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学会多种论证方法”导学案
“学会多种论证方法”导学案姓名:学号:班级:组别:等第:教学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文章的观点,论据是论证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也就是说理的过程。论证是训练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会写议论文主要原因是不会说理。说理有一些方法,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引用论证。高二(下)前阶段我们将重点学习举例论正、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引申论证。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和引申论证方法说理。2.培养运用恰当论证方法说理能力。3.学会以理服人。教学重难点:1.根据要求概括地叙述论据分析论据说理。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理。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学习用对比方法论证。教学过程:一、引入:(课堂小训练)1.请以“成功在于坚持”为论点,以曹雪芹的事迹为论据,叙述并分析材料论证。2.老师评价并做示范曹雪芹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时,生活凄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赊”。但他克服困难,坚持写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出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如果没有他十几年的坚持,哪有几百万字的《红楼梦》;如果没有他十几年的坚持,哪有曹雪芹的千古留名;如果没有他十几年的坚持,哪有全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伟大作品。(适合较差学生)二、知识导引。分析有很多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对比的方法。方法指导(1)投影三篇范文例一伟大的理想合乎社会的进步,合乎人民的利益,具有伟大在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尊重他们,怀念他们,纪念他们。相反地,破坏这些理想,阻挠这些理想实现的人,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怀恨他们,憎恶他们,咒骂他们。前一种人,在传说中和历史上是很多的。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为了解决当时的成都平原的水利问题,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终于修成了泽被后世的都江堰;扁鹊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汉代的霍去病。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强盛,在戎马中度过了一生。宋代的岳飞,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离妻别母,转战疆场,最后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屈死在风波亭上。文天祥,抗击当时的元兵进攻,坚贞不屈;被敌人抓住后,仍旧临危不苟,和敌人作了坚决的斗争,誓死不投降。还有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所有这些人,都是有伟大理想并坚决为他们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是永远不会从人民的心中消逝的。这些人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怀念。相反地,在我们的历史上,也有不少为着个人的利益和少数人集团的利益,不惜专门破坏人民的、民族的伟大理想的败类。如宋朝的秦桧,明朝的洪承畴,清朝的曾国藩,以及后来的袁世凯、蒋介石、汪精卫等等。他们一直遭到了和将要永远遭到人们的憎恶、咒骂;咒骂之不足,人们还通过许多文学艺术作品,对他们不遗余力地进行了鞭挞。(《崇高的理想》人教版教材第二册139-141页)例二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例三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思考,文章都有了什么议论方法。(3)学生交流(4)老师总结并板书:对比论证。第一种:正反事例对比第二种:同一事物正反两方面对比第三种:假设与现实对比(5)用一篇名著说明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6)用一篇学生作文说明对比方法的运用小议“满足”(对比方法运用)王沃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容易满足。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便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以致自己的学业、事业如日落般消亡殆尽了。纵观古今中外,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不满足使人进步。昔日战国时期烽烟四起,赵国一员将领名叫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与人谈论行军用兵之道侃侃而谈,被人誉为“廉颇的接班人”但他并没有为这个目标而奋斗,相反的,它满足于现状,当秦兵来侵犯,国王派他去保家卫国时,缺乏实战经验的他惨败于白起手下,死后得个纸上谈兵的称号。(举赵括为例,前后对比)三国时期,手持青龙刀,坐跨赤兔马的蜀国大将关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当年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更是让魏、吴两国闻风丧胆。但关羽也成为了满足的牺牲品。他发起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大获全胜。但却因此满足而轻于对荆州疏于防范,于是便有了关公走麦城的故事。最后关羽兵败被俘,最终被孙权杀害。(举关羽为例,前后对比)赵括和关羽并不是浪得虚名而是因为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过早的进入了满足状态导致了失败的结局。我国两弹之父邓稼先,在学术上从不满足,他开发研制成功原子弹后没有因止步不前,而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氢弹的制造,最终成功地引爆了“氢弹”。当那白色的巨大蘑菇云生上天空时,谁又能忘记这位不满足的伟大工程师呢?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刚工作时只不过和朋友开了一间软件店,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最终成功开发了windows操作系统,开了微软公司,成为世界首富。(举邓稼先、比尔盖茨为例,和前面的反面例子(赵括、关羽)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如果邓稼先满足了,那我国“两弹”技术恐怕还达不到世界水平:如果彼尔盖茨满足了,那世界首富就不知道要花落谁家了!“满招损,谦受益”,“学而不厌”,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名言俗语不也是在讲述这个道理吗?(做假设和实际情况对比)我们要把这种不满足的精神带到学习当中,那么,成功离我们还会遥远吗?(指出写作目的,使文章有现实意义)三、写作训练练习一:(同一事物不同方面对比)前面是论据,后面是论点,在中间写一段话,和前面的事实形成对比。王安石在《伤仲永》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方仲永的人,五岁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并以诗“养父母”,“邑人奇之”,可以说是一代神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后天努力学习重要性。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只靠先天的一点小聪明,人生将一事无成。(1)明确要求:可边叙边议,和前面形成对比。(2)学生写作并交流(3)教师示范但他“父利其然”,“不使学“,没有让他后天接受教育,坚持学习,长大成年后,“泯然众人矣”。练习二(假设和事实对比)前面是材料,后面是观点,请在中间写一段话,用假设和事实对比分析材料,支持后面的论点。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果他这正因为他坚持下来,最后,他终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1)学生写作并交流。(2)教师示范新药的问世是他坚持的结果。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实验一两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能会问世呢?即使他实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希望之火熄灭了,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同样,也决不会有“606”诞生。四、课堂小结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第二,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参照。五、作业:对比论证方法巩固训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西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以“做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为论点,写一段话论证这一论点,300字左右,必须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学习引用论证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二、方法指导什么是引用论证?引证法是在议论中引用公理、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历史文献、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以此作为论据,来证明观点的一种论证方法,即引用理论论据来进行论证。其优点在于较有权威性、说服力。引证类型(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2)要把文字工具掌握得熟练,是很不容易的,这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学习。毛泽东同志说过,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语言,要下苦功学,要学人民的语言,学外国的语言,学古人的语言,从这些语言中吸取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为了能把文章写好,就应当这样地努力。(施东向《义理、考据和辞章》)(3)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永恒、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陆放翁说:“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他梦魂为萦、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讲:“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3.引证的方法常用的引用句可分两种形式:直引式,如例(1)直接引用名言警句或诗句来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可明引:用名人名言,需加引号,如例(1);也可暗引:引用大体意思,不用加引号)如例(2)。嵌入式,即在自己的语言中,嵌入名人名言。例(3)。4.学会分析学生常用的为直接引用。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我们对于“引”是颇费心机的,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观点加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
本文标题:“学会多种论证方法”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0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