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机械/模具设计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学时:课程总学时40-56;实验学时4-6。学分:2.5-3.5适用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执笔人:张琦审订人:张强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掌握车床结构及传动原理和过程,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非方法,并画出直方图。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际观察车床,配合车床结构挂图了解车床结构及传动过程。认识车刀的各刀面及各刀刃,学会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车刀几何角度,掌握加工误差分析的方法,加深对正态分布曲线的认识。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性质备注演示验证设计综合必做选做1车床结构分析2√√2加工误差统计分析2√√3车刀几何角度测量2√√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车床结构分析(2学时)1.目的要求观察和操纵C620车床,加深对个种机构和结构认识,绘制有关的传动系统图。熟悉机床的操纵方法和机床运动的调整方法。2.方法原理通过对车床实物及挂图,进一步加深对车床机构的了解。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C620车床4.掌握要点了解主轴箱的结构、主轴变速操作机构的工作原理。离合器与制动器的操纵及其调整。5.实验内容(1).闭合电源开关,闭合机床总开关,启动电动机,操纵离合器,使主轴启动,停止、反向熟悉离合器操纵手柄的使用。(2).接通光杠,熟悉机动进给手柄的操作方法。观察搬动手柄时的操作方法,观察搬动手柄时刀架部件的运动状态。操纵快速电机,使刀架快速移动。(3).断开机床总开关和电源开关,打开主轴箱,对照传动系统图找到各个传动轴,观察滑移齿轮的结构形式、固定齿轮的结构形式及固定方法。实验二加工误差统计分析(2学时)1.目的要求通过学生检测工件尺寸、计算,画出直方图,分析误差性质,理解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法研究一批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尺寸的变化规律,分析其误差的原因。2.方法原理通过对一批工件尺寸的测量,用正态分布曲线,综合分析机械加工的误差。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外径千分尺、工件200件。4.掌握要点数据的分组,正态分布曲线的绘制。5.实验内容(1).在车床上连续加工一批试件(约100件),按加工顺序在测量其尺寸,并记录之。把测量所得的尺寸大小分组,每组的尺寸间隔为0.002毫米。(2).实际分布曲线(直方图):以工件尺寸(或误差)为横坐标,以频数或频率密度作纵坐标,即可作出该批零件加工尺寸的等宽直方图。再连接直方图中每一直方宽度的中点(组中值)得到一条折线,即实际分布曲线。实验三车刀几何角度测量(2学时)1.目的要求加深对车刀角度标注方法的理解,掌握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方法。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对加工质量的影响。2.方法原理用万能角度尺测量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及刀尖角。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万能角度尺、车刀。4.掌握要点了解车刀的结构,加深对车刀几何角度的理解。5.实验内容(1).绘制车刀图。(2).在基面Pr内测量主偏角Kr、副偏角Kr′(3).在主剖面Po内测量前角γo、后角αo(4).测量刀尖角。五、考核办法根据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定。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考核成绩以20%计入课程总成绩。六、实验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1.张福润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黄鹤汀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谢家瀛主编,《机械制造技术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吉卫喜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5.扬州大学机制教研室编写《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实验指导书》,七.制定日期:2006年12月。
本文标题: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87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