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某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总结评估报告
1/19某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总结评估报告X区X镇X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总结评估报告X村自2021年入围X市第四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锚定X的主题,聚守生态、经济、美学价值,促进X村颜值、气质、品质齐升,阔步踏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出了一条X特色的乡村振兴稻路。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X村基本情况X村位于X镇西北部,是X镇重要西拓空间之一,位于X区农旅融合产业片区,区位优势明显。2004年6月由X、X两村合并而成,因曾隶属X乡而命名为X村。村域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00亩,其中高标准粮田21亩,辖36个村民小组,户籍数1415户,户籍人口5129人。2020年村级可支配收入万元。村委工作人员共13人,其中村两委班子7人。现有党员159人,下设5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X高速公路(X段)、X国道(X段)横贯村域南部和北部;X公路、X路纵贯村域东部和中部,呈井字型交通格局。村内区级道路1条、X路、X路、X路、X路4条镇级道路均为四好农村路。村域四面环水,水系丰富,共有24条河道,其中区级河道2条、镇级河道3条。粮田、果园特色鲜明,现有林地亩,其中涵养林亩,苗圃213亩,果林332亩,呈现水在村中,村在园中的自然肌理。现有X公司、X农场、X农场、X公司等果蔬品牌,有着蓬勃生长的力量,连续获评两届X市文明村。(二)建设项目X村坚持高位谋划,扮美村庄、点亮幸福家,围绕X镇X三村联动的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高质量编制了《X区X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2017-2035年)》《X区X镇X村村庄设计》,主动融入市对区的南北转型和区北部乐高国际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布局,整合资源,坚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庄设计立足区域联动的原则,在尊重自然肌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精心打造一核两轴多点的人文景观,一核即乡村振兴稻花湾核心区,两轴即围绕朱平公路新经济融合发展轴和建富路心静界乡风宜居绿轴,多点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X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稻米产业及电商平台成为X村品牌项目,辐射引领全国文明单位X服装公司的社会公益效应,孵化康养民宿新业态,统筹布局康乐社区、花样稻田、电商示范点、党群服务点等多点项目。为六个X提供X方案,为X城市品牌建设和农旅休闲片区建设贡献X力量,巧妙借势借力,与乐高、芳香小镇联动,做强农文旅,致力打造成为X旅游体系的重要节点。在文化及党建功能上和乡村振兴规划布局匹配,实现生态景观、人文情怀、公共服务的完美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3/19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稻路。(三)任务清单完成及资金组成情况X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共7大类23个重点项目37项,总投资27493万元。其中:条线整合项目12234万元,示范村项目5559万元,社会资本投入8700万元,其他1000万元。目前市级奖补资金已到位1000万元,镇配套资金已分年度安排到位,社会资本已经投入8700万元。项目建设主要围绕保留埭农房翻新等村庄布局优化;路桥建设、党群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公服中心等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水环境治理、小三园提升等生态环境和风貌提升;绿色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结构调整等现代农业产业建设;稻米农文旅、电商平台等、花灯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第三批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完成验收;积分超市、林长制和村民基本素养提升等其他发展类项目等任务清单,目前已全部完工。二、主要做法(一)规划先行,谋定后动。立足X超大型城市视野下的乡村振兴,围绕X区三个百里建设要求,落实两区一堡战略定位,凸显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X镇以镇郊野单元风貌规划为引导,充分剖析X的区位特点,积极融入X文旅连廊亭枫发展轴,借着乐高乐园、芳香小镇的东风,充分激活X的农旅休闲功能,以X村创建第四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谋划X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激活X镇西进带上的三村内在活力--以花开海上生态园为主的花卉产业、以稻花湾为核心品牌的稻米产业、以乡村治理为内核的文化带动,为X区打响X城市品牌贡献X智慧。(二)成立专班,压茬推进。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为工作要求,拟定《X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分工方案》,成立分工组织架构。成立推进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并成立人文活动组项目推进组宣传报道组环境整治组四个推进小组。同时,X村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主任牵头的村级组织架构,村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做好全面协调工作。镇美村办、镇城建办、施工方、设计方等组成的工作专班驻村办公,每周五召开工作例会,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全力推进示范村创建工作。(三)协调联动,凝聚合力。邀请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资源局、区发改委、区水务局、区建管委等区级职能部门进行实地踏看、座谈研讨,密切沟通协调机制,实现规划、设计、审批、报建等工作无缝衔接。镇党政办、农发办、城运办、宣文办、团委、妇联、工会、武装、统战、城建中心、城建公司、农服中心、美村办、水务站、规资所、资产联社、X旅游等负责人形成全员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为X村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献计献策、保驾护航。(四)广泛宣传,全民参与。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埭头小组会议、村委宣传屏、小喇叭等多层次、多形式向群众宣传乡村振兴的相关知识和政策。动员和5/19发动党员干部深入村埭、农户家中扩大宣传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的理解,积极采纳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合理意见,教育引导村民树立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革除陈规陋习,养成文明习惯,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自觉做好宅前屋后小三园的环境清洁和五清一改,形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擦亮乡村振兴底色。三、建设成效(一)夯实产业兴旺基石,激活X新动能。充分激活X的农特色,培育壮大农业企业,聚合多种业态,走出了一条六个一的产业振兴发展道路,即一粒米一只瓜一棵菜一匹布一块地一盏灯。一是深耕一粒米。引入农业龙头企业X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助力稻米产业化联合体落地落实(X区唯一一个),创立稻花湾区域品牌,成功申报X区稻花湾绿色优质稻米产业化项目和X区优质糙米加工贮藏保鲜一体化项目,让稻谷成为X农业根基稳固的压舱石。执行八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保证稻花湾品牌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种植、加工和销售一体的稻米全产业链X样板,通过农旅结合延伸产品链、服务链,丰富大米品类及衍生品,包含大米、胚芽米、糙米,米昔、米糕、米茶等。二是种好一只瓜。积极丰富农业业态,唤醒X镇独有农业品牌X甜瓜的活性,推动其向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依托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X市甜瓜推优评优金奖的殊荣,做优做强X系列品牌,除了在X和康丰两个农场规模化种植120亩西甜瓜外,把优质的西甜瓜种子和先进的田间管理技术带给周边村民,辐射带动21户450多亩。三是专注一棵菜。X村与辖区内老牌区属国资企业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道,坚持创新改革发展之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丰富蔬菜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引入电商平台,一棵菜的一头是农民的钱袋子,另一头是百姓的菜篮子,已形成种植、冷储、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绿色蔬菜产业链,年销售蔬菜8000吨,年产值达到1600万元。四是织美一匹布。X村以二产的加工业丰富X的业态内容,土生土长的X服装X有限公司是全区第一家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民营企业,2022年又获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称号。公司持续发力,不断壮大的同时,也带动本地就业近60%,让富余劳动力变身富裕劳动力。五是盘活一块地。通过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开启享莱乐X模式,找准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新路子,不仅给城市退休长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康养方案,让农村承载更多的城市功能。周末儿孙来探望,文旅粘性增强,吃农家饭、游田园景,还可以方便地买到稻花湾大米、米糕、米昔、X甜瓜、X蔬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农旅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让城里人的乡村梦和农村人的致富梦在X村生动演绎。六是点亮一盏灯。让X花灯成为X农文旅全产业链的新宠,探索实践围绕24节气农耕文化稻田7/19元素中国梦为主题,让花灯遇见文旅,碰撞农耕,点亮非遗。通过制作、欣赏、售卖等多渠道激活花灯产业的内生动力,探索院企联创农学基地与花灯非遗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学扎花灯、跳花灯舞、唱花灯歌,既紧扣时代脉搏,又凸显X特色。(二)擦亮生态宜居底色,刷新美丽X新颜值。一是村庄布局优化。开展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完成平移签约56户,上楼签约61户,保留居住区内农宅翻修25户,宅基地有偿退出签约4户。二是村容村貌塑造。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X6组核心区村埭(X)为圆点,环绕建富路、X公路沿线、村内主干道、河塘沟渠、宅前屋后等重点整治区域,开展全域整治;改造X蔬菜外墙立面,提升享莱乐周边小三园布局,完成村内165幢村宅旧房的外立面风貌改造提升,完成537户小三园改造提升。全村域同步实施垃圾治理,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创建,分类收集达标率100%,湿垃圾不出镇、村,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优化生活污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率100%,推进小河塘和臭水沟综合整治,出水水质达标率100%;同时规范畜禽养殖、长效化秸秆综合利用、村庄绿化和村庄亮化等行动。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及中小河道整治工程,组建工作专班全力推进X文旅连廊综合整治,试点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立全区首个村级林长制工作站。进一步优化公共空间建设,米宝稻浪、稻梦田间木栈道、孝文化广场等景观节点已打造完成,米宝凸显了X的标识度;木栈道总长1415米,寓意全村1415户的X户籍村民,串联起稻米产业和农耕文化;立足X悠久的孝文化历史,在油车浜区域修建孝文化广场,该点位可作为村民休憩纳凉的公共空间,亦可作为村内的一处百姓舞台,便于在埭头开展活动,涵养百善孝为先的文化生态。三是基础设施提档。针对朱平公路、建富路两轴进行沿线景观统一布局、精雕细琢,呈现移步易景的视觉效果。建富路、王家滩路、东方红中心路及X农建路四条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同时王家滩路已经完成市级四好农村路示范路创建,村内道路改造维修公里,全面消除C、D级道路,老年活动室改造提质,建设日托服务中心300平方米,新建睦邻点2处,修建6座步行桥及1座星级厕所,铺设健身步道600米。完成全村垃圾箱房、垃圾分类桶等基础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为生态振兴打下扎实基础。(三)汇聚乡风文明合力,弘扬和谐X新风尚。一是群雁领航,筑牢振兴堡垒。在推进宅前屋后人居环境优化提升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以工代赈积分制为措施,依托七彩志愿者队伍,由村干部牵头、三支队伍带头,建立健全书记--两委班子--村民组长的三级网格矩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动员和发动党员干部深入村埭、农户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擦亮党建红+志愿红的鲜艳底色。以道德模范最美家庭X好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9/19传教育活动,充分激活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二是文化溯源,提升村民素养。找准孝文化与时代的对接点,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成功嫁接,做深做实孝文化物化活化升华的文章,秉承和谐家风,传承文明家训,打造乡风文明示范埭。持续擦亮崇德尚义,孝风纯厚的X名片。常态开展孝亲敬老服务,对困难群体开展点对点贴心服务,加固百姓与政府间的连心桥,激活X人血脉中向善向上向美的因子。三是多彩活动,丰盈精神生活。正在提档升级的家驿站,整合党群服务点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标准化卫生室等功能,成为村民家门口一站式的服务综合体,圈住村民美好幸福生活。充分激活阵地功能,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每年暑期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焦童心向党,赋能村域内青少年社会实践,通过清风徐来扇面文化初体验、益起来剪纸、传颂X八进士、七彩雨伞绘就
本文标题:某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总结评估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171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