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以“两聚一高”引领镇江新发展 一一在全市领导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
1/21以“两聚一高”引领镇江新发展一一在全市领导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以两聚一高引领镇江新发展一一在全市领导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2016年12月4日)这次务虚会,是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三会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研究落实新部署新要求的会议;是在全力冲刺十三五开局之年目标任务、开启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完成市县乡党委换届之后这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上,召开的工作研讨会;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全面从严治党进入纵深推进新阶段这三个重大形势下,召开的发展谋划会。会议开得很成功。从会议预备通知下发一个月来,市领导认真调研准备,不少领导亲自对文稿进行了多轮修改;各地各部门的同志潜心思考,很多讨论发言都很精彩;会议的组织环环紧扣,通过书面交流+专题发言+分组讨论+大会交流的组合形式,很好地促进了思想交流。我总结梳理了一下,有四个方面的特点和成果,可以概括为四个深刻:1.对最新部署领会深刻,在研讨交流中凝聚了共识。无论是市领导,还是辖市区和部门负责同志,无论是书面交流、专题发言,还是分组讨论、大会交流,都贯穿着对中央和省、市委最新部署的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通过这场头脑风暴,大家在深入落实五住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上形成高度共识,在结合实际贯彻两聚一高、更好推动生态领先特色发展上形成高度共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上形成高度共识,在以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形成高度共识。这些共识的凝聚,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2.对重大课题思考深刻,在相互启发中解放了思想。这次务虚会,设置了18个课题,涵盖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社会、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要求远近结合作出回答。对这些重大问题,大家路数谋得深、措施拿得实,可以说充满了好主意、贡献了金点子。晓明市长讲话当中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低碳新经济、宁镇扬一体化、环境整治和城乡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战略重点,作了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阐述,给人以深刻启示;国忠主席紧紧围绕李强书记提出的民生领域三个焦点问题,从怎么看、怎么办、明年怎么干三个方面,给出了新回答;庆生主任着眼更高水平推进全面依法治市这个主题,提出地方立法要注重处理好六个关系,抓住了关键点。这些智慧的火花,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深度和广度。3.对明年发展谋划深刻,在求真务实中理清了思路。务虚会既是夯虚、也要务实,特别是对明年发展的具体谋划,更要在实上下功夫,真正体现李强书记要求的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这次务虚会上,雪峰同志用翔实的数据、深3/21入的分析,阐明了高水平全面小康短板在三农、潜力在三农;倪斌同志就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把握三个关系、一个度,突破两大重点等思路,点得很准;国祥、曹寅、利民、李健同志结合各自分管工作,明年工作的具体抓手讲得很清晰,措施很实在。4.对问题不足剖析深刻,在深受触动中增强了责任。大家在发言中对问题不遮不掩,分析问题不仅阐明表象、更深挖根源,让我们清楚了造成问题的原因在哪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海涛、郭建、玉乾同志对板块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分析得很深刻,常生、宗元、志强、丽虹、晓南、立风、金观7位副市长的发言都贯穿了强烈的问题导向,两个讨论组的汇报交流也突出了问题梳理,让我们受到触动,激发起一股知不足而奋起的责任担当。关于明年镇江的工作重点抓什么、怎么干?大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凝练为一句话,就是以'两聚一高'引领镇江新发展。总的工作要求就是李强书记在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会上所讲的三个问题、三份答卷:我们应当为党的事业做出些什么?这是一份必须用忠诚之心书写的答卷;我们应当给全省广大人民带来些什么?这是一份必须用富民成果交出的答卷;我们应当在江苏的发展史土留下些什么?这是一份必须用创新实践做好的答卷。这三个问题、三份答卷,指向鲜明、掷地有声,发人深思、催人奋进,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深刻领会,努力在两聚一高引领下干出更大作为,交出满意答卷。下面,综合大家的观点,结合自己的思考,我对明年工作中要把握的方向性问题,讲九个一:一、把握一个大格局--两聚一高这是全省今后五年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我们谋划明年发展必须把握的大格局。这个问题,大家的学习领会已经很深了,其内涵、其意义,我不作过多阐述,集中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两聚一高这个决策部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怎样的大格局?我感到,这四个字之所以能够引起全省、全市上下强烈共鸣和省内外高度关注,最具深层次意义的就是把江苏应有的发展格局十分鲜明、十分响亮地提炼展示了出来。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一个是提升发展水平的核心战略,一个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要求,分别突出了发展动力和发展目的。省党代会明确指出,这是今后五年我省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也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全省上下要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在两聚上求大突破、见大成效,打开发展新天地,展示决胜全面小康的过硬成果。从这段话,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到:两聚一高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决策,是着眼未来、重点突破的战略引领,是顺应民意、实干为民的鲜明导向,可以讲找准了中央精神与江苏实际、发展需求与民坐诉求的结合点,抓住了江苏发展的要害和关键,体现了十分强烈的求真务实作风和使命担当、责任担当。这就是我想讲的大格局。第二个问题:两聚一高对我们优化发展格局有哪些针对性的启示?我认为最突出的一点是,5/21两聚一高之聚,启示我们当前最需要强调的解放思想,最需要坚持的实事求是,最需要确立的发展格局,就是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点求突破,发挥优势创特色。我们讲格局要大,决不是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而是既视野开阔、又眼光独到,既战略长远、又战术精准,既全面贯彻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发展理念,又注重精准落地,走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路子。对当下和今后镇江的发展来说,我们要干的事情很多,如何择其要者、聚力攻坚、带动全局,是每个同志都必须深刻思考的课题。什么事都想干,必定什么事都干不好。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了!我们一定要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把城市的优势和潜力作为谋发展、抓发展的逻辑起点,紧紧抓住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大事要事,集中力量一件一件地抓,每年干成几件,就能积小胜为大胜,真正使镇江的发展状态振奋起来,创造发展新优势,打开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我们依托山水生态、历史文化、长江岸线、区位交通、科教资源五大优势,持续推进生态领先特色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实践也进一步证明,这条路走对了,必须牢牢保持战略定力,力量再聚焦,重点再突破。比如,全面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规划水乎的问题,以重大基础设施为突破抢抓宁镇扬一体化机遇的问题,切实发挥驻镇高校创新资源、着力集聚南京创新要素的问题,发展全域旅游的问题,更大决心整治化工园区及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快推进市域内快速通道、构建环形路网的问题,大力提高资本运营能力的问题,等等。聚焦聚力抓好这些大事,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满盘活。当然,保持战略定力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我们要与时俱进优化提升发展战略。在两聚一高大格局下,要以创新为引领,把创新贯穿于生态领先特色发展全过程;以富民为归宿,把富民作为生态领先特色发展的根本目的和衡量标准。这就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镇江发展大格局。关于明年的主要目标、重大项目等,要在这一大格局的引领下,立足于明年贯彻落实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第一年这个特殊年份,立足于稳中奋进这个基调,作精准深入地谋划。二、聚力一个核心战略一一创新驱动李强书记在省委十三届一次全会讲话中突出讲了转型出关这个新词,转型如何出关?最重要的就是让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成为推动经济爬坡过坎的最强动能。从镇江发展现阶段的实际看,破除发展的瓶颈制约,迫切需要创新;镇江创新家底较为厚实,完全能够实现更高水平创新发展;镇江经济已经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追赶期,创新必须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对这个核心战略,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把握和贯彻落实。第一,准确把握创新的新内涵。新形势下推进创新驱动,就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全面创新,把创新贯穿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着力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第二,深入落实苏南创新的更高要求。省党代会明确提出,苏南地区7/21要着眼形成更多引领型发展,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机制上率先突破,为全省转型发展提供示范。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个要求和全省一中心一基地的总体目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确定镇江的创新定位,打造创新的高原和高峰。高原体现的是高度,高峰塑造的是标志。镇江的创新高原是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四园以及高新企业集群,尤其是镇江高新区,牌子拿下来不容易,一定要以前沿的理念、规划、模式、机制去打造,让高原名副其实。现在更需要关注、研究和培育的是创新高峰。苏州的纳米、南京的未来网络、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等都具有区域创新的标志性意义,镇江的高峰是什么?低碳技术、新材料等,能不能形成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创新高峰?我们首先要有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敢于想象才能催生新生事物。第三,创新一定要紧贴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要立足已有的基础,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奠定产业优势和竞争地位。要瞄准科技创新的前沿,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创意经济、分享经济、新金融等新产业。创新不是批弃现有产业,而是推动现有产业加快改造提升。要推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促进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重塑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市党代会提出集中力量打造两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业,把低碳产业做成镇江经济新标志,这要作为未来产业创新的核心目标。同时,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持续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使之成为镇江产业转型升级的显著特色。第四,大力营造有利于集聚高端创新要素的创新生态。这方面有五大问题值得好好研究。一是把现有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出来,特别是驻镇高校创新成果的就地转化;二是把南京高端人才吸引集聚过来,这方面潜力巨大,要超前谋划、超前布局;三是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及人才政策效应,尤其对金山英才计划要加强评估、加以完善;四是更有效地筑巢引凤,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念,坚持产业化、市场化取向,让创新平台载体这个产品更精准地对接双创企业和人才的需求。五是下活创新投入和科技金融这盘棋,以大投入支撑大创新。这五大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创新浓度才能实现大幅度提高,镇江才能真正成为创新的强磁场。三、突出一个聚焦点--增收富民关于聚焦富民,这次省党代会提出之后有很多解读,普遍认为江苏民富水平与经济发达程度不相称,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块突出短板。最近很多同志在研究李强书记的民富论,三个口袋即居民收入、企业利润、财政收入的排序引发热烈讨论,把居民收入排在首位就凸显了江苏小康短板所在。从镇江来看,全市范围内特别是茅山老区还有柏当数量的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增收富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如何做到李强书记要求的把提高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贯穿于实际工作中,把发展建立在过硬的富民成果之上,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关键是要转变思路,更加9/21重视打基础、补短板、抓热点。第一,把创业富民这个问题研究透。增加居民收入,最大潜力在创业。镇江的民富水平不如苏锡常,根子也在创业活力不强、氛围不浓。要在创业富民上下更大功夫,既以良好政策环境、优质创业服务等激发创业热情,推动各类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财富;又以新的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不断放大电商徼商、戴庄经验等新模式的带动效应。对农民收入这一短板中的短板,要予以特别关注,加快壮大现代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盘活农村集体资产等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创业增收的渠道。第二,高度重视以企业增收支撑居民增收。三个口袋中企业利润是最重要的中间环节,是居民就业的根本、财政收入的来源。聚焦增收富民,必须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基础支撑,促进企业更好
本文标题:以“两聚一高”引领镇江新发展 一一在全市领导干部务虚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21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