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奸雄和英雄---小说中曹操形象
0奸雄和英雄——小说《三国演义》和《观沧海》等古诗中的曹操形象【内容摘要】: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尽管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奸雄形象。他智勇双全、惟才是举、招贤纳士、虚伪狡诈、好弄权术、诡谲多变、心狠手辣,是个“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野心家、阴谋家的典型。而《观沧海》等古诗的作者曹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是一个雄心勃勃、踌躇满志的大英雄。文学上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一个是反面人物,一个是正面人物,这就是曹操形象。【关键词】:文学上的曹操复杂性奸雄历史上的曹操英雄AbstractClassicalliterarymasterpiece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inCaoCaoimagewhilemorecomplicated,butingeneralisascoundrelimage.Heisbothintelligentandcourageous,butisthelift,careers,deceit,makeart,volatile,beextremelycruelandmerciless,isaNingtaughtmetheworldisnegative,thetypicalnotnegativepeopleIteachtheworldcareerist,conspirators.ViewoftheseaandtheancientauthorssuchasCaoCaoisagreatpoet,fullofwit,isanaspiring,enormouslyproudofone'ssuccesshero.TheliteratureonthehistoryofCaoCaoandCaoCao,avillain,isapositivecharacter,thisistheimageofCaocao.keyword:thecomplexityofCaoCaoJianxionghistoricalliteratureontheCaoCaohero1目录一、小说《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文学上的曹操形象………………………………3(一)、奸诈阴险,冷酷残暴………………………………………………………3(二)、欺君篡逆,乱臣贼子…………………………………………………………3(三)、嫉贤妒能,虚伪做作…………………………………………………………4(四)、惟才是举,招贤纳士…………………………………………………………5(五)、宽宏大量,海纳百川…………………………………………………………6二、《观沧海》等古诗让我们看到历史上的曹操形象………………………………72奸雄和英雄——小说《三国演义》和《观沧海》等古诗中的曹操形象罗贯中写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小说里面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无疑刻画得栩栩如生,是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笔下的曹操,性格复杂,但作者在“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思想影响下,总的来说,是把曹操当作一个反面人物来刻画的,曹操最主要最突出的思想性格,不是在于“欺君”、“篡逆”等,而在于奸险,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而我们读到《观沧海》等曹操写的诗作,似乎看到了一个雄心勃勃、踌躇满心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诗人杰出的文学才华。二者对比强烈,给人感触颇深。本人才疏学浅,只能作简要分析。一、小说《三国演义》让我们看到文学上的曹操形象(一)、奸诈阴险、冷酷残暴曹操信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哲学。他为了自己脱险,以怨报德,残忍的杀害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后来,明知误杀,为了免于“惹祸”,竟灭绝人性的也把吕伯奢杀掉。还有,征讨袁术时,统率十几万大军,粮食快要吃完了,他暗令仓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结果弄得兵士们怨声载道,这时曹操以“盗窃官粮”之名,把王垕斩首示众,以此来平息众怨。还有,他为了报父仇,进军徐州,所到之处,杀人无数,甚至发掘坟墓。还有,他为了编造“吾梦中好杀人”的谎言,杀了给他盖被的近侍,然后虚情假意地痛苦地“命厚葬之”。另外,他假黄祖之手来杀掉祢衡等等,无不充分体现了他的奸险、残暴,其所做作为真是令人发指。另外一件事也很能体现曹操冷酷残暴的一面。建安五年,谋士许攸来投奔他,曹操跳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也”。这时他确实高兴,因为有这么一个杰出的谋士来投奔自己,这可是自己真正要的人才啊!可后来情况却变了,许攸有些得意忘形,叫曹操的小名啊,在曹操面前屡次提起自己的功绩,甚至在众人面前也要显摆自己的功绩。曹操攻下邺城,许攸又在大家面前夸耀自己的重要性。曹操这时已经忍不下去了,毫不犹豫地把许攸杀了。这就是曹操的冷酷残暴。3(二)、欺君篡逆,乱臣贼子汉室虽已如大厦将倾,但献帝作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谁能把皇帝控制在手里,谁就有发号施令的主动权。当最有条件抓住献帝的袁绍犹疑不决时,曹操听从谋士们的建议,马上派曹洪去洛阳护驾。同时,他利用朝中当权人物之间的矛盾,通好扬奉。扬奉投桃报李,奏请献帝拜曹操为镇东将军,袭父爵为费亭侯。没有几天,一向抗拒曹操的国丈董承,为了除掉政敌韩暹,暗中派人请曹操带兵到洛阳去勤王。曹操喜出望外,名正言顺地带兵到洛阳去朝见汉献帝。一到洛阳,曹操首先满足董承的要求,把韩暹连打带吓赶跑了。接着他被授以黄钺、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一身兼营朝政、卫戊京师、维护治安几重责任,可谓大权独揽。曹操深知谁也不会真正把这个风雨飘摇的汉朝放在眼里,必须重新树立朝廷和自己的权威。于是,他大刀阔斧整顿朝纲,严明刑赏,社会慢慢地安定下来了。汉献帝建安元年,曹操鉴于洛阳守将各怀异心,不听调令,决定迎献帝到许昌。献帝到许昌后,只能命曹操为大将军,增封武平侯。曹操迎献帝到许昌,使其权势大增,袁绍此时真的后悔了。他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补救办法,要曹操把献帝迁到邺城去。曹操当然不干,但他自忖此时还没有实力与袁绍抗衡,不宜公开翻脸,不得已让出大将军一职,以缓和与袁绍的矛盾,自己任司空,行车骑将军事。但是,他以荀彧为侍中,守尚书令,掌握机要以控制中央大权。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征伐异已,名正言顺。他把持朝政,朝中大小事务,都由他一个人说了算,献帝不过是他随意操纵的一个木偶,一次他邀请汉献帝“许田围猪”,群臣将校向汉献帝高呼万岁,他竟然“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故意借献帝佩带的弓箭不还,而且佩带在自己身上。对于那些反对他篡权的人,他毫不犹豫地进行坚决打击,如马腾父子、伏完、耿纪、韦晃等都因此死于曹操之手。曹操的这些所作所为,在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就是“乱臣贼子”的行为。(三)、嫉贤妒能,虚伪做作从他先杀孔融,后杀杨修,使能充分证明曹操这一性格特征。孔融依仗自己是孔子后代,当时又很负盛名,他不大把曹操看在眼里。而且,他也不大看得起依附曹操的一班文人。这一点,从祢衡口里可以知道。祢衡同孔融关系很好,他的话当然也反映孔融的观点。孔融比祢衡、杨修大十多岁,他们三人,在当时的文人中算是一派,即不肯阿谀奉承曹操,又才华出众。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多次非议自己的书生,曹操借口孔融败伦不孝把他杀了。小说中杨修作为一个行军主簿,在曹军失利的严重局势下,公然散布消极言论,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虽然不识时务,但他能根据曹操随口回答夏侯惇“鸡肋!鸡肋!”4的口令中预料到曹操的心事,说明他知人论世,对战局和曹操心境的分析是得当的。曹操对他,原来早存杀心。杨修被杀,曹操兵败,“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不过是为了掩盖其杀人动机。这与曹操编造“吾梦中好杀人”的谎言,杀了给他盖被的近侍,然后痛苦地“命厚葬之”如出一辙。“杨修之死”这个章节,层层揭示杨修被杀的原因,虽是自取其祸,而曹操嫉贤妒能、虚伪做作的个性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四)、惟才是举,招贤纳士曹操之于“人才”颇多是非,甚至仅就这一点,也是体现了他复杂性的一面。但要我说,曹操是爱才为主,偶有怨才。他爱人才,似乎没人能超过他,比如对荀彧、对郭嘉、对丁仪、对崔琰等等;而他的怨才,似乎也甚出名。比如对杨修、对司马懿、对张松等,亦不一而足。但曹操的“人才思想”,从他的人才思想中呈现出的人生哲学,在一般理论层次上却似乎也没有什么是非可言。这种人才哲学中的人才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他在一则求贤令中提出的“惟才是举”,这个“惟才是举”真是了不起,可以说它是一个标准,是一个理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眼光、一种期待、一种胸怀,也可以说是曹操对中华民族人才思想的一个伟大贡献。事实上,惟才是举在曹操之前很多领袖级人物都做到了,后来许多人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周文王、齐桓公、汉光武帝、唐太宗、清代康熙帝等等。但众多的领袖人物,都少见像曹操这么响亮地提出了“惟才是举”的人才原则,这就是曹操的长处,曹操的功绩了。“惟才是举”,在曹操既出于他爱才的天性,更出于三分天下形势所逼,这也是事实。他对人才,态度谦恭,充分表现自己的爱才之诚心。只要高士来,曹操就情不自禁,喜形于色。如初平二年,荀彧弃绍投操,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后来,当许攸来投奔他时,曹操是又跳又笑,称赞道:“子远,卿来,吾事济也”。曹操爱才的这些行为,让来投奔他的人实在是从内心里感受到自己投对了对象,所谓“士为知已者死”吧。曹操“惟才是举”,哪怕不仁不孝,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曹操也用。由于曹操的大力提倡,和他的各级政府的扎实工作,曹操的这一人才思想确实真正得到了相当充分的施行,一大批出身低贱、德行有缺的人才都走到了曹操的周围,成为曹操营垒中的重要人物。从曹操对待他的同乡丁斐的宽容态度上可以看出,他对那些走到身边的有缺点的人才,他做得多么好。还有曹操的爱才体现在他对待关羽这件事情上。他放关羽走,可是典型的放虎归山,可曹操实在是太爱惜关羽这个人才了,他做梦都想收归已用,就算不能得到他,却也舍不得毁5灭这个人才。对关羽的不辞而别,他不仅不追杀,反倒是以礼相送。当然一为爱其才,二为敬其忠于故主之德,但主要是爱其才。曹操力倡“惟才是举”,并且确实也拥有了天下一半的人才,这与他搜罗人才的方法是大有关系的。正是他的那些方法、措施才使得他的“惟才是举”的方针落到实处,同时,“惟才是举”又成为他本人乃至他的僚属不断追求的目标。因为做任何事情方法总是和目的、乃至人生态度相联系着的。体现曹操“惟才是举”的方针,罗致人才最一般的方法是征召。于征召一法,对曹操也最为便利。因为尽管天下破碎,群雄割据,但汉家王朝还在,大家名义上还是尊奉献帝的,而曹操便是献帝的丞相。因此,他便不仅可以征召自己辖区内的人才,还可以征召他的敌人占领区的人才。如华歆、王朗、虞翻等人,或为东吴部属,或为孙氏直接控制,曹操则以朝廷名义征召。如张纮替孙策出使许都,曹操即任为侍御史,把张纮留在许都为他做事。与征召相辅的方法是推荐,因为对众多的人才只有有人推荐其人,征召才有了对象。推荐主要是曹操手下向他介绍某人,才德如何。或者可以说,推荐对曹操罗致人才来讲,是一个更为重要、更见成效的一种方法。如荀彧、荀攸、郭嘉、孔融、陈群、梁习、韩嵩都向曹操推荐过人才,尤以荀彧为最。像荀攸、郭嘉、钟繇、陈群、司马懿、郗虑、王朗、华歆、杜袭等一大批曹营得力僚属,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五)、宽宏大量,海纳百川小说中曹操这个人物性格很复杂,既有奸诈阴险、冷酷残暴、嫉贤妒能、虚伪做作的一面,也有爱才惜才、宽宏大量、海纳百川的一面。陈琳在他为袁绍写的讨曹檄文之中,不但骂了曹操的三代祖宗,说曹操是“赘阉遗醜,本无令德”,而且还说他“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完全把曹操骂成了一个乱世大奸臣。后来袁绍败绩,陈琳做了俘虏,曹操却让陈琳做了自己的笔杆子,这充分体现了曹操的度量之大。曹操的宽和处可以说是有许多可书于青史,可誉于后世的。对人才来投,无论战时的两军对垒的前线,还是风平浪静的平日,他大抵能开怀接纳,信之任之。官渡之战相持时期接纳许攸,并用其计,固然是英雄虎胆,或曰艺高人胆大,但骨子里也有一份知人善任,明于人事。而乌巢烧粮之后接受
本文标题:奸雄和英雄---小说中曹操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3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