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锦集4篇
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锦集4篇百年党史中,先烈们无私奉献,勇于斗争,推动社会变革,书写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篇章,激励后人不断追求理想与信念。以下是网友分享的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1共和国大将王树声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家族,小时候还考上了“洋秀才”。这么一个具有“高富帅”光环的青年,在土地革命时期,带领农民兄弟“打土豪、分田地”,他是如何做到一呼百应的呢?其实,王树声在领导农民运动初期,并没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他的出身和背景,让农民们缺乏信任感,“他们这些富贵人家子弟,真能跟地主老财斗吗?”弄清内情后,王树声立刻向农会会员们宣布,“我们既然参加了共产党,发誓消灭压迫和剥削,就绝不跟土豪劣绅站在一起!从此,我王家的地不再收租收息。”王树声说到做到,当众向租种王氏家族田地的佃户们退押,焚烧了地契借约。在他的带领下,其他农会领导人也起来效仿。随之,麻城县的农民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当农民们准备大干一场时,当地一个农会却被恶霸丁枕鱼派人给砸了,还打伤了多名农会会员,并口出狂言:谁敢造地主的反,就拿刀杀谁的头。听到这个消息,区农会委员立即召开会议。委员们对丁枕鱼的罪行义愤填膺,可在讨论处置方案时,却都不吭声了。就在这时,得到消息的王树声满头大汗地从外乡赶了回来。他一进屋劈头就问:“怎么还不去抓丁枕鱼?个个都像泥巴人似的呆在这里。”大伙默不作声。王树声火了:“你们怕斗不过丁枕鱼?”这时,他的好友廖荣坤吞吞吐吐地说:“国伢哥,这丁四老爷不是别的地主,他是你奶奶的亲兄弟呀……”“就为这!”王树声哈哈大笑起来,“要革命就不能讲情面。农会是我们的命根子,谁反对农会,我们就跟谁斗!亲娘老子也一样。”说罢,他一挥手,道:“走,找丁枕鱼算账去。”于是,为非作歹的劣绅丁枕鱼被打倒了。王树声大义灭亲的义举,大大震慑了土豪劣绅,使他们再也不敢为非作歹!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2张思德(1915—1944),四川省仪陇县人,出身贫苦,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红军战士,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红军中,张思德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了一人夺得两挺机枪的战绩,多次负伤。1935年,他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到陕北后,入云阳荣誉军人学校学习和养伤。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叫干啥就干好啥。张思德对待革命工作总是认真负责,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38年春,他被调到云阳八路军某部留守处警卫营担任班长。1940年春,又被调入中央军委警卫营任通信班长。工作中,他总是承担最困难、最艰苦的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班战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这年初夏,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军民施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他带领一班人到延安以南的土黄沟深山老林中烧炭。苦战了3个月,经过伐树、打窑、烧火、出窑、捆扎和运输等数道繁重工序,终于将8万斤木炭运到延安。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为克服敌人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张思德又随警卫营来到南泥湾开荒。他不仅带领全班战士完成了生产任务,又担负起通讯工作,白天劳动,夜里步行长距离去送信,积极完成通讯任务。1942年11月,部队合并整编、干部精简下派,一些连排干部要去当班长,多数班长、副班长要当战士。张思德愉快地服从了组织分配,被调至中央警卫团一连当战士。不久,他又被调到延安枣园,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的地方执行警卫任务。他为了保证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经常主动为驻地打扫卫生、铺石垫路、修补窑洞,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草鞋,喂战马,挑水烧火,采药防病,站岗放哨,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全心全意地干好每一件革命工作。1944年初,张思德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主动报名参加中央机关组织的生产小分队,到距延安70多里的安塞县农场,被选为农场副队长。同年7月,进安塞县山中烧木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每到出炭时总是最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天下着雨,张思德带着突击队的战友们照常进山赶挖新窑。中午时分,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一把将战士小白推出窑口,自己却被埋在坍塌的土堆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和中央警卫团1000余人,在延安凤凰山下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举行了张思德追悼会。毛泽东亲自参加追悼会,献了花圈,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悼念讲话:“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对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境界给予了高度赞扬。一个普通战士之所以引起领袖的如此关注,是因为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后来,毛泽东这篇振聋发聩的著名讲话,经过整理后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讲演的主题“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而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3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杨靖宇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41、1949年10月1日,彭德怀在张治中、陶峙岳等人的陪同下,来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彭德怀走着走着,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2、1980年1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3、1952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4、1959年,王树声在军事科学院上班时,他天天拿着饭盒到公共食堂排队买饭。接待外宾和出国访问时,外宾送他一些大小礼品,他都如数上交国库。一次,新来的勤务员几次将小礼品拿到车上说:王部长,人家说了,这礼品是送给首长您个人的。王树声却严肃地说:我这个国防部副部长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外宾打交道的,礼品怎么会是赠送我个人的呢?公私分明,是我们革命战士的一个起码准则,今后务必牢记啊。5、60年代初,总军械部建制撤销,王树声的住房成了其他单位的属地,有关部门为了方便他的工作和生活,决定另选地点为他建造新居。他们先是为他选择了一处某自治区的驻京办事处,这里环境相当幽静,王树声看后感到也满意。但当他了解情况后摇起了头,连说:不妥,不妥,这有违我们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几年以后,他们又在东城为他找到了一个旧院落,独门大院,相当理想,但当王树声得知这里原是一个民主党派的机关,只因工作人员都被红卫兵赶跑了而空着时,又摇起了头:这是违反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最后,他们又在五渊潭附近为他选择了一处环境幽雅、风景如画的宅基地,王树声先很满意,可当他注意到为自己建房要迁走几户老百姓的民房,还是摇起了头:我看这件事还是算了吧!不要因为我建房而把老百姓赶走了就这样,王树声大将在他进京时修建的那座平房里,一住就是18年,直到他长辞人世。6、1935
本文标题:百年党史人物事迹故事锦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015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