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齐都药业生产部主要内容第一章设备管理概述第二章设备运行管理第三章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四章设备的磨损与润滑管理第五章设备维修与更新改造第六章备件管理第七章工具管理第八章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设备:是组织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设备:是完成各项生产作业的基本工具,设备:是完成各项工艺技术指标的载体。——生产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基本工具第一章设备管理概述基础管理设计确认安装确认正常运行正确使用预防维修维护保养运行确认科学系统管理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性能确认1.现代设备的特征外形大型化或超小型化——传统工业部门:容量功率大型化——新材料:微型化、轻型化——生物工程:DNA超微计算机运行高速化:——超高速功能高级化:——智能化、机器人控制自动化:——PLC控制2.设备管理过程发展阶段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系统管理→综合管理设备事后维修阶段时期:工业化初期(设备简单、修理方便)特点:设备出现故障时才修理人员:从操作人员中分离出来的(专业性不强)组织:机构简单、具备基本管理制度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历史沿革:1925年美国首先提出了预防维修的概念,我国20世纪50年初期代引进计划预修制度。方针: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措施:定期检查设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优越性:避免突发事故,减少停工损失,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产量和质量。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中国特色1计划与事后修理相结合(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对一般设备事后修理。)2合理确定修理周期(根据设备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使用条件、使用强度和年限情况确定修理周期)3正确采用项目修理(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组和代替中修或几次项目修理代替大修)4修理与改造相结合(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改进或改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5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定期或定运行历程实施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维修周期)设备系统管理阶段1定期更换(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2随时维修(对维修费用高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者运用状态检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3无维修设计(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了“生产维修”的概念,强调设备系统管理,对关键设备重点维护,提高企业综合效益。设备综合管理阶段1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以工业管理工程、运筹学、质量管理、价值工程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方法,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认真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人员、机器和备件的效益。2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顶(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3运用系统工程学观点综合管理设备一生(以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把设备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改造、折旧和报废的全过程作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设备综合管理阶段---41计划与事后修理相结合(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对一般设备事后修理。)2合理确定修理周期(根据设备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使用条件、使用强度和年限情况确定修理周期)3正确采用项目修理(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项目管理,采用项目组和代替中修或几次项目修理代替大修)4修理与改造相结合(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改进或改装,延长设备使用寿命)5强调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定期或定运行历程实施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维修周期)促进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全系统”---对设备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段起就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手段予以认真考虑,既抓设备前期阶段的先天不足,又抓使用维修和改造阶段的故障分析,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设备综合管理阶段---4“全员参加”---上至企业最高领导,下到每位操作人员都参加生产维修活动。在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维修的方针是:建立以操作工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实行重点设备专门管理,避免过剩维修;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度指标;注意维修记录和资料的统计及分析。设备综合管理阶段---41)设备管理由低水平向制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程序化发展;2)由设备定期大小修、按期按时检修,向预知检修、按需检修发展。状态监测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3)由不讲究经济效益的纯维修型管理,向修、管、用并重,追求设备一生最佳效益的综合型管理发展。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4)由单一固定型维修方式,向多种维修方式、集中检修和联合检修发展。5)由单纯行政管理向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发展。6)维修技术向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和新技术发展。实行设备目标管理,重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研究,加强设备投产前的前期管理和使用中的信息反馈,努力提高设备折旧、改造和更新的决策水平以及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3设备管理的意义1)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设备管理就是要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正常的生产秩序与节奏,确保生产达到预定的产量、质量指标。2)关系到产品的成本设备管理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除了产量和质量因素外,还有设备维修费用、动力、燃料和润滑油脂消耗等费用。加强维护保养,能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节省维修费用。但过分维修,则会增加维修成本。3)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生产设备落后,设备管理不善造成的。4)关系到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设备所占的资金在固定资产中的比例一般达60%~70%左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想方设法提高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设备管理科学化是关键,设备经济管理环节应达到最佳水平,设备投资回收期是否最优、选型是否合理、设备完好率是否理想,以及设备是否适应、备件储存量是否合理、管理制度是否科学等。3设备管理的意义1)设备陈旧落后、更新慢,设备带病运转和失修的情况比较普遍,设备问题拖了企业发展的后腿。2)对生产与维修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重生产轻维修,重使用轻管理,放松基础工作的倾向仍然存在,使得设备检修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3)片面地追求产值、速度和利润指标,挤掉正常生产维修和设备大修计划,设备失修和拚设备的短期行为还是存在。4)设备管理措施不落实,设备管理专业人员不足。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做得不够。5)对设备一生管理的认识存在差距,缺少必要的手段和条件,因而还处在设备前、后半期分段管理的局面。我国设备管理薄弱环节设备年维修费用高达300多亿元,占设备原值的7%~9%,若设备管理水平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则年维修费用降至设备原值4%~6%,则每年净省100亿元。重视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是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一项迫切任务!我国设备管理经济潜力巨大4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概念:综合管理就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实现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为目标,进行设备一生管理。综合指标:设备的综合效率,是指设备完好率、主要设备可开动率、主要设备大修理实现率、主要设备利用率、主要设备有效利用率、设备维修费用率和库存各种资金周转期等七项技术经济指标的综合指标。也是反映设备的管理水平。目的: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现有设备的潜力,发展生产和搞好建设,增加社会财富服务。1)应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技术革新,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与更新,改善和提高设备素质,增强设备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检修工期,减少停机损失,降低检修成本。3)物尽其用,积极清理并调剂、利用闲置设备。4)采用新工艺积极开展旧件修复。5)大搞综合利用,节约资金支出。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什么是设备一生管理?设备一生管理,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修理、改造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必须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这是有别于只管理维修一段的传统设备管理的主要标志。•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群众管理与专业技术队伍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一生管理要注意五个方面:•向设备厂家述说需求(URS),形成设计说明(DS)•详细设计,形成设计确认(DQ)---重点确认影响产品质量、运行安全和运行成本的环节!•关注设备制造工艺、关键加工工序、主材料、仪器仪表、阀门及检测报告;•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OQ)•性能确认(PQ)•操作培训、正确操作使用。制造与使用相结合:设备管理必须走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的道路。能改造的尽量改造,该报废的就报废,需要更新的就更新。修理与改造、更新相结合:让操作人员参与设备管理是设备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设备的多少,设备复杂程度,以及设备管理工作的需要,配备适当懂技术、懂经济的设备管理人员,使企业设备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能适应企业生产的发展,并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保证设备检修质量和生产效益。群众管理与专业技术队伍管理结合:认证履行三级维护保养制度,延长设备的检修周期和使用寿命;加强设备的安全和污染防护;维护与检修相结合,保证安全生产和降低设备的维修费用。日常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设备运行管理要求分类管理效益系数管理工作程序管理保证体系全面故障管理第二章设备的运行管理设备运行管理概述高层次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设备更新、关键设备技术改造、重要设备引进、购置等中层次为实现第一层次目标所开展的组织、计划、协调落实等系列工作即生产现场设备管理,主要任务是根据生产现场运行特点有效地加强技术管理,是使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作业层分类管理A类--重点设备B类--主要设备C类--一般设备D类--次要设备1.设备运行分类管理•分类方法---选定重点设备的依据影响因素选定依据生产方面关键工序的关键设备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产量高、生产不均衡的设备质量方面对质量影响很大质量波动大一旦发生故障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成本方面能源消耗大加工产品贵重一旦发生故障,造成损失大安全方面严重影响人身安全空调设备发生过故障,对周围环境及作业有影响维修方面技术复杂程度大备件供应困难、且价格昂贵容易出故障,且维修难度大•分类方法---设备评分表项目评分标准评价标准发生故障时对其他设备的影响程度5影响全车间3影响局部1只影向设备本身发生故障时有无代用设备5无,直接影响全车间生产计划3有,但代用设备影响车间生产1有,对生产基本无影响故障修理难易程度5难度大,备件须向国外订购3难度较大,备件订购周期长1难度较小,备件易得发生故障时对人身和环境的影响5发生故障易爆,引发火灾3抢修时需停止周围设备1无特殊影响设备价值5原值≥20万元3原值3~20万元1原值≤3万元A类--重点设备,每年检修1~2次,每月检查维护4次以上,按规定检测完好率95%以上。B类--主要设备,每年检修1~2次,每月检查维护2次以上,按规定检测完好率90%以上C类--一般设备,每年检修1次,每月维护1~2次,按规定检测完好率87%以上。D类--次要设备,同C类设备分类管理要求•不同类型设备日常管理标准类别日常点检定期点检日常保养一级保养凭证操作故障率故障分析A√按高标准检查合格率100%检查合格率95%严格定人定机检查合格率100%≤1分析摸索维修规律B×按一般要求检查合格率95%检查合格率90%定人定机检查合格率95%≤1.5一般分析C××检查合格率90%检查合格率85%定人定机检查合格率90%≤2.5×D××定人清洁保养定期保养×≤3ו不同类型设备的维修对策类别方针大修预修改善性维修维修记录维修力量配备A重
本文标题:设备管理基础(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6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