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全员设备管理第一、设备一、设备的概念设备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有形固定资产的总称。二设备的分类1、按用途分类1)、生产工艺设备2)、辅助生产设备3)、科研试验设备4)、办公设备5)、生活福利设备2、按程度分类1)、关键设备2)、主要设备3)、一般设备3、按适用范围分类1)、通用设备2)、专用设备3、设备在企业中的地位1)、机器设备是现代企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企业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马克思曾形象地把机器设备称之为“生产的骨骼和肌肉脉管系统”2)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体。3)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局。4)提升设备的技术水平是企业技术进步的一项主要内容。第二、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伴随近代大工业生产的出现而诞生,发展而发展。设备管理是指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改造、报废直至更新)的全过程管理。1、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1)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依靠机器体系进行生产生产中各环节和工艺要求严格地衔接、配合,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主要靠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来保持,只有加强设备,正确地操作使用、精心地维护保养、进行设备的状态检测、科学地修理改造保持设备的良好的技术状态,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运行。2)设备管理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是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如果生产设备特别是关键设备的技术状态不良、严重失修,必然造成产品的质量下降甚至废品成堆。3)设备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产品优质高产、价廉物美有赖于设备,而且产品原材料、能源的消耗,维修费用的摊销都和设备直接相关,加强设备管理是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4)设备管理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设备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是导致发生设备事故和人身伤害,排放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粉尘,污染环境的重要原因,加强设备管理是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前提。5)设备管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不断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先进的装置和检测设备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2、设备管理的特点1)技术性。设备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包含机械、电子、液压、光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的技术知识,2)综合性。包含了多种专门技术知识,是多种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组织管理三者的综合应用。是对设备一生各阶段管理的综合。涉及物资准备、设计制造、计划调度、劳动组织、质量控制、经济核算等许多方面的业务,汇集了企业多项专业管理知识。3)随机性。为减少突发故障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损失和干扰,设备管理必须具备应付突发故障、承担意外突击任务的能力。这要求设备管理部门信息渠道畅通,器材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指挥灵活,人员作风过硬,业务技术精通,能够随时为现场提供服务,为生产排忧解难。4)全员性。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广大职工参加管理的积极性,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以设备管理迫切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建立从上到下所有员工积极参与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管理体系,才能真正搞好设备管理工作。第三、设备管理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机器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进步。与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相适应,设备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所谓事后维修是指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损坏之后才进行维修。主要在18世纪后期。2、预防性定期维修阶段为防止意外故障而预先计划安排的修理。主要在20世纪,在这个阶段中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维修体系,一是前苏联的“计划预修制”另一个是美国的“预防维修制”3、综合管理阶段重视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尤其是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管理,强调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发挥维修专业人员的作用。第四、全员设备管理一、全员生产维修(即TPM:预防维修、生产维修、维修性工程)其定义为:1、以达到设备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2、确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全系统的预防维修。3、涉及设备的计划部门、使用部门、维修部门等所有部门。4、从领导者到一线员工全体参加。5、通过小组自主活动推进PM(预防维修)二、TPM的特点1、全效率——追求设备的经济性,是“能盈利的PM”。TPM的目标是使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能有效地开动,消除由突发故障引起的停机损失。即设备的产品质量、产量提高、成本降低,保证如期交货,同时搞好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用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果产出,达到费用与效果比值的优化。2、全系统——包括设备设计制造阶段的维修预防,设备投入使用后的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对设备一生进行全过程管理。3、全员参与——设备管理不仅涉及维修部门,也涉及计划、使用等所有部门。不仅与维修人员有关,从企业领导到一线员工都要参加,尤其是操作者的自主维修更为重要。第五、设备的前期管理1、做好设备的规划和选型工作,加强可行性的论证,不但要考虑设备的功能必须满足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要求。2、购置进口设备时,除了认真做好选型外,应同时索取、购置必要的维修资料和备件。3、在设备到货前,应及早做好安装、试车准备工作。4设备到货后,及早开箱检验和安装调试,发现数量短缺和质量问题,应在索赔期内提出索赔。5、企业应组织设备管理和使用人员参加自制设备的设计方案、检验和技术鉴定,设备验收时应有完整的技术资料。6、设备制造厂与用户之间应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通过改进设计,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可靠性和维修性。第六、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管理一、设备的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操作工人的积极性设备是由工人操作和使用的,不断提高职工爱护设备的自觉性和责任心是企业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合理配置设备根据自己的生产工艺特点和要求,合理选配各种类型的设备,使他们都充分发挥效能,使设备能力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配备合格的操作者要根据设备的技术要求和复杂程度,配备相应的工种和胜任的操作者,并根据设备性能、精度、适用范围和工作条件安排相应的加工任务和工作负荷,确保生产任务的正常进行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1、制定设备使用程序2、制定设备操作维护规程3、建立设备使用责任制4、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开展维护竞赛评比活动二、设备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技术资料的编制对操作工的技术培训和配备必须的检查及维护使用仪器工具全面检查设备的安装、精度、性能及安全装置向操作者点交设备附件等,三、使用设备的“三好”、“四会”、和“五项纪律”1、“三好”就是操作者应管好、用好、修好设备2、“四会”是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3、“五项纪律”是:1)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3)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4)遵守交接班制度。5)发现异常,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三、设备的维护管理1、设备的日常维护日常维护包括每班维护和周末维护两种,由操作者负责进行.班维护必须做到:班前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按规定加油润滑,正确使用设备,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周末维护主要是:在周末或节假日前对设备进行较彻底的清扫、擦拭和涂油。2、设备的定期维护设备的定期维护以操作工人为主由维修工人进行辅导,由管理部门以计划形式下达执行。其目的是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除事故隐患,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定期维护完成后应对调整、修理、更换的零件、部位及已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作出记录,并经维修工和车间技术员验收。所有在用的设备,其间隔期应根据设备类型、使用条件、损耗特点、生产环境、维护水平等来确定,3、设备的区域维护设备的区域维护又称维修工包机制。维修工承担一定生产区域内的设备维护工作,与操作工共同作好日常维护、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工作积极性和生产人员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4、设备维护的检查评比定期组织各车间对设备使用维护检查评比是推动文明生产和群众性维护活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不断提高设备完好重要措施。四、设备的润滑管理一、润滑管理的任务1、建立健全润滑管理机构,制订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定额标准和工作计划。2、设备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三过滤”(领油、转桶、加油)。3、检查设备润滑状态,解决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对润滑换油情况记录分析‘不断改善润滑状况。4、治理设备漏油,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废油回收再生利用。5、组织润滑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6、推广应用润滑新油脂、新材料,交流节约用油的方法和经验。二、设备润滑的组织和制度(一)组织机构润换管理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集中管理形式2、分散管理形式(二)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建立并实施设备润滑“五定”’“三过滤”管理制度。同时建立润滑材料管理、清洗换油冷却等制度。三、设备漏油的治理治理漏油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也是文明生产和防火的重要内容必须做好查、治、管三个环节的工作。1、查漏点、找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2、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排除和治理。治理治理漏油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措施,也是文明生产和防火的重要内容必须做好查、治、管三个环节的工作。1、查漏点、找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2、查出的问题要及时排除和治理。3、加强管理,把防漏、治漏作为基本任务,从技术和管理上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四、设备的故障管理(一)设备故障及其管理的重要性1、设备故障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如:设计制造质量、安装调试水平、使用环境条件、维护保养、操作人员素质、设备老化、腐蚀和磨损等。为减少或消灭故障,必须了解、研究故障发生的规律和机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故障发生。2、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故障停机会带来很大的损失,设备或装置局部异常会影响生产全局,甚至会因局部的机械、电器故障或泄露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加强设备的故障管理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五、设备故障的全过程管理(一)故障信息的搜集1、搜集方式2、搜集的信息内容(二)故障信息的储存(三)故障信息的统计(四)故障分析1、故障分类2、故障模式与故障机理分析(三)故障分析方法故障机理与故障模式故障应力故障机理故障模式蠕变破坏S裂纹腐蚀C磨损磨损W变形冲击I腐蚀疲劳F熔融热应力T蒸发破断故障因果图操作生产设备维修操作不当维护不良拼设备安排不当制造不良结构不合理润滑不良修理质量差零件不合格加工精度差备品备件质量差备件(六)故障处理(七)成果评价与信息反馈(八)计算机故障动态管理1、信息传递2、紧急抢修3、状态维修四、设备的事故管理1、设备事故2、设备事故的分类3、设备事故的性质责任事故质量事故自然事故4、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及处理设备事故发生后的措施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七、设备的维修管理(一)维修方式的选择1、维修方式的分类事后维修预防性维修定期维修状态维修改善维修(二)设备的计划维修1、检修计划的类别大修项修小修定期精度检查调整2、修理计划的编制年度修理计划季度修理计划月度修理计划(三)设备修理计划的实施1、修前技术准备工作2、编制、设计各种修理文件资料3、修理计划的实施检查设备修理定额修理质量的检验评定第六、状态维修的优点根据对设备状态检测与诊断获得设备异常的信息,及时安排修理,防止劣化的发展和突发故障的产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保证安全生产。状态维修提前做好人力、物力、工艺技术准备,在制定方案措施上增加灵活性与针对性。减少停机修理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停产损失和维护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状态检测提供故障参数,性能变化数据,为研究维修对策,制定检验方法,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本文标题:全员设备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09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