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
1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编制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526号)《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发〔2008〕31号)编制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四川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2目录一、灾前产业概况及受损情况.................................................1(一)灾前产业概况.....................................................................1(二)受损情况.............................................................................2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建目标.....................................4(一)指导思想.............................................................................4(二)基本原则.............................................................................4(三)重建目标.............................................................................5三、生产力布局定位和方向.....................................................6(一)适宜重建区.........................................................................7(二)适度重建区.........................................................................7(三)生态重建区.........................................................................8(四)产业集聚区.........................................................................8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9(一)农业.....................................................................................9(二)工业...................................................................................11(三)旅游业...............................................................................16(四)文化产业...........................................................................19五、资金需求与筹措...............................................................20(一)农业...................................................................................20(二)工业...................................................................................213(三)旅游业...............................................................................21(四)文化产业...........................................................................22六、政策措施...........................................................................22七、规划实施...........................................................................22附件一:农业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及资金需求表(附表1-1~1-5)附件二:受灾较重工业企业恢复重建项目及资金需求表(附表2)附件三:旅游业恢复重建项目及资金需求表(附表3-1~3-3)附件四:文化产业恢复重建项目及资金需求表(附表4-1~4-9)1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灾害,四川、甘肃、陕西省部分地区产业体系受损十分严重。为指导灾区产业恢复重建,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处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51个县(市区)(以下统称“规划区”),规划对象为规划区内农业、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本规划是规划区农业、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实施恢复重建的重要依据。一、灾前产业概况及受损情况(一)灾前产业概况规划区处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较大,部分地区已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四川规划区的39个县(市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1/1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46.9:32.2。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森林、草场湿地和旅游文化资源,是四川优质粮食、油料、生猪、特色经济作物和水产品的主产区,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23%、32%、23%、32%和25%,工业基础好,旅游产业发达,知名旅游景区密集。但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基础及区位条件差异较大。成德绵区域经济较发达,集聚了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化工、食品饮料、医药等优势产业和一批重点企2业,是我国西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甘肃、陕西规划区的12个县(区)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基本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多为中小企业。甘肃规划区的8个县(区)是全省中药材、冬播马铃薯、反季节蔬菜、茶叶、蚕桑等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陕西规划区的4个县(区)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二)受损情况汶川地震使规划区农业、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均遭受严重损失。农业。规划区受损粮食作物16.08万公顷,经济作物15.85万公顷,畜牧业、渔业也受到严重损失。表一农业受损情况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粮食作物(万公顷)经济作物(万公顷)畜禽圈(万平米)畜禽(万头只)鱼池面积(万公顷)产量(万吨)合计16.0815.852962.93203.80.692.85四川13.4913.592759.831930.672.75甘肃2.431.95146.92.40.010.0032陕西0.160.3156.28.40.020.1工业。规划区受灾工业企业12490家,其中四川10849家,甘肃759家,陕西882家。受损厂房5093万平方米,受损设备37万台(套)。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损失较大,东方汽轮机厂、攀长钢、阿坝铝厂、厂坝铅锌矿、剑南春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受损严重,近90家磷矿和磷化工企业停产,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电子信息产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旅游业。四川规划区旅游景区、旅游接待企业、旅游公共服3务设施等损坏严重。361个景区基础设施和景观受损,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银厂沟、卧龙、都江堰等重要旅游景区均位于地震核心区;一批重要旅游通道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九环线几乎全部中断;全省旅行社和景区几乎全部停止运营,从业人员大量失业,酒店平均入住率不到20%;灾后全省旅游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甘肃规划区与震中毗邻的陇南市、甘南州的部分景区及旅游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关闭景区25处。陕西规划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景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化产业。四川规划区文化产业受损严重,涉及演出展览、文化娱乐、艺术教育培训、音像、艺术品、网络文化、对外文化贸易等多个行业。部分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文化基础设施、文化市场服务场所遭到严重破坏,影响了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消费和投资。受损文化机构3990个。总体看,地震改变了区域资源环境结构,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次生灾害隐患增多,灾害治理、生态修复、环境保护任务艰巨,规划区农田、矿山、工业企业、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产业发展环境恶化,对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造成较大影响。但同时也要认识到,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加快产业体系恢复重建和优化布局,对于促进规划区经济社会摆脱地震灾害的巨大冲击,尽快走上正常轨道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4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就业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合理安排原地恢复、原地重建与异地新建,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实现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基本原则一是科学规划与产业协调相结合。规划区产业体系的恢复重建必须科学规划,要充分考虑地质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布局,稳步实施。要统筹协调农业、工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的关系,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二是因地制宜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要认真执行全国主体功能区建设规划要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条件和产业政策,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重建强度和产业发展方向。要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突出旅游业的先导地位,发挥工业的支撑作用,下力气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三是恢复重建与优化提升相结合。恢复重建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下决心优化生产力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用先进适5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灾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四是产业发展与增加就业相结合。要高度重视并优先恢复重建与解决灾区人民就业和恢复生活生产秩序密切相关的产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解决好灾区人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就业和生计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五是市场主导和扩大开放相结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正确区分政府职责与市场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重建机制,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视发挥国内外大企业集团在恢复重建中的作用。(三)重建目标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规划区农业、工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生产有效恢复,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规划区工业发展达到或高于灾前水平,为“十二五”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农业。通过三年左右的恢复重建,在生产能力全面恢复的基础上,使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逐步实现农、牧、渔业
本文标题: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05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