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突发化学中毒现场应急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ppt-Power
突发化学事故现场应急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一、关于化学危害的认识二、国内外重大化学危害事件三、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四、突发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的任务、要求与注意事项五、突发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个人防护六、突发化学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与设备一、关于化学危害的认识•截止至2002年,全世界已登记的化学物质超过4000万种,这些物质中相当一部分具有毒性,可能造成化学危害。化学毒物暴露案例每年在全世界范围持续增加,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突发、灾害性的化学危害事故在全球发生的各类灾害中占有相当的比重,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威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把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化学事故不同于一般的化学危害,它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都是突然发生、来势凶猛,在瞬时或短时间内有大量的化学危害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就要求有关部门需要做好突发性化学危害事故的预防,并提高对突发性化学危害事故处理处置的应变能力。因此,加强突发性化学危害事故的应急监测,研究其处理处置技术,是环境监测和公共卫生监测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突发化学事故的应急监测要求监测人员在事故现场,用小型、便携、简易、快速检测仪器或装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判断出化学危害物质的种类、理化特性、浓度、污染的范围及可能的危害程度,为及时、正确的处理、处置化学危害事故和制定恢复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突发化学事故的原因•技术因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自然因素雷击、地震、风灾等引起。•意外因素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生产、储存、使用和运输过程不慎泄漏造成危害。•战争因素•人为投毒二、国内外重大化学危害事件•2003年岁末,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的中国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川钻十二队的罗家十六矿井突然发生井喷,富含剧毒硫化氢的天然气汹涌喷出。这一事故带给人们的是难以磨灭的伤痛:现场救援工作共持续了近4天。事件造成65000人撤离疏散、10000人到医院就诊、2142人住院治疗、243人死亡。•2004年3月,福建建甄市130人氯气中毒;4月16日重庆市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造成7人死亡,15万人疏散•2005年,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164起,死亡229人•2007年,我国重大职业中毒事故(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39起,涉及188人中毒,死亡76人,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病死率高达40.43%。中毒致死例数居首位的化学物质为硫化氢,死亡27例,死亡率为39.71%。•2008年8月26日,广西广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爆炸引发的火灾导致车间内装有甲醇、乙炔、醋酸乙烯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储罐发生爆炸。事故还造成周围3公里范围内18个村屯和广维集团生活区的11500名群众紧急疏散,共造成20人死亡;是一起近10年来全国范围内伤亡最严重的化工事故。三、应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建立了国家应急机制和工作体系•法制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起草和编制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总体预案(1件)专项预案(25件)部门预案(80件)•推动地方的预案编制工作山东省应急救援体系建设•2006年,省职防院被国家指定为省级化学事故医疗救治基地,负责我省及周边地区化学事故事故的应急救援•山东省设于应急预案的制订:山东省突发化学事故事故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山东省职防院化学事故应急预案、山东省职防院化学事故应急检测实施细则、山东省职防院化学事故医疗救治实施细则等14个应急预案。•建立应急专家库;•成立中毒救治队伍•应急检测设备的配置•解毒药物储备工作•毒物及中毒数据库建设•启动了中毒现场救援工作平台建设•开展中毒应急处理控制的技术研究工作四、突发化学事故应急检测的任务、要求与注意事项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监测,在突发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十分重要,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查明泄漏毒物的状况,可为控制事故的态势提供决策依据。•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任务:及时查明造成化学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即定性检测。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和浓度分布情况.有条件时可查明导致化学事故的客观条件根据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分布情况.确定不同程度污染区的边界.并进行标志。•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要求1准确:准确查明造成化学事故的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对未知毒物和己知毒物在事故过程中相互作用而成为新的危险源的检测要慎之又慎。2快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报知监测结果.为及时处置事故提供科学依据.通常,对事故预警所用监测方法的要求是快速显示分析结果:但在事故平息后为查明其原因则常常采用多种手段取证,此时注重的是分析结果的精确性而不是时间.3灵敏:监测方法要灵敏即能发现低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快速地反映事故因素的变化。4简便:采用的监测手段应当简捷。可根据监测时机.监测地点和监测人员确定所用的监测手段及仪器的简便程度。通常,实施现场快速监测时,应选用较简便的仪器。•注意事项1.注意个人防护: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不同于一般的环境监测,参加监测的人员必须考虑自身防护问题,否则不但监测不到数据.而且有可能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如1999年12月某地发生环氧乙烷泄漏事故.参加现场监测和救援的人员因穿戴防护器材不当,受到环氧乙烷的毒害,造成数十人中毒。因此,化学事故应急监测中的个人防护问题应引起监测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务必做到预先有准备,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以保证顺利完成应急监测任务和自身安全。2.注意化学因子多重性:在化学事故应急检测中,如有燃烧或爆炸,现成的化学毒物有可能不只是一种。因此检出一种有毒危险品,仍不能过早地停止工作,要对可能出现的毒物进行更广泛的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采用一些特异性的化学测试方法,它们只能显示有没有某种或某类化学品的存在。试验的阴性结果只表明某一种特殊物质没有以显著性含量存在;而阳性结果不能说明其它有毒危险品不存在。五、化学危害应急监测中的个人防护1.个体防护装置是指为了保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现场工作人员免受化学(chemical)、生物(Biological)与放射性(radioactive&nuclear)污染危害而设计的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面护具、防护手套和呼吸用品等,以预防现场环境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隔离保护。防护对象:防护高蒸气压、可经皮肤吸收,或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气暴露;接触未知化学物(纯品或混合物);有害物浓度达到IDLH浓度(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的浓度),缺氧。防护装备: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根据容量、使用者的肺活量、活动情况等确定气瓶使用时间)、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为气密系统,防各类化学液体、气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防护手套)、防护靴(防化学防护靴)、安全帽2.个体防护装置的分级原则-A级防护适用于环境中的有毒气体(或蒸汽),或其他物质对皮肤危害不严重的环境。防护对象:为已知的气态毒性化学物质,能皮肤吸收或呼吸道危害,达到IDLH浓度,缺氧;装备:SCBA(确定防护时间)、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非气密性,防化学液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防护手套)、防护靴(防化学防护靴)、安全帽2.个体防护装置的分级原则-B级防护适用于低浓度污染环境或现场支持作业区域。防护对象:非皮肤吸收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浓度低于IDLH浓度,不缺氧。装备: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正压或负压系统,选择性空气过滤,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和危害等级)、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隔离颗粒物、少量液体喷溅)、防护手套(防化学液体渗透)、防护靴(防化学液体渗透)2.个体防护装置的分级原则-C级防护2.个体防护装置的分级原则-D级防护防护对象:适用于现场支持性作业人员.装备:衣裤相连的工作服或其他普通工作服、靴子及手套;3.应急检测人员防护原则•一级防护1.适用于进入有毒化学物品泄漏区域内进行调查、采样的工作人员;对不明毒源的事件现场救援者。2.采用A级防护。工作人员须穿着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或全封闭化学防护服,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靴和安全帽•二级防护1.适用于在有毒化学物品泄漏区域内或附近应急车辆中进行样品检测的工作人员和司机。2.采用B级防护。工作人员须穿着全面罩正压式呼吸器或头罩式化学防护服,佩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靴。3.应急检测人员防护原则•三级防护1.适用于在有毒化学物品泄漏区域外的指挥员和保障工作人员。2.采用C级防护。工作人员须佩戴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佩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靴。•工作场所内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身穿防护服、手提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的应急监测人员六、化学事故应急检测技术与设备1.非器材的检判法2.试纸法、侦检粉法3.检测管法4.化学比色法5.便携式分析仪器法、便携式现场检测箱6.传感器法7.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气体检测技术8.红外光谱法9.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包括质谱联用技术)10.其它方法•感官检测法这是最简易的监测方法。即用鼻、眼、口、皮肤等人体器官(也可称作人体生物传感器)感触被检物质的存在。如氰化物具有杏仁味、二氧化硫具有特殊的刺鼻味、含琉基的有机磷农药具有恶臭味、硝基化合物在燃烧时冒黄烟、一些化学物质如HCL能刺激眼睛流泪,酸性物质有酸味,碱性物质有苦涩味,酸碱还能刺激皮肤等。但这种方法可直接伤害监测人员,这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单靠感官检测是绝对不够的。并目对于剧毒物质绝不能用感官方法检测。1.非器材的检判法•从气味判断各种毒物都具有其特殊的气味。一旦发生化泄漏事故后,在泄漏地域或下风方向,可嗅到毒物发出的特殊气味。如氢氰酸是苦杏仁味,可嗅质浓度为1.0µg/L;光气散发出烂干草味,可嗅质量度为4.4µg/L;氯化氰为强烈刺激味,可嗅质量浓为2.5µg/L;硫化氢气体散发出臭鸡蛋味等。•植物检测法检测植物表皮的损伤也足一种简易的监测方法,现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有些植物对某些大气污染很敏感,如人能闻到二氧化硫气味的浓度为l-19ppm,在感到明显刺激如引起咳嗽、流泪等其浓度为10-20ppm;而有些敏感植物在0..3-0.5ppm时,在叶片上就会出现肉眼能见的伤斑。HF污染叶片后其伤斑呈环带状,分布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并逐渐向内发展。光化学烟雾使叶片背面变成银白色或古铜色,叶片正面出现一道横贯全叶的坏死带。利川植物这种特有的“症状”,可为环境污染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旁证。•动物检侧法利用动物的嗅觉或敏感性来检测有毒有害化物质,如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国外利用狗侦查毒品很共遍。美军曾训练狗来侦检化学毒剂,使其嗅觉可检出6种化学毒剂,当狗闻到微量化学毒剂时即反出不同的吠声,其检出最低浓度为0.5-1mg/L。有一些鸟类对有毒有害气体特别敏感,如在农药厂生产车间里养一种金丝鸟或雏鸡,当有微量化学物泄漏时,动物就会立即有不安的表现,以至挣扎死亡。2.试纸法、侦检粉法•试纸法把滤纸浸泡在化学试剂后晾干,裁成长条、方块等形状,装在密封的塑料袋或容器中,使用时,使被测空气通过用试剂浸泡过的滤纸,有害物质与试剂在纸上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者先将被测空气通过未浸泡试剂的滤纸,使有害物质吸附或阻留在滤纸上,然后向试纸上滴加试剂,产生颜色变化;根据产生的颜色深度与标准比色板比较,进行定量。前者多适合于能与试剂迅速起反应的气体或蒸气态有害物质;后者适用于气溶胶的测定,允许有一定的反应时间。如:氯气的联苯指示剂法。•多用途检测纸利用参加生色反应的特定化学试剂制成的检测纸,可对多种有害气体进行定性或半定量测试。该检测纸的优点是使用、携带方便,可作为有害气体定性检测的辅助手段;缺点是干扰多,易失效。检测纸的主要品种有:检测氨气的酚酞试纸、奈氏试剂试纸;检测有机磷农药的酶底物试纸;检测一氧化碳的氯化钯试纸;检测光气的二苯胺、对二甲胺基苯甲醛试纸;检测氢氰酸的醋酸铜联苯胺试纸;检测硫化氢的醋酸铅和硝酸银试纸;检测甲醛和乙醛的息夫试纸;检测二氧化氮、次氯酸、过氧化氢的邻甲苯胺和碘化钾-淀粉试纸。化学物显色试剂颜色变化一氧化碳氯化
本文标题:突发化学中毒现场应急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ppt-Power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4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