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绿色建筑——清洁生产导论课程作业
绿色建筑《清洁生产导论》课程作业建筑城规学院胡涛李洁莲吴斯妤何昕雨刘国阳张廷昊马宇驰付茹刘丹萍张诗洁123涵义发展认证设计理念误区45案例61涵义建筑无害利用自然回归自然生态平衡持续生态建筑•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室内布局十分合理123456基本涵义可S不损害听力减少噪声源声问题W传统空调系统的弊端人体总体热平衡及局部当地气候温度问题O引进日光易观看、易控制根据时间地点变化日光照明问题T空气流动空气洁净程度室内空气污染物空气质量室内环境少量玻璃,减少太阳热量的吸收,光照达到最佳绿色屋顶缓解了热岛效应和雨水溢流,为大楼内的灰水和黑水处理设备积攒水源冰蓄冷系统缓存电量热回收转轮回收能量点击输入内容内容点击输入内容内容纽约新学院中心大楼绿色环境的地域主义自然通风室外环境台湾金门港客运服务中心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内容用回收的旧电线杆建造的房子2发展美国20C60S中东70S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世界绿色建筑的简要发展历程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欧洲1980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美国1987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英国1990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此后世界各地开始出台绿色建筑标准。截止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标准,绿色建筑未来在世界舞台上将会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英国香港美国台湾•1993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师协会•1996年•香港推出绿色建筑标准•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1999年•台湾推出绿色建筑标准加拿大•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世界绿色建筑的简要发展历程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1.现状2.发展3.未来12.5%30%73%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5%建材能耗建筑总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建筑总能耗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耗能高达73%~77%。技术上带来的损耗现状发展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能源利用率仅为33%,落后发达国家20年.法案实施组织历史趋势成果92年以来,开始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史《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法案绿色建筑创新奖,绿色建筑星级认证实施成立了绿色建筑和节能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截至到2011年底,已建造,2647栋建筑,3488万平方米成果中国绿色建筑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趋势123456发展中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面积大幅提升未来绿色建筑理念未来绿色建筑中国绿色建筑进入规模化发展时代,“十二五”期间,计划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如高成本绿色技术实施不理想、绿色物业管理脱节、少数常用绿色建技术由于存在缺陷并未运行。“城镇化要转向新型城镇化,就意味着作为城镇化最基本的细胞——人类的住房必须要更新形式,从传统建筑转向绿色建筑。未来,必须把节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的新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认证认证标准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的建立和发展USGBCLEED认证标准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中国绿色建筑认证。。。123456绿色建筑的认证USGBCLEED认证体系的发展和主要内容中国绿色建筑认证。。。SW特点USGBC成立于1993年的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reenBuildingCouncil)是世界上较早推动绿色建筑的组织之一。它是随着国际环保浪潮而产生的,其宗旨是整合建筑业各机构、推动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引导绿色建筑的市场机制、推广并教育建筑业主、建筑师、建造师的绿色实践。USGBC成立以后及建立并推行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目前该体系是被评价为最完善最具有影响力的评估体系。第三方认证非利润非政府组织自愿参加组织和认证委员会基础会员制驱动投票制不断更新版本SW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内容点击输入点击输入内容LEEDLEED认证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颁发,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和最具实践性的绿色建筑评分体系。该系统将帮助项目团队明确绿色建筑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策略,使项目在能源消耗、室内空气质量、生态、环保等方面达到国际认证体系LEED的指标和标准,为项目今后的用户提供高质量、低维护、健康舒适的办公和居住环境。从而增强项目和组织的市场竞争力,使得投资商获得丰富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SW认证过程认证等级认证标准S认证具体内容认证标准选址与交通LEED社区开发选址敏感性土地保护优良交通可达。。。SW三星等级检验集团中国绿色建筑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在中国唯一授权的LEED认证审核机构,为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认证咨询服务。同时,必维也负责项目LEED申请的检查与审查,截止至今必维已先后完成了全球1200个项目的LEED认证咨询及审核服务,全球排名第一。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中国绿色建筑技术中心为中国及亚洲客户提供美国LEED认证及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咨询服务。该技术中心拥有各个专业的技术专家(建筑、结构、暖通、机电和消防等),以高尖端的软件系统作为后台支持,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协助业主成就节能、高效的绿色建筑。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三星)认证咨询绿色建筑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主要针对项目的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主要针对项目的施工阶段及运营情况,整个认证体系分为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4设计理念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韩国GoOnJai住宅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澳大利亚keast公园休息亭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E+GreenHome绿色生态住宅具体要求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绿色建筑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5误区“绿色建筑”一定是高成本?在楼盘销售以广告轰炸和概念炒作盛行的年代,“绿色建筑”也毫无例外地成为房地产商们朗朗上口的新词儿,以至于让人们误以为绿色建筑就是高档建筑。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并不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就是绿色的,要突破这样的认识误区。把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道路定位在高端、贵族化,不会取得成功;事实证明把发展道路确定为中国式、普通老百姓式、适用技术式,绿色建筑才能健康发展。绿色建筑仅局限于新建筑?中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把大量既有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工作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建筑仍是耗能大户。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中国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既有建筑从楼上到楼下都是一条管道供热。供热技术上已经有所突破,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在每个散热片上装一个计量表,成本低,非常适合中国的计量改造。这使得供热也像供水、供电一样,是严格计量的,是可以调控的。绿色建筑”会对园林、绿地面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绿色建筑”是生态住宅、节能建筑、环保住宅、健康住宅的和谐统一体。绿色建筑并不是以绿化为主体.建筑节能只是政府的职责?最新规定,凡是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必须达到建筑节能的最低标准,一定要应用建筑节能的标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不管哪个公司或机构建造,都必须是节能的绿色建筑,这需要政府去实施,也需要广大市民关心监督。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应进入寻常百姓家。要让老百姓知道什么是绿色建筑,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如果老百姓都能关注到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有了市场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6案例绿色建筑案例BIG设计的阿塞拜疆Zira岛总体规划123涵义发展认证设计理念误区45案例6回顾Thankyou!
本文标题:绿色建筑——清洁生产导论课程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5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