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概论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环境问题自古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但其严重化始于近代。尤其是在上个世纪,随着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社会财富迅速膨胀。事实上,大量投入于生产中的能源、资源并未转化为最终产品,而是转化为废弃物排入自然环境中继而生成污染物。世界上许多国家因经济高速发展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举世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问题已由局部性、区域性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最大隐患。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概论1989年在总结工业污染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共同努力下,清洁生产正式走上了国际化的推行道路。清洁生产是国际社会在工业污染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污染预防和控制战略,随着清洁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定义一再更新,其内容又逐步扩展到服务、产品、消费等方面,其原则和方法已经融合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各方面:不仅广泛应用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而且还延伸到技术改造、生产管理、经济结构调整、环保产业、环境贸易和法制建设等领域,并开始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1、清洁生产的定义与内涵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性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效率,减降低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废物和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对产品,降低产品生命周期,即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对服务,要求将预防性的环境战略结合到服务的设计和所提供服务的活动场所中。”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促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这两个定义虽然表达不同,但是内涵是一致的。《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借鉴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表达更加具体、更加明确、便于理解。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从清洁生产的定义可以看出,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改进设计,在工艺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生产的产品不危害人体健康,不对环境造成危害,能够回收的产品要易于回收;(2)使用清洁能源,并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替代毒性、危害严重的原料;(3)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技术与设备;(4)综合利用,包括废渣综合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废物回收利用;(5)改善管理,包括原料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现场环境管理等。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原则:(1)减量化原则,即资源消耗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最小;(2)资源化原则,即“三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3)再利用原则,即对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4)无害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3、清洁生产的特点(1)战略性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作为战略,它有理论基础、技术内涵、实施工具、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2)预防性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实质是预防污染。(3)综合性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完善管理。一、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4)统一性传统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不能有机结合;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5)持续性清洁生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创新,清洁生产应当有更高的目标。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我国清洁生产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3年到1992年,为清洁生产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为清洁生产的试点阶段;第三阶段,从2003年到开始进入依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阶段。1、形成阶段(1983—1992)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清洁生产从萌芽状逐步发展到理念的形成,并作为环境与发展的对策。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1983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经委《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国发[1983]20号),这个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体现了清洁生产的思想。提出“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时,要把防治工业污染作为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提出技术改造方案要做到:“采用能够使资源能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新工艺,代替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落后工艺;采用无污染、少污染、低噪声、节约资源能源的新型设备,代替那些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能源的陈旧设备;采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原料,代替剧毒有害原料;采用合理的产品结构,发展对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新产品,并搞好工业产品的高度,使其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税收、表彰奖励等。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1985年国务院批转原国家经委《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发[1985]117号),这是指导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家设立综合利用奖等。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推行清洁生产的行动计划后,清洁生产的理念和方法开始引入我国,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始研究如何在我国推行清洁生产。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1992年原国家环保局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召开了我国第一次清洁生产研讨会。1992年10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党中央批准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提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技术起点要高,尽量采用能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清洁生产作为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对策之一。我国从1992年开始推行清洁生产,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以及外国专家的协助下,启动和实践了一系列推进清洁生产的项目,清洁生产从概念、理论到实践在中国广为传播。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2、试点阶段(1993—2002)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清洁生产从战略到实践,取得重大进展。(1)确定清洁生产在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地位;(2)将清洁生产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3)加大立法进程;(4)研究制定促进清洁生产的政策;(5)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6)开展示范试点;(7)开展清洁生产宣传培训和审核;(8)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1993年10月,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保局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上,会议提出:工业污染污防治要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明确了清洁生产在我国工业污染防治中的地位,标志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的开始。199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专门设立了“开展清洁生产和生产绿色产品”这一领域,将清洁生产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和1996年修订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均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1996年8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严禁采取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1997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局下发《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1998年11月,国务院(第235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实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的通知》,选择10个试点城市和5个行业开展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明确指出: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将《清洁生产促进法》列入九届全国人大立法计划。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基本实现工业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会议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这标志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将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这也是清洁生产10年来最重要和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3、依法全面推行阶段(2003—)200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11个部委《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2004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清洁生产跨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使清洁生产工作更具体化、规范化、法制化。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2005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三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开发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技术与装备,为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2005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对污染行业和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排污控制。依法对污染物排放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当前要重点加强对电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印染、食品、造纸等重污染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推进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以及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建立。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环境保护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明确提出:“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的要求,把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标志着我国推行清洁生产从此进入依法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新阶段,预示着推行清洁生产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二、我国清洁生产形成与发展过程2005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本文标题:清洁生产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4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