直从湖面打到山上。阿祥杀死了恶龙,他自己也倒在了血泊之中。碧螺姑娘把阿祥救回了家中,为了医治好阿祥的伤,她每天都要上山采药,可阿祥的伤总也不见好转。一天采药时,碧螺不小心被一棵茶树伤了胸口,流出的鲜血溅到了树枝上面。第二天早晨,碧螺发现昨天那棵溅上鲜血的茶树长出了只有在春天才可见到的嫩芽。碧螺采摘了一把嫩芽,回家泡给阿祥喝。说也奇怪,阿祥喝了这茶,病情居然见好了。可是,茶树上的嫩芽很快就摘光了,阿祥还没能从床上坐起来。于是,碧螺再次将胸口划破,又把鲜血滴到茶树上,茶树又结出嫩芽。阿祥终于得救了,正6当他想要与悉心照料自己的姑娘结成连理时,碧螺却再也支撑不住,轻轻倒在阿祥怀里,闭上了眼睛。阿祥悲痛欲绝,就把碧螺埋在洞庭山的茶树旁。第二年的春天,这株神奇的茶树又发出了嫩绿的嫩芽,用这些嫩芽制成的茶叶特别清香可口,让人饮后终生难忘。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人们就把这种名贵茶叶取名为“碧螺春”。据说碧螺春的制作非常独特,采摘后不用火焙,将其包好置于女子胸脯之上焙干者为最上品。传说有一年采摘碧螺春时,一群姑娘采的茶叶筐里装不下了,便顺手将采来的嫩芽放在了怀里,不想一会儿的工夫,怀里便散发出浓烈的香味,引得姑娘们惊呼“吓煞人香”。“吓煞人香”的名字由此而来。大红袍的故事御赐的红袍大红袍是福建武夷山岩茶中的精品。在民间传说中,大红袍茶叶泡制的茶水曾经治好了皇后的怪病,因而一举成名,被皇上御封此名。而将此茶带回皇宫为皇后治病的人则是一位被招为驸马的新科状元。据说这位状元当年进京赶考时,病倒在了武夷山下,山上天心庙的老方丈下山化缘时恰巧遇到了倒在路旁的考生,就把他带回庙中。在庙里,老方丈见考生面色苍白,体瘦腹胀,便将采自山岩上的茶叶拿出来,冲泡后给考生服下。喝过茶后,这位考生慢慢从昏迷中清醒,只觉得腹胀的感7觉全然没有了,人也精神了不少。在庙里住了几天后,考生身体康复,便拜别老方丈,继续赶赴京城,临走时许愿说,如果此次科考得中,一定重返故地,修整庙宇,再塑金身,到了京城后,这位考生凭着一枝生花妙笔,得到皇上认可,被钦点为头名状元,不久又与公主配得良缘,成为东床驸马。春风得意之时,状元想起了当初许愿之事,便向皇上提出了还愿的请求。皇上得知实情,封他为钦差大臣,让其择日出京,赴武夷山报恩还愿。状元一行风风光光地离京南下,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武夷山下,在天心庙前停下脚步。天心庙的老方丈听到外边嘈杂的声音,慌忙出来迎接。他看到所来的钦差就是当初落难的考生,不由惊喜异常。状元进了庙门,首先问起当初所喝之物,问方丈是何种仙药。老方丈据实相告,说那根本不是什么灵丹仙草,只是山岩上生长的茶叶而已。状元听了,便让老方丈带他去看个究竟。老方丈便陪同状元从天心岩南下,绕过怪石嶙峋的山峰,再走过一条幽深的峡谷,终于看到了那三棵救了自己性命的茶树。状元认定这茶树必有神力,便让老方丈采摘下树上的茶叶,他准备带回皇宫让皇上品尝。状元来到的时候正是采茶的时节,第二天一早,老方丈就带领庙内大小和尚,披上袈裟,点起香烛,击鼓鸣钟,浩浩荡荡来到茶树所在的地方。他们一边合掌念经,一边不断喊着“茶发芽”的祈祷,喊过后才攀上石岩,采下新芽。当天夜里,老方丈找来最好的茶师,将茶叶精心焙好,装入了特制的罐中。几天后,状元留下了重修庙宇的银两,带着大队人马返京。刚进皇城,就听说皇后生病,症状与自己当年在武夷山下所患病症一模一8样。于是,状元拿出刚刚制好的茶叶,冲开后让皇后服下,一会儿的工夫,皇后便感觉全身清爽,胀气顿消。皇上大喜之下,当即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去武夷山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此后,这三株茶树便成了皇家的专用茶树,皇上专门派人看管,采下的茶叶只能进贡朝廷,任何人不得私藏。因为正宗的大红袍茶只从三棵茶树上产出,所以产量较低。有人专门做过统计,被皇上御封的三株大红袍茶树每年仅能产茶7两,这也就使它显得比其它的名茶更为珍贵了。见“茶的故事”P.26-P.33)听完这些优美动人的故事,抬头看到圆形天穹上闪烁的星斗,象征着深邃无穷的太空,两边展橱内各色各样的名茶,体现着人间丰富的生活,而地面上有些神秘的八卦阴阳图与深蓝色的穹顶上下交映,不禁使我们感到无穷宇宙间自然和谐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四、茶著我国悠久灿烂的文明最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它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其浩繁的文化典籍,其中体现茶文化的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唐之前,有关茶的记载和论述散见于当时的各种著作之中。唐代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和他的名著《茶经》。陆羽二十四岁时定居浙江湖州,研究茶事,积十余年心得,撰写《茶经》一书,十年后又补充修订,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了很大的推动9作用。陆羽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茶神、茶圣。自唐朝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各种茶的专著陆续出现,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水平,丰富了古代文明的内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茶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茶学和茶文化的研究水平和学术成果都达到空前的水平,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这里所展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使我们能够对我国茶学及茶文化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五、茶器在茶文化这个范畴内,茶器可以说是最能体现艺术的绚丽多彩和争奇斗艳,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茶同我国的陶器、瓷器一样的久远,它们相互促进发展,艺术的光彩相互辉映,在世界的艺术史上是一个突出的亮点,这一展区所展出的各种茶器,仅能使我们“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却已经美不胜收了。六、茶艺陆羽公园陆羽公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径山脚下,苕溪河畔。唐上元初,“茶圣”陆羽在此汲泉品茗,写就“茶经”三卷,对世界茶业作出重大贡献。南宋时,日本高僧圆尔辨圆师从径山寺住持无准师范禅师,学成10回国后,将径山茶宴演变改进为“日本茶道”。由此,余杭径山成为“茶圣著经之地”、“日本茶道之源”。陆羽公园隐于碧水、翠竹、青山之中,景色绮丽,引人入胜。漫步园中,鲜花盛开,茶香扑鼻,时时会引起游客和茶人们久久难忘的志怀。老舍茶馆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生前在回答记者问他为何写作“茶馆”时所说的话
本文标题:参观茶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71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