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18 设备的定修管理(倪瑞龙 梅挺毅 刘春文)
设备的定修管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倪瑞龙梅挺毅刘春文目录设备定修概述定修分类发电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定修的业务流程优化检修简述优化检修策略简述基于发电厂特点的检修策略检修质量受控定修实施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和使用设备定修概述设备定修的定义: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原则,按照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在确保检修间隔内的设备能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做到使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能源和劳动力消耗最少,是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方式。设备定修的特征:1、设备定修是在设备点检、预防检修的条件下进行;2、设备定修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3、定修项目的动态管理是设备定修的主要特征;4、设备定修要求所有检修项目的检修质量受控;5、设备定修要求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定修分类设备定修按检修时间的长短分类年度检修(简称年修):指检修周期较长(一般在一年以上)、检修日期较长(一般为几十天)的停机检修。点检基础上的检修(简称定修):对主要生产流程中的设备,按点检结果或轮换检修计划安排所进行的检修称为定修。定修一般用于不影响连续生产系统停用或出力降低的附属设备或系统上,其检修时间较短,检修内容包括更换备品配件、解体进行定期精密点检、定期维护、预防性检查和测试、技术诊断和技术监督的需要所安排的解体检修、较大的缺陷转为定修项目。定修项目安排在月度计划中。平日小修理(一般称为日修):对设备进行小修理的项目。定修管理包括:定修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定修的实绩记录和分析、定修项目的质量监控管理。定修分类设备定修按检修性质分类定期检修(TBM):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磨损和老化的统计规律,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的备件及材料等的检修方式。改进性检修(PAM):指对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按照当前设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改造,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缺陷,以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可用率,并结合检修过程实施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CBM):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故障检修(RTF):是指设备在发生故障或其它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检修。节日检修:在电网允许下,利用节假日进行的D级检修。发电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对发电设备检修的要求:1、尽量减少检修次数;2、缩短检修时间和减少检修项目;年修模型:年修模型是发电设备年度检修中各种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为了使发电机组的年度检修有一个规范,点检定修管理明确了对每台发电设备必须有一个各种不同等级的年修循环周期的排列组合,称为年修模型。我国行业标准规定发电机组检修分为A、B、C、D四个等级:1、A级检修时间最长,相当过去的大修。2、B级检修时间比A级短,相当于过去的中修。3、C级检修时间比B级短,相当于过去的小修。4、D级检修时间最短,一般为1周左右,最多不超过15天。发电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不同容量机组典型年修模型)发电设备类别机组的年度检修等级安排年修模型新设备投产后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第8年600MW(进口)ACCCBCCCACCCBCCC600MW(国产)ACCBCCACACCBCC300MW(国产)ACCBCCACACCBCC200MW(国产)ACCCACBCACBC125MW(国产)ACCCACBCACBC发电厂主设备的年修模型(年修标准项目机组的检修停用时间)机组容量P(MW)各种检修等级的停用时间(天)A级检修B级检修C级检修D级检修100≤p<20032~3814~229~125~7200≤p<30045~4825~3214~167~9300≤p<50050~5825~3418~229~12500≤p<75060~6830~4520~269~12750≤p<100070~8035~5026~309~15定修的业务流程定修工作业务流程图: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管理标准定修计划开工前准备落实安措工作开始实施监质现场确认工作总结工作结束系统恢复设备修前记录设备异动和改进检修实绩记录设备动态管理定修实施(定修计划的编制)年修计划编制:A类设备年修项目确定和编制的A级检修项目,新建发电企业可先执行行业标准推荐的项目,以后再按动态管理结果,完善自己的标准;B类设备一般不参加年修,如需在年修中列入,由可单独编制一个B类设备年修计划表。年度检修中的精密点检(包括技术监督、定期试验和检测等)项目,可单独编制年度精密点检计划。每年8月份以前,应完成次年度的年修计划。月修计划的编制内容如下:精密点检项目;因劣化倾向管理需要,需定期停役,并要有检修、维护人员配合的检测项目;较大的设备维护项目;检修周期已到的轮流检修项目;安全措施、反事故措施、技术改造等特殊项目。周计划的编制周计划一般根据月修计划分解到每周,第周五上午下达维修班组,此项工作也可由基层维护队伍自行编制。定修实施(定修实施注意的事项)经济评估贯穿于整个设备管理体系做好定修项目的动态管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是定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A类设备经济评估表:部件名称:采用方案寿命周期系数m检修费用n(含人工费/每年)由于后期磨损引起的经济下降(F)/每年总费用H优化检修简述发电设备优化检修的概念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以“管”为主的策略,针对发电设备的特点制订出在套策略,最终形成一套优化检修的模式,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设备定修策略是对庞大的生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分类,确定这些设备应该采用何种检修方式,使发电企业的设备检修逐步形成一套融定期检修、状态检修、改进性检修和故障检修为一体的优化检修模式。设备分类: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电力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C类设备:是指发电生产系统中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优化检修简述设备类型检修方式计划安排备注A类设备定期检修年度检修检修周期可以视状态诊断、劣化倾向管理的结果予以调整B类设备状态检修年度或日常当经过几次状态检修后,确认其检修周期的规律后,可以改为同期性检修C类设备故障检修日常设备动态管理结果,需要改进的设备改进性检修A类列入年度的特殊项目,B类可安排在平时基于发电厂特点的检修策略(A类设备的检修策略)A类设备一般均以参加年修的方式安排检修,以预防检修为主要检修方式,并结合日常点检管理、劣化倾向管理和状态检测的结果制订设备的检修周期,根据设备的具体状况和寿命来安排;鉴于A类设备的特点,电厂对A类设备的管理力量的投入、资金的投运和占用等均要向它倾斜;A类设备为了明确每次年修中的检修项目,可编制年修项目(滚动)表;A类设备年修项目的动态管理(体现PDCA循环);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明确提出要逐步扩大状态检修的比例,A类设备从整体上是执行定期的预防性检修,只是在项目上根据设备状态上作必要的调整,而B类设备则要尽可能实施状态检修。基于发电厂特点的检修策略(B类设备的检修策略)在该设备的备用设备受控的前提下,B类设备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检修,而不会构成对机组出力的影响。故多数电厂提出对B类设备采用状态检修的策略。B类设备实施状态检修的关键是对该设备进行了多次(两次以上)的跟踪的劣化倾向管理,即已掌握的控制了该设备的规律。扩大B类设备状态检修比例:要规划并落实拟实施状态检修设备的全过程劣化管理工作,包括精密点检的力量配备;维护力量配合,运行方式配合等。要转变观念,尤其是企业的各级设备管理的领导人员,要为推动该项工作创造外部环境。新建电厂要在设计上为B类设备实施状态检修创造条件。基于发电厂特点的检修策略(C类设备的检修策略)C类设备的损坏或发电缺陷,不会对连续生产系统构成任何威胁。既不会造成机组停役,也不会降低出力。研究C类设备检修策略时考虑下列意见:在做好经济评估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实行新厂新机制的电厂,C类设备宜采用市场化办法(即由对外单位承包),由维护队伍实施日常维护和检修。C类设备原则上采用故障检修的检修策略。但对价值比较昂贵的设备,点检员应在投产初期掌握其规律,主要是以经济评估方法确认采用何种检修策略。由于C类设备的日常点检在点检优化中已考虑由维护人员承担,因此其检修计划和有关事宜,点检员在管理策略上重点放在宏观目标管理和经济管理上。检修质量受控(概述)以A/B级年修为例,检修质量是否受控应从能否达到下列要求进行评价:严格执行与设备检修作业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检修作业文件包;质量监控点(H点、W点)在检修全过程受到监控,并达到要求;更换上去的所有备品配件的质量经过检验,符合设计要求;按规定要求完成了所有精密点检项目(包括技术监督、定期测试等),对精密点检结晶果确认的被检查项目,能使机组在至下次年修周期内不会发生问题(包括发现问题后,采取了本应的措施,并经专家鉴定可以在周期内得到控制的项目);设备在分部试运转中的所有设备的运行技术管理值符合设备技术标准的规定;检修后的试验表明机组效率和有关指标均达到设计值要求;机组在两次年修周期内,未发生检修质量问题而产生的非计划停运。检修质量受控(质量受控管理的若干问题)对下达给检修承包商的检修作业文件包,应使用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等工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宜多头管理,各行其是,使作业方疲于奔联系。文件包不能只是管理人员使用,一定要让具体工作人员了解、知道,并随时可以查阅和对照,让使用者感到方便和有实用价值是检修作业文件包好坏的衡量标准;提高文件包的标准化水平。可以在完善内容、图纸、资料基础上,配置有关生动形象的图片,对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比较规范的印刷品出现;加强检修监理,是提高检修质量的关键;在年修中,加强所有A类设备的精密点检(包括技术监督、定期试验和有关性能测试)力度。对曾经发生过问题的部件,除了按DL/T838-2003有关规定检查外,应该视日常点检结果扩大抽检范围和增加取样部位等工作。检修质量受控(创建现代化的检修队伍)在发电设备推进点检定修管理的同时,应推进电力检修队伍的改革,并向现代化的检修队伍转变,建议如下:观念转变是创建现代化检修队伍的首要任务;加快人才素质的提升;提高电力检修企业的科技含量;要从传统的单一的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强调市场战略和经营策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运用低成本扩张战略,把企业做强做大,树立品牌意识;建立以人为本、团结奋进的,具有强烈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是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工作。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和使用(概述)检修作业文件包(以下简称文件包)的编写对象是设备,而不是检修过程。文件包必须贯彻全过程动态管理原则,其内涵包括工作任务、修前准备、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工序)、精密点检(试验)、技术记录、质量监控、检修总结、动态管理等全过程。每一台设备都要有相应的文件包。同类型设备的控制、测量、保护装置元件,其装置地点作用相同可使用一个文件包,但每一个装置或元件应使用单独的检修技术记录卡。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和使用(文件包的内涵)检修文件包清单一般放在文件包的首页,它罗列文件包的所有文件目录,在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检修实际工作需要选用其中全部或部分。检修工作任务单是检修工作的依据,它规定了检修计划来源、费用渠道、工作许可方式和条件、检修工作内容和特殊安全措施等。修前准备工作量较大的检修项目应履行修前准备的工作程序,一般项目只需履行检修工作任务单;修前准备的主要内容是:作业条件已经具备、安全措施符合实际情况、专用工具已经齐全以及检修项目的图纸资料、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工序卡)准备齐全。检修作业文件包的编写和使用(文件包的内涵)
本文标题:18 设备的定修管理(倪瑞龙 梅挺毅 刘春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4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