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十四章零件选材与加工工艺分析
第十四章零件选材与加工工艺分析教学要求主要内容本章重点本章小结习题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教学要求通过教学,学生应了解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熟悉零件毛坯的生产方法和热处理的工序位置;了解典型零件所用的材料及加工工艺路线。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主要内容第一节零件的失效形式和选材原则第二节零件毛坯的选择第三节零件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和工序位第四节典型零件材料和毛坯的选择及加工工艺分析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本章重点机械零件材料选择的基本原则;零件毛坯的生产方法和特点。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第一节零件的失效形式和选材原则一、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1)断裂。包括静载荷或冲击载荷下的断裂、疲劳断裂、应力腐蚀破裂等。断裂是最严重的失效形式,往往会造成灾难性事故。(2)表面损伤。包括过量磨损、表面腐蚀、表面疲劳(点蚀或剥落)等。机器零件磨损过量后,工作就会恶化,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而报废。磨损不仅消耗材料,损坏机器,而且耗费大量能源。(3)过量变形。包括过量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蠕变等。变形会造成零件(或工具)尺寸和形状的改变,影响它们的正确使用位置,破坏零件或部件间相互配合的位置和关系,使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事故。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二、选材的基本原则(一)材料的使用性能应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使用性能—是指零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1、首先要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和失效形式,正确地判断所要求的主要使用性能,然后根据主要的使用性能指标来选择较为合适的材料;2、重要零件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模拟试验来最后确定零件的材料;3、一般的机械零件,则主要以其力学性能作为选材依据;4、用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零件(或构件),还应注意工作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因为非金属材料对温度、光、水、油等的敏感程度比金属材料大得多。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教材中表14-l列出了几种零件(工具)的工作条件、失效形式及要求的主要力学性能,可供参考。在选材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材料的性能除与化学成分有关外,也与加工、处理后的状态有关。金属材料尤为明显。所以在查阅手册时要弄清手册中的数据是在什么加工、处理条件下得到的。2、材料的性能还与试样的尺寸有关,且随试样截面尺寸的增大,其力学性能一般是降低的。因此,必须考虑零件尺寸与手册中试样尺寸的差别,并进行适当的修正。3、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处理的工艺参数本身都有一定的波动范围,所以其力学性能数据也有一个波动范围。一般手册中的性能数据,大多是波动范围的下限值,即在尺寸和处理条件相同时,手册中的数据是偏安全的。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二)材料的工艺性应满足加工要求高分子材料:成形工艺比较简单,切削加工性比较好,但导热性差,在切削过程中易使工件温度急剧升高而使其变焦(热固性塑料)或变软(热塑性塑料)。陶瓷材料:成形后硬度极高,除了可以用碳化硅、金刚石砂轮磨削外,几乎不能进行其它加工。金属材料:1.如果用铸造成形,选择共晶成分或接近共晶成分的合金;2.如果用锻造成形,最好选用组织呈固溶体的合金;3.如果是焊接成形,选择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4.为了便于切削加工,钢铁材料的硬度控制在170~230HBW之间(这可通过热处理来调整其组织和性能)。碳钢的淬透性差,强度不太高,加热时易过热而使晶粒长大,淬火时也易变形和开裂。因此,制造高强度、大截面、形状比较复杂的零件,一般应选用合金钢。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三)选材时,还应充分考虑经济性选材时应注意降低零件的总成本。零件的总成本包括材料本身的价格、加工费、管理费及其它附加费用(如零件的维修费等)。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价廉、货源充足、加工方便、总成本低的材料,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金属材料中,碳钢和铸铁的价格比较低廉,加工也方便,故在满足零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选用碳钢和铸铁可降低产品的成本。低合金钢的强度比碳钢高,工艺性能接近碳钢,因此,选用低合金钢往往经济效益比较显著。在选用材料时,还应立足于我国的资源,并考虑我国的生产和供应情况、例如能用硅锰钢的,就尽量不要用铬镍钢。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第二节零件毛坯的选择教材中表14-3列出了常用毛坯生产方法及有关内容的比较,要认真阅读,并在选择毛坯时参考。选择毛坯时必须考虑以下原则:(一)保证零件的使用要求毛坯的使用要求——指将毛坯最终制成机械零件的使用要求。零件的使用要求——包括对零件形状和尺寸的要求,以及工作条件对零件性能的要求。工作条件——指零件的受力情况、工作温度和接触介质等。对零件的使用要求也就是对其外部和内部质量的要求。例如机床的主轴和手柄,虽同属轴类零件,但其承载及工作情况不同。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主轴是机床的关键零件,尺寸、形状和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受力复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只允许发生极微小的变形,因此应选用45钢或40Cr等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材料,经锻造制坯及严格的切削加工和热处理制成;而机床手柄,尺寸、形状等要求不很高,受力也不大,故选用低碳钢棒料或普通灰铸铁为毛坯,经简单的切削加工即可制成,不需要热处理。燃气轮机上的叶片和电风扇叶片,虽然同是具有空间几何曲面形状的叶片,但前者要求采用优质合金钢,经过精密锻造和严格的切削加工及热处理,并且需经过严格的检验,其制造尺寸的微小偏差,将会影响工作效率,其内部的某些缺陷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一般电风扇叶片,采用低碳钢薄板冲压成形或采用工程塑料成形就基本完成了。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二)降低制造成本,满足经济性零件的制造成本包括其本身的材料费以及所消耗的燃料费、动力费用、人工费、各项折旧费和其它辅助费用等分摊到该零件上的份额。1、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应选用常用材料、通用设备和工具、低精度、低生产率的毛坯生产方法。2、在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应选用专用材料、专用设备和工具以及高精度高生产率的毛坯生产方法。这样,毛坯的生产率高、精度高。虽然专用材料、专用工艺装备增加了费用,但材料的总消耗量和切削加工工时会大幅度降低,总的成本也较低。3、单件、小批生产时,对于铸件应优先选用灰铸铁和手工砂型铸造方法;对于锻件应优先选用碳素结构钢和自由锻方法;在生产急需时,应优先选用低碳钢和手工电弧焊方法制造焊接结构毛坯。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4、在大批量生产中,对于铸件应采用机器造型的铸造方法,锻件应优先选用模型锻造方法,焊接件应优先选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材料和自动、半自动的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方法制造毛坯。(三)考虑实际生产条件选定的毛坯制造方法是否能实现,还必须考虑企业的实际生产条件。只有实际生产条件能够实现的生产方案才是合理的。在考虑实际生产条件时,应首先分析本厂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能否满足毛坯制造方案的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某些零件的毛坯可否通过厂际协作或外购来解决。上述三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的,考虑时应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质量好、成本低和制造周期短。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第三节零件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和工序位置一、零件热处理的技术条件及标注热处理技术条件的内容包括:零件最终的热处理方法、热处理后应达到的力学性能指标等。零件经热处理后应达到的力学性能指标,仅需标注出硬度值。对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重要零件,例如动力机械上的关键零件(如曲轴、连杆、齿轮等),还应标出强度、塑性、韧性指标,有的还应提出对金相显微组织的要求。对于渗碳件则还应标注出渗碳淬火、回火后的硬度(表面和心部),渗碳的部位(全部或局部)、渗碳层深度等。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对于表面淬火零件,在图样上应标出淬硬层的硬度、深度与淬硬部位,有的还应提出对显微组织及限制变形的要求(如轴淬火后弯曲度、孔的变形量等)。在图样上标注热处理技术条件时,可用文字对热处理条件加以简要说明,也可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来表示。热处理技术条件一般标注在零件图标题栏的上方(技术要求中)。在标注硬度值时应允许有一个波动范围:一般布氏硬度范围在30~40左右;洛氏硬度范围在5左右。例如,“正火210~240HBW、“淬火回火40~45HRC”。教材中图14-1为热处理技术条件在零件图上的标注示例。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二、热处理的工序位置根据热处理的目的和工序位置的不同,热处理可分为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大类。(一)预先热处理的工序位置预先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调质等。1.退火、正火的工序位置通常退火、正火都安排在毛坯生产之后、切削加工之前,以消除毛坯的内应力,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对于精密零件,为了消除切削加工的残余应力,在切削加工工序之间还应安排去应力退火。2.调质处理的工序位置调质工序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或半精加工之前。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调质的目的:为了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或为以后的表面淬火或易变形的精密零件的整体淬火作好组织准备。调质一般不安排在粗加工之前,是为了避免调质层在粗加工时大部分被切削掉,失去调质的作用。调质零件的加工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退火)→切削粗加工→调质→切削精加工。在实际生产中,灰铸铁件、铸钢件和某些钢轧件、钢锻件经退火、正火或调质后,往往不再进行其它热处理,这时上述热处理也就是最终热处理。(二)最终热处理的工序位置最终热处理包括各种淬火、回火及表面热处理等。零件经这类热处理后,获得所需的使用性能,因零件的硬度较高,除磨削加工外,不宜进行其它形式的切削加工,故最终热处理工序均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1.淬火、回火的工序位置整体淬火、回火与表面淬火的工序位置安排基本相同。淬火件的变形及氧化、脱碳应在磨削中去除,故需留磨削余量。表面淬火件的变形小,其磨削余量要比整体淬火件为小。(1)整体淬火零件的加工路线为:下料→锻造→退火(正火)→粗切削加工、半精切削加工→淬火、回火(低、中温)→磨削。(2)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零件的加工路线为:下料→锻造→退火(正火)→粗切削加工→调质→半精切削加工→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磨削。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2.渗碳的工序位置渗碳分整体渗碳和局部渗碳两种。当零件局部不允许渗碳处理时,该部位可镀铜以防渗碳,或采取多留余量的方法,待零件渗碳后淬火前再切削掉该处渗碳层。整体渗碳件的加工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半精切削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切削加工(磨削)。局部渗碳件的加工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半精切削加工→非渗碳部位镀铜(或留防渗余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磨削)。→去除非渗碳部位余量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第四节典型零件材料和毛坯的选择及加工分析一、轴类零件轴类零件是回转体零件,其长度远大于直径,常见的有光滑轴、阶梯轴、凸轮轴和曲轴等。在机械设备中,轴类零件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如齿轮、带轮)和传递转矩,它是各种机械设备中重要的受力零件。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下面以图14-2所示的C616车床主轴为例进行分析。1.车床主轴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1)承受交变的弯曲应力与扭切应力,有时受到冲击载荷作用。(2)主轴大端内锥孔和锥度外圆,经常与卡盘、顶尖和刀具锥体有相对摩擦。(3)花键部分与齿轮经常有磕碰或相对滑动。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该主轴是在滚动轴承中运动,承受中等载荷,转速中等,有装配精度要求,且受一定冲击力。其性能要求如下:①主轴应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②内锥孔和外锥圆表面、花键部分应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材料选择轴类零件的材料一般选碳素钢、合金钢或铸铁。根据上述主轴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确定主轴材料选择45钢。3.毛坯选择该轴为阶梯轴,最大直径(ф100mm)与最小直径(ф43mm)相差较大,选圆钢毛坯不经济,故应选锻造毛坯为宜。在单件小批生产时,可采用自由锻生产毛坯;在成批大量生产时,应采用模锻生产毛坯。机械制造基础第十四章4.加工工艺路线及分析该主轴的加工工艺路线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切削加工→调质→半精切削加工→锥孔及外锥体的局部淬火、回火→粗
本文标题:第十四章零件选材与加工工艺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1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