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Fenzi将用聚氨酯替代聚硫聚合物生产
检疫性植物寄生线虫大纲要求了解检疫性线虫病害的概况,掌握马铃薯胞囊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松材线虫等病害在国内外的分布状况,症状特点,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检疫方法和检疫处理的措施。•马铃薯孢囊线虫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白线虫•香蕉穿孔线虫•松材线虫马铃薯金线虫Potatogoldennematode•分布:1881年首先在德国发现,现主要分布在美洲、欧洲大部分国家和亚洲少数国家,是我国外检对象。•寄主:对茄属的90种植物致病马铃薯是其重要的农作物寄主其它农作物寄主有茄子和番茄烟草、曼陀罗、丁茄和假烟叶树等•危害:苗期受害:减产25%-50%英国曾因该病流行而改种其他作物Brown(1961)报道,马铃薯种植前,如果每克土壤中含有20粒卵,1公顷减产2.5吨•症状: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植株生长不良,矮小,茎细弱叶上生斑点或黄化,后萎蔫或死亡扒开病根,可见金黄色的马铃薯胞囊线虫雌线虫死后形成的胞囊•病原:马铃薯金线虫(金色球胞囊线虫)Globoderarostochiensis(Wollenweber)MulveyetStone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圆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垫刃目Tylenchida异皮科Heteroderidae球形胞囊线虫属Globodera•形态:雌雄异形,雄虫线性,雌虫初为梨形,白色,后为球形,金黄色或淡黄色,最后为褐色的胞囊。胞囊由死亡雌虫硬化的体壁构成,内含数百粒虫卵。成熟雌虫:近球形,阴门锥没有突起,角质膜有锯齿状花纹,口针强大,基部呈球形,侧面圆形,中食道球大,近圆形,排泄孔位于颈基部,阴门膜孔环窗式,阴门至肛门区有纵向隆起线20条左右。雄虫:蠕虫状,尾短而钝圆,角质膜环纹清晰,唇区6~7环纹,食道线呈叶状,覆盖肠的腹面,侧区有4条等距侧线。•形态测量值:雌虫:口针长=22.9±1.2μm;背食道腺开口距口针基部=5.7±0.9μm;唇区至排泄孔=145.3±17.9μm;阴门裂长=9.7±1.9μm;肛门至阴门盆距离=60.0±10.1μm肛阴间轴线上的角质层脊数=16-20条。胞囊:长(不包括颈)=445±50μm;宽=382±6.1μm颈长=104±19μm。雄虫:L=1198±104μm;口针长=27.5±1.0μm;背食道腺开口至口针基部距离=3.4±1.0μm;交合刺长=36.3±4.1μm;引带长=11.3±1.6μm。二龄幼虫:L=468±20μm;体宽=21.8±0.7μm;尾透明部长=26.5±1.8μm;口针基部球到背食道腺口=2.6±0.6μm;尾长=43.9±11.6μm。•生物学:经卵、幼虫和成虫,雌虫死亡后形成胞囊1龄幼虫在卵壳内,蜕皮后2龄幼虫破卵壳,逸出胞囊外进入土壤中,遇到寄主时,从近根尖端处入侵3龄幼虫在根内度过4龄雌幼虫体后部露出根表面,4龄雄幼虫仍在根内第4次蜕皮,雄成虫从根内逸出进入土壤,不再取食,寻找雌虫交配雌虫大部分露于根表面,可以释放引诱雄虫的物质雌虫老熟后,体内充满卵,最多有500粒,变成胞囊后,壁粗糙且厚,比较坚硬,保护内部的卵,成熟胞囊落于土壤中度过冬天。•侵染规律:完成1代约需40天,一年生1~2代。以胞囊在病薯块、病根及病土中越冬。胞囊内卵的孵化,由马铃薯根分泌物所促进,幼虫游出土壤中,为寄主根的分泌物所引诱到达根部,以口器在细根表面开孔,侵入根中。幼虫侵入后,根组织变为巨大细胞,幼虫便取食细胞巨变的根组织而成长发育。雌幼虫经3次蜕皮肥大,变为球形成虫,与此相伴,根表皮破裂,虫体外露,只有颈部插在根部。可寄生于块茎,发育至胞囊。雌成虫将死去的卵藏于胞囊中,形成胞囊。孵化成熟的适温为16~22℃•传播途径:孢囊随粘附病土的种薯或其它植物带根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在田间孢囊随农具粘附的土壤、风和灌溉水近距离传播。•影响发病因素:1)土壤条件:通气透气好的砂土、粉砂土和泥炭土有利于线虫自由生活阶段的生存、移动和侵入,土壤保水量50%-70%最适合线虫蠕动、侵入为害。2)气候条件:温带的低平地区、热带的高海拔或沿海地区适宜生育。一般土温达到10℃时,线虫开始活动,18℃-25℃为发育和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在这种温度范围内,湿度达50%-70%发生较重,30℃以上和高温,干燥条件下病害发生轻。•检验方法:漂浮法和过筛法刷掉或震掉块茎表面的泥土,将泥土放在10%的硫酸镁溶液中搅动,使飘拂物迅速上浮,静置后过滤,最后将滤纸晾干,镜检有无胞囊。胞囊的检验以形态学为主。线虫种类鉴定:制作胞囊阴门锥玻片。最后显微镜下观察胞囊和阴门锥形态特征。观察内容包括胞囊外形、外表色泽、角质膜花纹,测量胞囊长度、宽度和颈部长;阴门锥要观察膜孔类型、有无阴门桥、下桥及肛门到阴门之间的隆起脊纹数,测量阴门膜孔长度、宽度、阴门裂长度和肛阴距离。•防治:(1)严格检疫(2)在该病发生地区实行10年以上轮作,不种植马铃薯和番茄。(3)选育抗病品种。主要抗病品种有:Hudson、Wauseon、Atlantic、Belchip和Campbell等。早熟品种有避病作用。(4)药剂处理土壤。棉隆或棉隆与DD混剂、涕灭威、克线磷混用马铃薯白金线虫Potatowhitenematode•分布同马铃薯金线虫•寄主植物同马铃薯金线虫•危害情况同马铃薯金线虫•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重要的形态区别:1.金线虫的肛阴距比白线虫长。金线虫60μm白线虫44μm。2.雌虫角质膜花纹:金线虫为锯齿状花纹;白线虫为网状花纹。3.胞囊的肛阴距之间角质膜表皮脊纹数不同:金线虫16-20条;白线虫为8-12条。4.雄虫口针基部球至背食道腺开口距离不同,金线虫小于白线虫。5.两种线虫不能交配,繁殖后代。•生物学同马铃薯金线虫。•传播途径同马铃薯金线虫。•检疫与防治同马铃薯金线虫。香蕉穿孔线虫Bananarootburrowingnematode•分布:1890年首先在斐济发现,现几乎遍布于世界上大多数香蕉产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存在。是太平洋诸岛、象牙海岸、中南美洲、加勒比海诸岛、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香蕉生产的重要问题。是我国一类外检对象。•寄主:寄主范围广泛,据报道可危害300多种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其中在香蕉、麻蕉、甘蔗、生姜、辣椒、姜芋、柑橘、鳄梨、咖啡、茶、柿子、枇杷、番石榴、可可椰子、椰子树、蕃枣以及很多室内观赏植物等上都造成较大的经济危害。•危害及重要性:香蕉穿孔线虫根腐病(radopholusroot)、黑头病(blackhead)、黑头倒塌病(blackheadtopingdisease)和衰退病(decline)。香蕉受害后,造成减产40%~90%,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由于穿孔线虫为害,90%的香蕉被毁,损失惨重。主要是危害根部,抑制生长,降低产量,植株倒毁,缩短蕉园的寿命。•症状:危害根部,造成根腐,根量减少,直到剩下很少的短根。病原线虫:Radopholussimilis(Cobb)Thorne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圆形动物门Nemathelminthes线虫纲Nematoda垫刃目Tylenchida垫刃亚目(Tylenchina)、垫刃总科(Tylenchoidea)、短体线虫科(Pratyl-enchidae)、短体线虫亚科(Pratylenchuinae)、穿孔线虫属(Radopholus)•形态特征:雌雄同形,蠕虫状。雌成虫:细长,体侧有4条刻线,唇部低,与体躯无明显分界,头骨骼发达,前方低,呈弧状,侧面突出至唇部的后方。口针长17~20㎛,基部球发达,圆球状。背食道腺孔接近口针基部,排泄孔在食道的峡部。食道腺延长,覆盖肠的前端背面。双卵巢,阴门约在体中部。尾长圆锥形或不规则形,侧尾腺乳突接近尾的中部。雄虫:唇部圆形至圆锥形,高度约等于唇基的宽度,与体躯可明显区分,头骨骼及口针极度退化,食道腺覆盖食道,尾长圆锥形,交合伞伸至近尾部或包裹尾部,交合刺1对,19~22㎛,有引带•测量数值:雌虫:L=0.50-0.85mm;a=30.9-39.5;b=8.4-11.8;c=21.6-31.6;V=68.8-82.4;口针长=10.4-15.6μm雄虫:L=0.49-0.84mm;a=26.9-45.3;b=8.2-10.9;c=17.2-25.5;口针长=10.4-15.6μm;交合刺长=20.8-31.2μm•生物学特性:内寄生可迁移性线虫最适生长温度24~30℃雌虫在根组织中产卵,产卵期约15d,从卵至卵完成一个生活史,在24-32℃时为20-25d,24-27℃时为18-20d。幼虫及雌虫不侵染寄主。雌虫经常有受精作用,没有孤雌生殖。卵3-7天即可孵化。雌虫平均每天产卵2粒(0.5-6粒/天)。雄虫不能侵入、取食完整无损的根部。•传播途径近传播距离,主要通过植物根系伸长和相互交织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灌溉水进行传播。自身移动的距离每月15-20cm。田间管理用的农具,人和畜携带的泥土以及水流都可传播线虫。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带线虫的种植材料的调运。•发生规律:带虫的种植材料是新病区的初侵染源,也是病区再次蔓延的虫源在完全没有寄主根和活球茎碎片的土壤中,线虫存活期不超过6个月;也有报道认为,土壤中的香蕉穿孔线虫,在不种蕉情况下需5年才能全部死亡,可能由于田间有替代的杂草寄主。•线虫的各龄虫态都能侵染寄主,可由根的任何部位侵入,大多数从根尖附近侵入,线虫在根内来回移动,在细胞间吸取汁液,造成根组织内形成空洞,入侵后10~14d后,侵染点附近周围细胞坏死,初现病斑,21~28d后,内部扩大成棕红色的孔道,贯穿皮层,皮层中腔扩大,病根表面产生明显的边缘隆起的纵向裂缝。卵产在病组织内。组织坏死后线虫发生转移或离开根部进入土壤,然后从别的部位再侵入根部。•检验方法:(1)染病的香蕉根部和球茎组织呈红褐色或黑色,可据此检验判断。(2)将香蕉根部和根茎粘附的土壤洗净,检出表面有红褐色至黑褐色病痕、坏死或裂缝者,剪成小段,放入玻皿内加清水,解剖镜下观察。(3)将带病痕的须根、根茎、根皮剪碎成小段,用漏斗法或浅盘法分离。•防治①严格实行检疫制度②引种的蕉类球茎和种苗消毒处理③轮作④综合防治:一旦发生穿孔线虫病,可采用“热、毒、饿”综合治理措施。热就是将发病的蕉头、蕉根集中煮沸半小时或挖一个大坑,切碎蕉头,深埋高温沤制。毒就是将病田土壤用杀线剂,如呋喃丹、益舒宝,米乐尔等进行消毒处理。饿就是病田坚持休耕2-3年,休耕期间定期一个月喷1-2次除草剂,要求不长杂草,使可能残留在土壤中的极少线虫,由于缺乏营养而死亡。松材线虫Pinewiltnematode•分布:1905年在日本长崎、九州及其周围发生,目前主要发生于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朝鲜、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香港、澳门、江苏、安徽、广东、山东、浙江、湖北、上海等地。•寄主:主要危害松属植物,也侵染冷杉属、云杉属、雪松属和落叶松属等。最感病的树种是日本赤松、日本黑松、硫球松、欧洲赤松和欧洲黑松等。中国自然高感树种是日本黑松,也有一定数量的马尾松自然发病。•危害和重要性: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是国际国内重要的检疫对象,属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病害。松树一旦感染该病,最快的40天左右即可枯死,3-5年间便造成大面积毁林的恶性灾害。在日本,1979年损失木材240万立方米,我国于1982年,在南京发现该病害,当年死树仅200多株,到1984年累积5万多株,1986年达21万株。我国政府把该病害列为二类危险性有害生物。•该病的毁灭性在于: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传播快,且常常猝不及防;一旦发生,治理难度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1982年发生该病后的10年间,发生面积约达38000hm2,造成松树死亡1400000株以上,损失木材50000m3。用于病害的防治经费达645万元。不仅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更对我国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症状:任何树龄均可发病。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病害发展
本文标题:Fenzi将用聚氨酯替代聚硫聚合物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06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