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八章库存管理第一节库存管理的基本问题一、库存及库存功能1、库存及其分类库存表示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暂时处于闲置状态。闲置的资源可以是在仓库里、生产线上或车间里,也可以是在运输中。库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供需双方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不确定性或者矛盾所引起的。(1)按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划分:单周期库存与多周期库存按照物品需求的重复次数不同可将物品需求分为单周期需求与多周期需求。单周期需求是指仅仅发生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或库存时间不可能太长的需求,也被称作一次性需求。单周期需求出现在下面两种情况:一是偶尔发生的某种物品的需求;二是经常发生的某种生命周期短的物品的不定量需求。前者如,奥运会纪念章属于第一种情况;后者如,易腐物品(如鲜鱼)或易过时的商品(如报纸)等属于第二种情况。对单周期需求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称为单周期库存问题。圣诞树问题和报童问题是典型的单周期库存问题。多周期需求是指在足够长的时间里对某种物品重复的、连续的需求,其库存需要不断地补充。与单周期需求相比,多周期需求问题普遍得多。对多周期需求物品的库存控制问题称为多周期库存问题。(2)按库存的作用划分为:周转库存:也称为经常性库存。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性和享受数量折扣,生产或订货是以每次一定批量方式进行时,这种由批量周期性而形成的存货。安全库存:为防止由于物料供应可能出现的延误或其他无法预料事件发生而设置的物资储备量。调节库存:用于调节需求或供应的不均衡、生产速度与供应速度的不均衡、各个生产阶段的产出不均衡而设置的库存。在途库存:正处于运输以及停放在相邻两个工作地之间的库存,这种库存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有意设置的。(3)按在生产过程和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划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维修库存、产成品库存。原材料库存包括原材料和外购零部件。在制品库存包括处在产品生产不同阶段的半成品。维修库存包括用于维修与养护的经常消耗的物品或部件。产成品库存是准备送给消费者的完整的或最终的产品。(4)按库存的需求特性分为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当一个库存项目在数量与时间方面与其他库存项目的需求无关,而是取决于市场上用户的需求时,称为独立需求库存。独立需求最明显的特征是需求的数量和时间不确定,是随机的。只能通过预测方法粗略估计。相关需求库存是指与其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是一种确定型需求。如顾客对汽车的需求就是独立需求,而对于汽车轮胎的需求就是相关需求,一旦汽车的需求确定了,可以根据汽车的需求计算。2、库存的功能库存既然是资源的闲置,就会造成浪费,增加企业的开支。那么,为什么还要维持一定的量。有其功能。(1)缩短订货提前期。维持一定量的库存,顾客就可以很快采购到他们所需的产品。(2)保证生产稳定性。外部需求的不稳定性与内部生产的均衡稳定性是矛盾的。要保证需方的要求,又使供方的生产均衡,就需要维持一定量的成品库存。成品库存将外部需求和内部生产分隔开,像水库一样起着均衡作用。(3)分摊订货费用。如果生产过程需要一件就采购一件,可以不设库存,但这样不一定经济。订货需要一笔费用,如果一次采购一批,可以分摊,但这样会有一些物品暂时用不上,造成库存。(4)防止短缺损失。为了防止资源的短缺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库存。(5)防止生产过程的中断。在生产过程中维持一定量的在制品库存,可以防止生产过程中断。利用数量折扣,避免价格上涨等。库存控制的难点在于充分发挥库存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库存成本。二、有效库存管理的必要条件1、库存管理的目标一个是顾客服务水平,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供应适量的所需物品一个是总成本,包括订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缺货成本和物品成本。库存管理的总目标:在库存投资有限的情况下,以最低成本达到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为达到该目标,管理者必须对持有的库存水平、库存补充时机与补充量(即订货量)做出科学决策。评价库存管理绩效的指标有顾客服务水平(或缺货风险)、库存周转率与库存天数。顾客服务水平是满足需求的程度。一般来说,库存水平高,服务水平也高。库存周转率是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库存总额周转或者出售的次数。较高的周转次数意味着一定数额的投资所带来的高销售额和相应的较低单位库存成本。第二节库存控制模式任何库存控制模式都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库存量?何时提出补充订货?每次订货量是多少?按照对以上3个问题的回答方式不同,可以分成3种典型的库存控制模式:定量控制模式、定期控制模式和最大最小控制模式。一、定量控制模式定量控制模式又称为Q模型或连续检查控制模式。指经常盘点库存物资,当现有库存量降到预先设定的订货点及以下时,便发出订货指令,每次订货量均为一个固定量。订货提前期:由于从订货指令发出到所购物资到货入库,通常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库存储备不断减少。订货提前期是指从提出订货(即订货点)到货物进厂验收入库为止所需的时间,由供应商的生产与运输能力等外界因素决定的。该控制模式中,订货点储备量和订货量都是固定量;订货间隔期通常是变化的,订货提前期一般为随机变量。库存量时间订货点ROPQQ0LTLT定量控制模式定量控制模式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并随时发出订货,这样,增加了管理工作。因此,定量控制模式适用于需求量大且价格昂贵的重要物资及市场上随时可以采购到的物资的库存模式。为了减少管理工作,可采用双箱法(双仓法),将物资分成两箱,把相当于订货点的一部分存放在第一只箱子里或后备容器中隔离起来,然后加上封条。其他的物资装进第二只箱子,当第二只箱子的全部存货被用完时,打开第一箱并订货。二、定期控制模式又称为p模式或周期检查控制模式。指每经过一个事先规定的相同的时间间隔,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将现有库存补充到一个最高目标水平所需的量。每次订货量取决于需求大小,当需求增加或储备较少时,可以适当增加订货量,反之,减少订货量。库存量时间0定间隔期控制模式tttLTLTSL1L2S-L1S-L2L3订货间隔期是固定的。每次订货量通常是变化的。订货点储备量通常是变化的。订货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批订货入库的时间间隔。定期控制模式不需要随时检查库存量,到了固定的间隔期,各种不同的物品可以同时订货。三、最大最小控制模式最大最小控制模式仍然是一种定期控制模式,只不过它需要确定一个订货点。当经过固定的订货间隔期时,如果现有库存量降到订货点及以下,则发出订货;否则,再经过下一个订货间隔期后,观察现有库存量,再考虑是否发出订货。库存量时间0最大最小控制模式tttLTLTSL1L2S-L1S-L2L3sS-L3四、库存管理方法——ABC分类法ABC分类ABC分类的基本思想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Pareto)在统计社会财富的分配时,发现大约占人口总数20%左右的人占有社会财富的80%左右20-80律:20%左右的因素占有(带来)80%左右的成果,物资,人员,设备,产品,市场等提出了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思想。ABC分类法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库存物资按其占用资金的多少,依次划分为A、B、C三大类,并通过对不同的库存物资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以简化管理程序,增强管理的针对性,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通常依据各物资占用资金的多少将物资分为ABC三类:A类物资占用了70-80%的资金,品种占10-20%;B类物资占用了15-20%的资金,品种占30-40%;C类物资占用了5-10%的资金,品种占40-50%。按上述分类标准,进行ABC分类的具体步骤如下:(1)列出所有产品及其全年使用量。将年使用量乘以单价求得其价值。按价值的高低标出各种物资的大小序号。(2)按序号大小将物资重新排序,并计算累积年使用金额和累积百分比。如果金额累积百分比为70-80%,那么对应的物资即为A类物资;金额累积百分比占80-95%的物资即为B类物资;金额累积百分比占95-100%的物资即为C类物资。ABC80%60%40%20%020%40%60%80%占资金的比例占品种的比例ABC分析法图例金额百分比01020406080100物料种类百分比1008060402065A类B类C类ABC分类举例物资及其用量情况表(一)物资代码年使用量(件)单价(元)年费用(元)序号X-30X-23K-9G-11H-40N-15Z-83U-6V-90W-250,000200,0006,000120,0007,000280,00015,00070,00015,0002,0000.080.120.100.060.120.090.070.080.090.114,00024,0006007,20084025,2001,0505,6001,35022052938174610ABC分类举例(续)物资及其用量情况表(二)物资代码年费用累积年费用累积百分比分类N-15X-23G-11U-6X-30V-90Z-83H-40K-9W-225,20024,0007,2005,6004,0001,3501,05084060022025,20049,20056,40062,00066,00067,35068,40069,24069,84070,06036%70%81%88%94%96%98%99%99%100%AABBBCCCCCABC分类举例(续)ABC分类汇总表类别物资代码种类百分比每类价值价值百分比AN-15,X-2320%49,20070%BG-11,U-6,X-3030%16,80024%CV-90,Z-83H-40,K-9,W-250%4,0606%ABC分类的运用A类物资严密控制,包括最完整、精确的记录,最高的作业优先权,高层管理人员经常检查,小心精确地确定订货量和订货点,紧密的跟踪措施,使库存时间最短。B类物资正常控制,包括做记录和固定时间的检查;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赋予较高的优先权;可按经济批量定货。C类物资简单控制,如设立简单的记录或不设立记录,可通过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盘存来补充大量的库存,给予最低的优先作业次序等第二节确定型需求库存控制模型一、与模型有关的概念1、需求库存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随着需求的发生,库存将减少。根据需求的时间特征,可将需求分为连续性需求和间断性需求。前者,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连续地发生,库存也连续地减少;后者,需求发生的时间极短,可以看作瞬时发生,库存变化是跳跃式地减少。根据需求的数量特征,可将需求分为确定性需求和随机性需求。确定性需求中,需求发生的时间和数量是确定的。如生产中对各种物料的需求,或在合同环境下对商品的需求,一般都是确定性需求。在随机性需求中,需求发生的时间或数量是不确定的。对于随机性需求,要了解需求发生时间和数量的统计规律性。2、补充通过补充来弥补因需求而减少的库存。没有补充,或补充不足、不及时,当库存耗尽时,就无法满足新的需求。从开始订货到补充库存的实现需要经历一段时间,即订货提前期。对库存问题进行研究的目的是给出一个存储策略,用以回答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库存进行补充,什么时间补充,补充多少。3、费用在库存研究中,常以费用标准来评价和优选存储策略。常考虑的费用项目包括:库存费:维持库存所必需的费用。包括利息、折旧、税收、保险、老化和变质损失、损坏和被偷窃损失以及仓库费用等。这部分费用与物品价值和平均库存量有关。订货费用:它是订货与收到货品的成本,包括准备发货单费用、运输费用、检验费用等。它与发生的订货次数有关。缺货损失费用:它反映了由于需求大于持有的库存供应量时,失去的销售损失、信誉损失以及使生产过程中断造成的损失。购买费用:所采购物品的价值。残值:在不再需要库存时剩余产品的价值。主要针对单周期库存。残值代表该产品对于公司的处理价值。如果处理产品发生了费用,可能会出现负残值。确定性需求库存控制模型即需求发生的时间和数量是确定的。可分为单周期和多周期。对于单周期,很简单。在单一周期内需求多少
本文标题:8库存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36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