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
1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工作、统一课程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课程标准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加强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一、编制课程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1.规范性原则。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名词术语规范,结构合理,文本内容符合课程目标,文本格式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2.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切合学生的实际,确立素质、能力和知识“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3.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课程改革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4.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企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导向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5.个性化原则。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基础课程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中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标准内容和评价建议。3.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1.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开展行业企业岗位工种、工序、工作任务、项目技术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22.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初稿。3.专题研讨。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和有关专业教师对课程标准初稿进行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送审稿(附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表)。4.专家审定。学校请有关专家对课程标准送审稿进行审定,确定为试行性课程标准。5.组织实施。按照试行性课程标准,配置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实施,系部要建立课程标准管理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意见。6.修订完善。根据实施评价和反馈的意见,对试行课程进行流动修改,不断提高课程标准质量及实施成效。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考核评价和其它说明等六个部分。0.课程基本信息应包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适用专业、学时学分等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1.1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地位、性质、作用,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应阐明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性质(必修、选修等)和作用(职业基本素养课、职业基本技能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对培养学习者什么能力、起什么作用,应达到何种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1.2课程设计关键词:课程开设依据、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学习程度用语、课时和学分等。将教育教学改革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际有机结合起来,阐述课程总体设计原则,学习项目安排思路、项目来源,课程设置依据、课程内容结构、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参考课时确定的标准、学时分配与考核评价方法等内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先进性,反映创新之处。要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课程目标样式一(适用任务引领型课程、项目课程、单元课程等的表述)关键词:能力、知识、素质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3文字表述可分两段,第一段为总体描述,即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第二段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知识、素质目标。为了使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尽可能用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压片机”。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样式二(适用学习领域课程表述)关键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对于学习领域课程学习目标可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方面入手,专业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强调应用性、针对性),是学生就业、择业、创业必备的职业能力,也是胜任岗位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方法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创新性,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运用外语能力、计算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现代办公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是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强调对社会的适应性,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综合职业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法纪意识、公关礼仪、行为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承受能力、就(择、创)业能力、劳动意识等,是培养“职业人”、“社会人”的多方面的能力。注意:三种能力的划分界限并不是绝对的,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交叉进行的。3.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3.1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典型工作任务指经过筛选后需要纳入课程内容的工作任务。注意典型工作任务要与企业专家分析的工作任务相对接。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项目。技能内容与知识内容的分析要准确,并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课程本身的特色。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致性,即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尽可能编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形式的课程标准,要注意选取项目大小和数量适中,项目4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生活性和覆盖面。项目的内容应包括工作任务、教学要求、相关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拓展性知识等。项目之间逻辑关系有:递进式(按工作复杂程度);流程式(按工作过程);并列式(按工作任务安排)等等。项目与模块的关系是分解关系,从大的典型产品(或设备、故障、服务)到小的典型产品(或设备、故障、服务)。样式1(适用项目课程)表1课程整体内容序号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项目五项目六……教学项目名称……学时分配……学时合计:**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表2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项目名称工作任务(模块/单元)划分教学要求参考学时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项目一******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项目二******任务五******任务六******任务七******项目三******任务八******…………………………样式2(适用任务引领型课程、单元课程等)表1课程整体内容序号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任务六任务七任务八任务九……工作任务名称……5学时分配……学时合计:**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表2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模块/单元)划分教学要求参考学时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1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任务五******任务六******任务七******任务八******…………………………样式3(适用学习领域课程)表1课程整体内容序号学习情境一学习情境二学习情境三学习情境四学习情境五学习情境六……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分配……学时合计:**学时(其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理论学时实践学时6表2课程具体内容与教学要求学习情境一:×××××课时:学习目标描述主要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实施地点单元一/项目一/任务一单元二/项目二/任务二单元三/项目三/任务三……..工具与媒体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教师知识与能力要求考核评价说明备注7样式4(适用纯实践类课程)序号实验(实训)、实习项目名称实验(实训)、实习内容教学要求实验(实训)、实习项目设计参考学时合计实验(实训)、实习学时3.2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学时分配4.课程实施建议4.1教学方法建议教学方法建议要体现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信心与成就感。要体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尽可能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融“教、做、学”为一体。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4.2学习方法建议建议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4.3教材编写选用建议教材选用建议:尽可能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教材编写建议: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教材编写体例建议:(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4.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包括相关教辅材料、实训指导手册、信息技术应用、工学结合、网络资源、仿真软件等。4.5教学条件建议8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生产性或物理仿真(实物模拟仿真)、半物理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仿真(数字仿真)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设施与媒体要求,教学设施一般指实验实训具体的设备(含规格、型号、数量)、传统教具、学具(模型、道具、工具、器材)、多媒体视听设备(投影、功放音响、DVD录音机等)、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可以列表形式表述。例如:序号实验实训场所名称(含校外)基本配置要求功能说明12…………………4.6师资条件建议(有特殊要求须写明)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5.教学评价、考核要求教学评价通常要突出阶段评价、目
本文标题: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的暂行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2961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