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安徽省城市居住区供配电工程技术规范-XXXX0211I
DB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XXX-2011城市居住区供配电工程技术规范(初步讨论稿)TechnicalCodefor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EngineeringofurbanResidentialAreas2011-XX-XX发布2011-XX-XX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发布DB34/T***-2011--2安徽省地方标准城市居住区供配电系统技术规范DB34/TXXX—2011TechnicalCodefor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SystemsofurbanResidentialAreas施行日期:2011-XX-XX2011合肥DB34/T***-2011--3前言根据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2009年度安徽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9]303号)的要求,编制组结合我省城市居住区供配电系统建设的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该规范符合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我省城市居住区供配电系统的具体实施,对进一步保障居民用电可靠性、提高用电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及实现资源共享有着重要意义。本规范共分十章,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和定义;3.一般规定;4.供配电系统;5.配变电所;6.自备应急电源;7.低压配电系统;8.线路敷设;9.变配电装置;10.电能计量;11.防雷与接地;12.施工、验收和维护。本规范由主编单位负责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合肥市屯溪路193号,邮政编码23000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DB34/T***-20114目次1总则...................................................................52术语和定义..............................................................63供电规划................................................................84供配电系统..............................................................85配变电所...............................................................146自备应急电源............................................错误!未定义书签。7低压配电系统...........................................................188线路敷设...............................................................219变配电装置.............................................................2510电能计量..............................................................2711防雷与接地............................................................3112施工、验收和维护......................................................33附录一...................................................................38本规范使用词说明.........................................................40规范性引用文件...........................................................41条文说明............................................................42DB34/T***-201151总则1.0.1为在城市居住区供配电系统工程建设中贯彻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市居住区的供配电系统工程建设。1.0.3系统建设中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远近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1.0.4系统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对电磁污染、声污染及光污染采取综合治理,达到环境保护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人居环境安全。1.0.5系统建设中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的产品技术标准,并应优先选用技术先进、经济适用和节能的成套设备和定型产品,严禁使用已被国家淘汰的产品。1.0.6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应由具备国家相应电力专项资质的单位实施。1.0.7系统的建设,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DB34/T***-201162术语和定义2.0.1城市居住区Urbansettlements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2.0.2居住小区residentialarea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0.3居住组团residentialgroup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0.4开关站(开闭所)switchingstation城网中起接受电力并分配电力作用的配电设施。2.0.5箱式变电站Cabinettypetransformerstation也称预装式变电站或箱变。指高压开关、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开关、无功补偿装置、计量装置等设备共同安装于一个封闭箱体内的户外配电装置。2.0.6环网柜ringmainunit指以环网供电单元(负荷开关和熔断器等)组合成的组合柜。2.0.7电缆分接箱cablebranchbox用于电缆线路的接入和接出,作为电缆线路的多路分支,起输入和分配电能作用的电力设备。2.0.8电能计量装置electricenergymeteringdevice为计量电能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包括电能表、计量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电能计量屏、柜、箱等。2.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poweruserelecoerergydataacquiresystem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DB34/T***-20117源控制、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2.0.10智能电能表smartelectricitymeter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等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电能表。2.0.11电能信息采集终端electricenergydataacquireterminal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是负责各信息采集点的电能信息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传输以及执行或转发主站下发的控制命令的设备。电能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可分为厂站采集终端、专变采集终端和低压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中器、低压采集器)等类型。2.0.12集中器concentrator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终端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2.0.13低压采集器acquisitionunit低压采集器是用于采集多个电能表电能信息,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以下简称为采集器。采集器依据功能可分为基本型采集器和简易型采集器。基本型采集器抄收和暂存电能表数据,并根据集中器的命令将储存的数据上传给集中器。简易型采集器直接转发低压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命令和数据。DB34/T***-201183供配电系统3.1一般规定3.1.1本章适用于城市居住区中20(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的建设。3.1.3布置、预留城市居住区内变电所、发电机房和电力线路等电力设施的地上、地下空间位置和用地时,应贯彻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3.1.3供配电系统的构成应简单明确,减少电能损失,并便于管理维护。3.1.4城市居住区供配电方案应根据负荷性质和容量,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确定,确保供电质量,满足居民生活用电需求。3.1.5供配电系统的实施,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的有关规定。3.2电力规划3.2.1居住区电力规划的编制,应采用近、远期相结合,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并符合以下要求:1应符合当地城市建设及电力发展规划;2应充分考虑规划新建的电力设施运行噪声、电磁干扰及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并应按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3应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满足防火、防爆、防洪、抗震等安全设防要求;4应根据其所处地段的地形、地貌条件和环境要求,选择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的结构型式与建筑外形。5应与城市居住区道路规划、绿化规划以及供水、排水、供热、燃气、通信等公用工程规划相协调,统筹安排,妥善处理相互间影响和矛盾。3.2.2规划容量超出30000KVA的居住区宜设置城市区域220(110)kVA变电站。3.2.2终期配变容量在30000kVA及以上的居住区,应同步规划110kV变电站及高压线路通道,预留110kV变电站建设用地。居住区内用电应由新建变电站出线供电。3.2.3居住区内应独立设置开闭所,每个开闭所的转供容量不应超出15000kVA,开闭所的建筑面积宜符合200~300平米的规划要求。3.2.4居住区内应根据组团的划分设置分变配电站(室),每个分变配电站(室)的供电负荷半径DB34/T***-20119不应大于250m,并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3.2.5居住区内的分变配电站(室)不宜采用室外箱式变电站的方式,如需采用,其外廓与住宅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5米,且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并应采取防噪声、防电磁干扰、防触电和防火等安全措施。3.2.6居住区供配电系统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的下列规定:35,20,10kV和380/220V。3.2.7居住区供配电系统应简化电压等级、减少变压层次,优化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宜为2级、变压层次1个。3.2.8居住区内的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敷设的方式,不应采用架空线路敷设方式。电力电缆之间及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通信电缆、地下管沟、道路、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之间安全距离应符合《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的规定。3.2.9居住区内的电力电缆应采用铜芯,城市区域开关站至小区的市政电源线路可根据各地现场情况采用铝或者铝合金电力电缆。3.3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3.3.1根据居住区内建筑物及配套设施性质
本文标题:安徽省城市居住区供配电工程技术规范-XXXX0211I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57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