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在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1/10在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在2024年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是以教学牵引科研、决策咨询,科研、决策咨询助力教学,实现教研咨全过程有机统一、深度融合,也就是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政进决策,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助推党校高水平育才、高质量献策。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24年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推进会,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推动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提高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党校在党的事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关键部门,更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同时,党校也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以及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对于党校事业的推进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一)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是党校的重要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这一重要指示明确了党校的使命方向。党校承担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神圣职责,而要切实履行好这一职责,就必须把教学、科研、咨询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是党校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高质量的教学,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传递给各级领导干部,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和领导能力。科研则为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深入研究党的创新理论、重大现实问题,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和深度。咨询是教学和科研的延伸,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对策建议,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党校的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作用,实现教学、科研、咨询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完成党校的重要使命。(二)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是提高党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始终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党校培养干部的成效。而科研作为教学的基础,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深入。咨询则是教学和科研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通过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检验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效果。只有实现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才能形成教学、科研、咨询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局面。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员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为科研和咨询提供实践需求和问题导向;另一方面,深入的科研和有价值的咨询成果又能够反哺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党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3/10的领导干部。(三)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和重要智库,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在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党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教学,培养一批了解地方实际、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领导干部;通过科研,深入分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为党委和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咨询,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只有实现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党校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紧迫感近年来党校系统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协同融合机制加快构建,科研支撑作用日益彰显,教研咨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谋划推动。有的认为科研工作是上级党校、大专院校、社科院所的事情,基层党校重点是搞好教学工作,科研可搞可不搞,搞也搞不好;相比教学这个硬任务,觉得科研是软指标,只要完成了培训任务,党校就算尽职尽责。科研工作缺少整体规划,内部教学、科研、咨询相互协调不够,常常是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导致科研量上不去、质也提不高;对外与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借助外部力量推动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二)教学科研没有体现党校特色。一些地方党校教员不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科研,不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做科研,不围绕教学专题做科研,而仅凭个人兴趣爱好和职称评审要求做科研,导致其科研内容与党校工作关联度不大,既进不了课堂,也进不了决策,无法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工作创新不够,教学专题不能及时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没有改革,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的需要;对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追本溯源跟踪研究不足,提出的方法对策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引不起学员和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关注。(三)科研基础偏弱,咨政更是短板。市县级党校以往普遍性的重教学、轻科研,相比教学而言,科研这个基础比较簿弱,特别是咨政以前基本上是空白,直到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校是党和国家新型智库,上级党校把决策咨询服务纳入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才引起领导和教师的重视,作为党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由于决策咨询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其成果缺少展示平台和载体,能刊登或采用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市县党校教师咨政研究积极性不高,为党委政府提供的决咨报告数量少、质量也不太高。尤其是一些地区县级党校采取行5/10政化管理,甚至全员公务员编制,没有了科研咨询任务压力,基本的教学、科研、咨询任务都很难保证完成,更不用奢谈教研咨一体化发展了。(四)教研咨融合不紧,存在两张皮现象。典型的表现就是教学、科研与咨政之间存在明显的鸿沟,党校教学专题设计往往与本地中心工作实际脱节,无法生成新的研究课题,丧失了调查研究的土壤和环境。有些教师科研选题缺乏问题意识,脱离教学实际,脱离工作实际,课题研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为研究而研究的无病呻吟,课堂上难以使用,更谈不上为地方建设发展建言献策、聚智凝力。党校教学、科研、咨询没有真正形成互相转化的良性循环,教研咨相互脱节各自为战的现象依然存在。(五)激励保障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市县党校大部分教研人员从事教学科研重要动力是为了评聘职称和晋升职务。一旦评上副高,到了职称天花板,或转为公务员身份、从事科研咨政的动力和热情就会下降。近年来,很多党校也制定了教学科研咨政成果奖励办法,但是由于市县财政普遍困难,党校资金有限,奖励标准较低,有些科研奖励标准还不够支付版面费,还有些地方纪检审计部门认为教学科研是党校和教师正常工作,对党校教学科研奖励不理解不支持,导致有些地方党校无法兑现科研奖励政策,挫伤了教研人员积极性。加之有些党校没有建立严格约束机制、导致讲不讲课、做不做科研、搞不搞咨政都无所谓,没有形成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和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六)党校师资力量薄弱,复合型教师少。市县党校教研人员数量普遍偏少,教学科研咨政难以统筹,容易顾此失彼,而且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不成正比,个体差异比较大,全能复合型的教师很少。有些市级党校虽然有一支教学科研队伍,但没有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科研水平和影响力不高;县级党校师资力量整体更为薄弱,学科难以齐全,教学尚且需要借助上级党校和兄弟单位力量,开展科研咨政既缺人手又缺能力。三、靶向施策,不断汇聚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工作合力(一)思想高度重视,完善教研咨三位一体工作布局。教研咨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推进教研咨的结合、融合。要提高重视程度。学校层面要进一步认识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的重要性,改变重教学轻科研的惯性思维,把科研咨政工作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甚至是更加重要的基础位置。要科学制定规划、明确评价标准。夯实制度支撑、强化领导保障,推动实现从单纯注重理论研究向理论研究和现实研究并重转变,从教研咨相对分离向教研咨三者相辅相成转变,从侧重服务教学质量提升向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转变,畅通实践难题、科研课题、教学专题的融通渠道,形成教研咨一体化链条。要加强相关部门工作协调。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教学、科研、学员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7/10明确各自工作任务和责权利关系,形成教研咨一体化强大的工作合力。要教研人员不能孤立片面看待教学和科研。搞教学就觉得课比天大,目空一切,轻看科研;搞科研的躲进小楼、孤芳自赏,不愿意转化为教学成果,必须着力提升教学科研融合发展能力,向全能复合方向转型。(二)以研为突破,夯实教咨的基础支撑。从教研咨生成链条和逻辑关系看,科研处于居中衔接的基础地位,因此,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发展,就必须尽快夯实科研工作基础。要以课题研究为先导。把课题立项制度作为教学、科研、咨政工作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凝聚教、研、咨三要素,形成推进教研咨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变单打独斗为集体攻关。要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研究导向,对于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和现实问题的对策研究课题给予优先立项,实现教研咨成果互认,相互转化利用,彰显党校特色。要搭建多层次、多领域研究平台。加强与党委政策研究部门和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密切联系与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承担相关课题任务,组织精干团队进行调研,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市县党校可以创办咨政研究咨政专报等,刊登教师的咨政成果,及时呈送有关领导及决策机构参考。(三)建立科研课题、教学专题相互转化机制。破解教学科研两张皮现象,必须连接打通教研咨一体化发展的断点和堵点。要构建教研咨有效互动机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科研活动,在教学评价中加大科研含量,激励教师进行以教学为导向的科研,让科研成果真正走进党校课堂。要推动实现科研咨政成果转化。将具有指导性的调研报告与论文转化为教学专题,把成果进入教学作为课题结项条件,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科学转化和良好对接,扩大党校科研的学术影响力和实践指导作用,形成教研咨互为支撑、相互转化、彼此深化、一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四)建立教研咨一体化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制定严格的教师教研咨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在成果的认定上,将低水平重复与高层次突破性成果区分开来、将学术类成果与应用类成果区分开来,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经费补助、绩效工资等利益相关方面成果挂钩,从而形成硬约束。要建立形成教研咨一体化的评价机制和导向。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投入教研咨一体化活动,对完成不同层级的立项课题研究成果,对不同层次公开发表的论文,对获得不同层次领导批示的咨政报告,给予阶梯式奖励,级别越高,奖励越多。除了物质奖励外,对于表现突出的,建议党委政府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比如推荐担任政协委员,或作为党代表、人大代表候选人,或作为党委政府的特约研究员,或鼓励引导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更好地发挥教师特长。(五)不断深化教学科研改革,促进教研相长。要探索建立符合党校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对教师队伍实行分类改革,设置岗位与职责相统一的研究系列、教学科研系列、教学系列9/10三种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明确各系列教师的任职条件、职责要求、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鼓励中青年教师向教学、科研并重的方向发展。要重视党校教学规律研究。党校教师科研不仅要面向现实问题,还要重视教学研究,把教学规律研究列为科研重要课题,以强化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和服务能力。要建立健全教学、科研互动的纽带和机制。推动实现教学专题设置和科研立项、课堂授课与实地调研、学科建设和科研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科研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相结合。要创新教研咨一体化有效载体。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大力推行研究式、开放式教学,促进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六)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的微观载体是教师,师资是党校第一资源,在教研咨一体化中处于中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必须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以高素质师资队伍支撑党校高水平办学。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符合党校教研咨一体化要求的优秀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给予优惠待遇,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质量。要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通过搭平台、压担子、传帮带、提供学习深造、社会
本文标题:在市县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36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