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百年中国》观后感集聚最新5篇
1/16《百年中国》观后感集聚最新5篇《百年中国》观后感【第一篇】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纪录片——《百年中国》。回顾了中国二十世纪,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现代史,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鉴湖女侠。让我来介绍介绍——从慈禧到隆裕,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大清帝国一直掌握在两个女人的手里,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二十世纪初,一位女性的传奇人生,为中国女性的解放带来了亮色。1904年,二十几岁的秋瑾,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卖掉所有的金银首饰,赴日本留学。当时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这个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当时的日本吸引了中国大量优秀青年,在日本秋瑾结合了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在东京秋瑾似乎参加了所有的进步组织。推翻清王朝成为她的理想,她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撰文提倡妇女解放,宣传革命,并出任大通学堂督办。1907年起义失败,遭遇奸人出卖的秋瑾面对危局并没有慌乱。而让我最敬佩的是她那股坚强的傲骨气质。她在敌人面前毫无惧怕,面对酷刑,强忍疼痛不屈服。而她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老百姓心中。百年中国让我更加了解历史,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看看这部纪录片,记录下历史的点点滴滴。2/16《百年中国》观后感【第二篇】翻开中国近代史的书页,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腐朽帝国。盛世虽然已经早早离开,但是这个国度的所有人——无论是京城的王公贵族还是各地的平头百姓,都沉睡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不愿意醒来,不愿面对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的真正的中国。一直到1840年洋人的大炮打破了美梦,中华民族惊醒了过来,开始奋力追赶。而《百年中国》正是再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演绎了一出中华民族知耻而后勇、死地而后生的演义。没有人可以否认,中国近现代路上浸满了为了振兴中国而捐躯的爱国者的献血。光绪皇帝成为慈禧太后的傀儡,慈禧太后在朝政中一手遮天,独揽大权,四次垂帘听政,使得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中国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李鸿章曾要购买军舰,但慈禧太后为了一己私利,竟然拒绝,将银子用去修建公园。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不顾国家,做出许多祸国殃民的恶事,几乎是几天就要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致使民不聊生,各路义军揭竿而起。然而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从戊戌变法到抗日战争,文人在思想上唤醒普罗大众,战士在战场上保卫家园,看了怎不让人感叹一句:中国从不缺人才!侵华战争很快接踵而至,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那一天让每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许多伟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鲁迅先生就是这一代表。鲁迅先生弃医从笔,为的就是拯救我们的心,拯救国民的思想,坚定我们的信念,3/16光明总是会来到的!终于经过了漫漫的八年抗战之路,日本宣布投降,撤离了中国。伟大的毛**将我们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但此时被日本蹂躏已久的中国,已是千疮百孔。毛泽东**领导着我们的祖辈,用双手重新建立了我们的家园,祖国渐渐富强起来,这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不敢来欺负你;只有自己富强了,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欺辱!一张张照片翻过,一段段视频放过,黑白无声却用最沉重的语言告诉了现在的我们当年的不易。从开始,我看到炮火连天下尘土飞杨,那原本可能是一户人家的家又或是一块地,但是现在只有硝烟和大火,洋人在这之后列队整体,气焰嚣张地踩在一块块国土上,并让他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城市的上空高高扬起,而我们的百姓面色枯槁,瑟缩的躲在自己的屋子中不敢出头。这是何等的耻辱,是亡国灭种的耻辱和痛苦。到最后,是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一声:“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前后对比,怎不叫每个中华儿女热泪盈眶!《百年中国》观后感【第三篇】1月25日,纪录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奎屯市各单位、部门组织干部职工、居民群众集4/16中收看,反响热烈。奎屯市城市管理局热力燃气管理办公室科员袁森说:“通过观看纪录片,我感受到在历史长河中,新疆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在工作中,我们更应心手相连,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共创美好生活。”奎屯市人民检察院书记员钱雨说:“通过观看该片,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群众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家庭成员。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地热爱新疆,维护新疆的稳定。”奎屯市教育局语言文字翻译科主任达吾力·阿斯哈夫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民族、宗教、文化观,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助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团结、文明、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奎屯市团结街街道云岫里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朱乐说:“在新疆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我们可能只是一株小小的蒲公英,但我们愿意扎根在新疆,坚定为新疆奉献的信念,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市民艾威斯·艾比武说:“近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呈现出繁荣昌盛和谐安定的局面。这种局面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我们全疆各族人民更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我们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统一,为新疆的发展添砖加瓦。”5/16《百年中国》观后感【第四篇】在中国,看《中国》。一直对纪录片有偏爱,爱它的真实稳重,爱它的气势磅礴,爱它的深邃精悍。《中国》,让人惊喜。“他来了,问了,他听到了,也表达了。”第一集《春秋》,从孔子个人的人生经历讲起,侧重文化,和以往从政权更迭视角讲历史不同,反倒给人更多感慨。电影的质感也让人很意外,是一个亮点。涛的声音让我第一次觉得,原来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也可以如此治愈,如此温暖柔和。沉稳儒雅的声音,更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中正平和”,为纪录片增色不少。纪录片中一些不错的表达,摘录:·怀抱着希望与理想,凄苦的行程也就不乏浪漫色彩。·这一路茫茫四野,有迷路不知前途的时候,也有人困马乏风雨交加的时候。他们被盗贼抢走过财物和车辆,也被很多人侮辱过嘲笑过,有时候连小孩子都会讥讽他们。孔子已过耳顺之年,他已经是个老人了。他所经历的这段颠沛流离,被后人取了一个轻松的名字,周游列国。其中的甘苦况味,恐怕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才能体会。·理想主义者孔子,用近乎固执的行动,去实践理想,这远远超出了成败本身的意义。6/16·有人将其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就在那个伟大时代,在亚洲东部的中国,老子和孔子双星闪耀,他们站在中国思想史的原点,成为后来者仰望的高山。第二集,《众声》。看完之后有一个明显的感受:《中国》和以往的同类题材纪录片最大的不同是,《中国》从人物切入,在讲故事。以往的纪录片讲朝代更替,讲民族兴衰,讲时代洪流,讲的非常宏观,非常有气势,但是《中国》不是这样的。《中国》从思想文化讲起,说人物,说细节,说趣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文案相对来说,比较温和,也比较朴实。更具有文学意味的解说,不是写不出来,是可以,但没必要。包括配音。传统的男声,音色醇厚低沉,过于冷静和客观。而女声更有娓娓道来的感觉,也容易让人沉浸其中。整个纪录片的摄像真的顶配,电影质感,色调整体偏暖,这也让《中国》的基调更温和,更具有故事氛围。再说说内容。百家争鸣,众声喧哗。但只有几个声音,被历史记住。“孔子留下坦荡荡的君子之风,孟子坚定地修炼浩然正气,他们从未放弃过自我人格的修养,之后两千多年,做一个君子成为中国读书人的毕生追求。”儒家思想真真切切影响了国人几千年,中庸之道,君子之风,放在今天,仍然备受推崇。这种品质,无论什么时候,都7/16不会过时。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兵家的“兵者诡道”,纵横家的“合纵连横,争霸天下”等,是那个时代非常洪亮的呼喊,也是跨越千年直到今天,仍然充满智慧的声音。一些不错的表达,摘录:·当后人凝视诸子百家的舞台,无不为那段时光的丰盈和璀璨所震撼。在那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中国诞生了一大批不同观念不同主张的学术流派,波澜起伏蔚为壮观。·他们在思辨中,创造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言语与故事,留下了恒久流传的文化烙印。·由孔子和老子阐发的中国原生思想,沿着星河变幻的轨迹向前演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潮中,在无休无止的观点论争中,在苦难中,在希望中,许多质朴而深邃的见解逐渐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直至结出硕果。·有多少死亡就有多少新生,那些喷薄而出的哲思和激情,如同新生命的蓬勃律动,一切才刚刚开始,却无比新鲜无比生动。他们的自由飞扬,为中国文化注入了长久的自信和从容。他们的声音,穿过战火纷飞的年代穿过喧嚣与沉寂,直击中国人的心灵深处。第三集,《洪流》。首先想感慨一下,开头的字幕设计很巧,自上而下出示,在视觉呈现上是别出心裁的,这个在看第一集时就注意到了。8/16就像是历史文化的水滴,滴落在了今天的文明中一样。温吞静默,灵动鲜活。接着是这一集的内容。以战国末期为背景,讲一个蓄势待发的崭新国家的诞生历程。无数背负各自使命、承载先辈理想的个人,把自己的命运汇入历史的滚滚洪流。比较喜欢这一集的叙事,李斯和韩非的冲突背后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敢于做出改变,不要沉溺在任何情绪里。李斯与韩非从师兄弟、好友,到后来的上下级、敌人,是时代作祟,也是个人的选择所致。追梦路上,不该优柔寡断。你要知道你要的是什么,然后带着疼痛为之努力。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敢于打破常规,走出自己的道路并且有益于社会的人,都不同凡响。一些不错的表达,摘录:·作为一名稷下学者,荀况非常了解当时各个学派的学说,但,它们都不足以解释,面前的这些无助与祈求,这些血与火,爱与恨,善与恶。·他就这样活到了30岁,享受着一个普通人所能拥有的全部安稳与快乐,也承受着一个普通人,不得不笑纳的平凡与卑微。·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辜负的人。滚滚洪流中,个人命运微不足道。第四集,《一统》。这是目前为止内容上最让我感慨的一集。9/16较之于秦朝对于后世的重大意义,我更欣赏秦始皇自身为了巩固政权所做的努力。没有一个枭雄是无能之辈,也没有一个优秀的帝王不会经历艰辛。在郡县制设立之初,他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审批完六十斤文书,不看完,不休息。为了考察军事和政务,先后五次巡视全国,最后生命终结在第六次巡视途中。这是他的努力。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宽度,统一货币,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他的能力与魄力。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乱世枭雄。其次是李斯。杀伐果决的他,用一生时间,将法家思想发挥到极致。可是他的结局让人如鲠在喉。“终其一生,以权术服务于帝王的人,只不过是帝王手中的一枚棋子。”李斯无疑是一个果决残忍,有智谋,有雄心但又让人悲哀的人。权势,能力,法度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衡点。失衡的后果,一如秦朝骤然的起落。其次是声音表达上的细节。何的声音听来不是特别顺,前面一些词句的朗读在沉稳客观和声情并茂中游离,尤其是最后三分钟,听来有破音的紧张感。但总体而言,是符合讲故事气质的声音。第五集,《天下》。这一集内容丰富且有深意,我喜欢。10/16首先说一些技术层面的细节。声音上,何的声音比第四集好很多,整个声音状态稳住了,舒服多了。第二个是从第一集开始就注意到但是没写出来的,关于字幕。所有的来自古代文书、文人语录的内容都是以字幕形式直接出示在画面上,与纪录片的内容是融合的,有声语言(旁白或人物自己的讲述)只表达其释义,通俗易懂。这种呈现形式让人更加容易理解历史,也更容易记住。很好。第三点是镜头语言的表达,真是巧妙。从镜头语言的表现上,窦太后投壶那一幕很不错。一开始窦太后投不中,是在嬉笑状态下,还没有认真,后来得知刘彻有意夺权,窦太后的态度发生变化,有声语言(旁白)内容为“窦太后即刻出手”,对应的镜头语言是投壶一发即中的画面,这个表现力很强。窦太后的果决和不放权的态度清楚地呈现出来。而且在看到这里时我就知道,尽管旁白并未说成功与否,但是暗喻很明显,刘彻这次夺权必然失败了,再往后看,果然。再说内容。一开始的几分钟我是很诧异的,怎么讲述重点
本文标题:《百年中国》观后感集聚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71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