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例通用3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例通用3篇通过观察与实验,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理解基本科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全面发展。以下是网友分享的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相关文档,供您借鉴参考!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二)自主学习:1.认识纤维。1师出示几种纤维。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2.学生认识布料。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2分组研究。3小组汇报。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2注意安全。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2从以上几点判断布料的优劣。5.研究布是怎样织成的。1利用放大镜等工具,通过拆布料的方法,研究一下布是怎样织成的。2学生汇报演示:布是怎样织成的。(三)课后作业;搜集有关一些纺织材料的发展史。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一、活动目标: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二、活动准备: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三、活动过程: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2、自由讨论: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3、自由探索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4、探索操作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四、延伸活动: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蚂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2、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教学重点: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学难点:对观察方法的探究。教学准备: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教学活动过程:一、揭示课题。1、你们带来了什么?2、出示课题:蚂蚁。二、激发探究欲望。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三、引导探究。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四、开展研讨、说蚂蚁。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五、课外延伸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教学设想:《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本文标题: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例通用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04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