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02章企业生产运营原理
2.1生产运营活动2.2生产系统2.3生产过程2.4生产类型2.5制造环境2.6生产管理2.7本章小结思考练习题生产经营活动:制定经营方针和目标:技术活动:供应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财务活动:这些活动相互依存和制约2.1企业生产活动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把生产要素(主要是原材料)转换成产品的转换过程,从而创造价值和增加价值。组成:由一系列的生产作业(或工序)组成,相继在多个工作地或生产设备上进行。运输:生产要素或加工对象在工作地或生产设备之间移动,是生产过程的必要活动。等待:由于转换和运输之间不平衡而产生,包括库存、自然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停滞。生产过程(转换)生产转换形态转换时间转换场所转换生产要素生产对象劳动力生产手段生产财富有形产品无形服务效用价值输入(投入)输出(产出)反馈形态时间场所效用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体现出转换、运输和等待3项基本活动。从原材料投入开始,经历生产各阶段,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和场地,最后形成产品(半成品或成品)的物流过程伴随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这里包含了基本生产、辅助生产和生产服务等过程。2.2生产系统1)生产系统功能目标用户对产品的要求:6个方面:品种款式、质量、数量、价格、服务和交货期。产品对生产系统的要求:产品把用户对它的要求和企业竞争战略的要求转化为对生产系统的要求创新、质量、弹性(应变能力)、成本、继承性(刚性)和按期交货。生产系统的功能目标:创新、弹性和继承性(刚性):由外部环境提出的,是使系统适应环境要求的功能;质量、成本和按期交货:按照生产过程运行规律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所体现的功能。2)生产系统结构生产系统的功能决定于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生产系统的结构是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关系的表现形式。生两类产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生产系统的结构化要素:指生产系统中的硬件及其组合关系,是构成生产系统主体框架的“技术”要素,主要包含:生产技术(technology):即生产工艺特征、生产设备构成、生产技术水平等。生产设施(facility):即生产设施的规模、设施的布局、工作地的装备和布置等。生产能力(capacity):即生产能力的特性、生产能力大小、生产能力的弹性等。生产系统的集成(integration):即系统的集成范围、系统集成的方向、系统与外部的协作关系等。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要素:指在生产系统中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性要素或“管理”要素,包括:人员组织:即人员的素质特点、人员的管理政策、组织机构等。生产计划:即计划类型、计划编制方法和关键技术。生产库存:即库存类型、库存量、库存控制方式。质量管理:即质量检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生产系统中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要素有其各自的作用:结构化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非结构化要素的内容及其组合形式决定生产系统的运行机制。具有某种结构形式的生产系统要求一定的运行机制与之相匹配,系统才能顺利运转,充分发挥其功能。生产系统的结构形式对系统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设计生产系统时首先应根据所需的功能选择结构化要素及其组合形式,形成一定的系统结构,进而根据系统对运行机制的要求选择非结构化要素及其组合形式,即管理模式。2.3生产过程为一个系统,工业企业作的基本活动是供、产、销;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合格的工业产品,创造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增加价值,并作为商品出售满足社会需求。生产活动是工业企业的根本活动:企业必须以销售为目标,以生产为中心,协同企业内部其他活动来保证整个企业系统有效地运转。生产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1)生产过程的基本组成狭义的生产过程: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使之转化为成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运行过程。广义生产过程:指企业生产过程。企业生产过程:包含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服务等企业范围内全部生产活动协调配合的运行过程产品生产过程:由一系列生产环节所组成,一般包含加工制造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和停歇过程等。有一些产品生产过程中还包含自然过程。2)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生产管理的对象是生产过程: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以合理的消耗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原则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空间上的连续性、时间上的连续性生产过程的平行性:指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并行交叉作业。对产品的生产周期有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指企业的生产任务从投料到最后完工能够按预定计划均衡地完成。避免前松后紧,突击加班等现象。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指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生产能力要保持适当比例,使其与承担生产任务所需求的能力相匹配。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当企业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或品种组成发生变化时,能够由生产一种产品迅速转到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应变能力这五个特征是反映生产过程组织的先进性、合理性的主要标志,也是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所追求的目标。3)生产过程的运行组织生产过程的组织包括: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为了使生产过程达到连续性、协调性和节奏性的要求,必须在空间上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使它们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企业的生产组织系统可分为大型企业:工厂—分厂—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中小型企业:工厂—车间—班组—工作地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问题是以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把这些工作地组织起来,使产品生产过程能有效地运行。生产过程组织原则生产工艺专业化: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特征来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产品对象专业化:按不同的加工对象(产品、零件)分别建立不同的生产单位。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考虑物流的距离与速度,与制品(零组件和部件)在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有关。在制品移动方式有:顺序移动方式: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整批送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优点:一批零件连续加工,设备不停机,零件整批转工序,便于组织生产。缺点:零件等待时间长,生产周期加长。平行移动方式:一批零件在一道工序加工完一个零件后,立即将这个零件送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形成平行作业。优点:整批零件的生产周期最短。缺点:零件在各道工序加工时间不等时,会出现设备和工人停工现象。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每批零件在一道工序上连续加工没有停顿,零件在各道工序的加工尽量做到平行。所以,零件在工序之间移动是平行和顺序相结合。4)生产过程的管理机制从生产任务的性质出发,制订生产人员的组织和管理规则,指导生产过程运行的计划系统、生产过程运行的监控系统和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制度,以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生产任务的性质生产人员的组织和管理生产计划系统生产过程监控系统生产考核制度2.4生产类型可以按照反映生产过程主要特征的那些因素来划分生产类型1)按产品的使用性能分类:通用产品和专用产品。2)按产品的结构特征分类:产品的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3)按生产工艺特征分类:工艺过程连续的流程生产型和工艺过程离散的加工装配型流程式生产的特点: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生产设施按照工艺流程布置;典型的流程生产型行业:化工、炼油、造纸、制糖、水泥等。生产管理重点:要保证连续供料和确保每一生产环节在工作期间必须正常运行。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离散式生产的特点: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配成为成品:零件的加工和装配过程彼此独立典型行业: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除了要保证及时供料和零部件的加工质量以外,重要的是要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成套性。如果在生产进度上不能按时成套,那么由于少数零件的生产进度拖期,必然会延长整个产品的生产周期,以至延误产品的交货期,还要蒙受大量在制品积压和生产资金积压的损失。离散式生产的细分:工程项目型生产和车间任务型生产工程项目型生产:生产人员、生产所需的物料及工艺装备等均放置在产品要加工制造的位置,而且一个企业的大部分资源都投入某单项工程。例如建筑业、造船业等的产品。车间任务型生产:产品品种多、批量小,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一般是通用的。机械制造业的产品,一般都属车间任务型生产。大量的生产数据,订单编制、发放和监控来组织车间生产4)按生产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程度分类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5)划分工作地的生产类型有两种算法分析工作地所承担的工序数m:适用于分析现行生产车间中工作地的生产类型。计算工作地的负荷系数KF:等于该工作地加工某一工件的单件工时与该工件的工作地总负荷的比值。KF≈l:工作地满负荷,大量生产类型;KF值=0.1,工作地必须承担10种这样的工件才能满负荷,成批生产类型。KF则一般用于设计新生产系统时判断所分析的工作地属于哪一种生产类型。KF=1/m:KF值小则工作地承担的工序数m必须多。反之,则m可以少。表2-2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m和KF数值表工作地所承担的工序数m工作地负荷系数KF大量生产类型1~20.5以上成批生产类型大批2~100.1~0.5中批10~200.05~0.1小批20~400.025~0.05单件小批生产类型40以上0.025以下2.5制造环境根据生产制造的目的和前提,制造环境可以分4种制造方法按订单生产按单装配按订单设计按库存生产1)按库存生产(Make-To-Stock,简称MTS):或称备货生产产品的计划主要根据预测,并在接到用户订单之前已生产出产品。特征:产品需求一般比较稳定并可以预见,产品规格及品种较少;产品允许保留较长时间;产品存储在仓库中,根据需要随时提取。家用电器、自行车、电视机等。提供多种产品,具有多个地点的产成品库存,供客户选择。由于掌握了生产计划和控制的主动权,所以提前期较短,交货准时,也很可靠。2)按单生产(Make-To-Order,简称MTO)指产品的计划主要根据用户的订单,一般是接到用户的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产品。一种能够制造多种产品,但只保持少量产成品库存的制造方法。主要特征:具有一些可供选择的产品品种和规格;生产和存储这些产品的费用较大,产品是为专门的用户而生产的;市场需求允许在一定时期后交货。这类产品如飞机、船舶等。按单生产的企业,能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而赢得服务的信誉按订单生产企业主要关心生产计划与控制。3)按单组装(Assembly-To-Order,简称ATO)指根据MTS方式先生产和储存定型的零部件,在接到订单后再根据订单要求装配成各种产品,以缩短产品的交货期,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类产品的生产周期一般很长,若接到用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产品,则交货期太长,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产品的市场需求量通常比较大。这类产品如电子设备、汽车、精密机床、医疗仪器、计算机、拖拉机等。按订单装配是按按订单生产中的一种特例。即订单上所需要的最终产品是由库存中现有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它往往用于系列可选产品的订货生产中。这些零部件一般是通用的零部件,并且是事先生产好之后存入仓库的,当客户需要时,将它们装配起来就行了4)按单设计(Engineer-To-Order,简称ETO)以工程项目来组织生产的,如电梯、锅炉、造船等生产。它适用于复杂结构产品生产。由于接受订单之后,首先要进行产品设计,因此这种生产的工程设计与制造的提前期长,交货期也长。在这种情况下,面向工程项目的企业通常给计划者提供不变的积压订单来进行生产日程的安排。以上4种类型的生产,在编制生产计划大纲和主生产计划时,都具有各自的特点。而其中MTS和MTO是基本的生产类型,ATO方式是前两种的混合。在产品生命周期上的生产方式选择:在产品开发初期:一般是针对某个用途或用户设计的,属于专项生产(ETO)性质;起步期:产品逐渐发展,用户也渐增,就进入按订单生产(MTO)。攀升期:产品再进一步发展并形成系列,可满足市场多方面的需求,按订单装配(ATO)熟周期:需求大增,按库存生产(MTS)。衰减期
本文标题:第02章企业生产运营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18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