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成都市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市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分析姓名:王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行政管理指导教师:叶子荣20060401成都市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分析作者:王芳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赵仁杰.吴妤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武山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调研报告-社科纵横2007,22(5)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深入了解基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现状,我们选择了甘肃省武山县作为调研的对象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当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同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对西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2.期刊论文孙庆国.翟印礼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发展战略——以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情况为例-农业经济2009,(5)本文强调政府机制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机制,把民间资本动员起来.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建立政府支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运作机制.3.期刊论文敖淑清广东农村客运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及客源分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农村客运发展取决于运输基础设施条件及其分布状况,城乡人口的规模、结构和流动状态是影响农村客源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农村客运特点和属性出发,立足于农村客运供需,分区域实证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客运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客源结构状况.广东农村客运发展要根据现有运输设施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把农村客运发展问题纳入全省城乡协调发展规划中,通过行业规制管理,客运企业、站场和线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实现村村通工程目标.4.期刊论文吴朝阳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筹资方式分析-当代财经2004,(9)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城乡协调发展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由于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特性及其他种种原因,决定了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大对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担当起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责.在此基础上,从税费、政府债券、转移支付、政府补贴以及政策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投入等五个方面,对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具体筹资方式进行了分析.5.期刊论文吴朝阳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筹资方式分析-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4)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城乡协调发展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由于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特性及其他种种原因,决定了在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大对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担当起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的职责;应从税费、政府债券、转移支付、政府补贴以及政策性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投入等五个方面加强对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的分析研究,以解决非盈利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6.学位论文杜向阳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研究2009作为公共物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设施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更是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农村经济欠发达省份,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效率低下,已经成为制约着辽宁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障碍。如何切实提高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效率,找到一条适合辽宁农村发展特色的供给之路,成为当前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br 本文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归纳了其自身的个性特征。同时运用了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市场失灵理论、公共物品供求非均衡理论、公共物品联合供给模式模型和志愿事业机制理论等方面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文章回顾了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从建国后到改革前后以及现行的供给制度,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制度特点以及缺陷,并结合不同时期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特点,为辽宁省现行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提供了模式选择。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的实证研究,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加大财政投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资金筹措机制、增强政府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加强和完善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辽宁省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给的合理化建议。7.期刊论文陆迁.李耀华.雷玉山.LuQian.LiYaohuo.LeiYushan政府与民企在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博弈分析-开发研究2009,(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但是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之后,企业很容易对该项基础设施实行垄断价格,导致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很好的运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政府和民营企业在无违约约束条件和有违约约束条件下民企投资农村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监管委员会,运用市场手段对基础设施项目的重点环节进行监管,改变民企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收益,提高双方合作的成功率.8.会议论文张秀智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促进农地可持续发展2002本文仅以安徽中部长江两岸农村和广州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的情况来分析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对农用土地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9.会议论文敖淑清广东农村客运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及客源分析2005农村客运发展取决于运输基础设施条件及其分布状况,城乡人口的规模、结构和流动状态是影响农村客源的关键因素。从农村客运特点和属性出发,立足于农村客运供需,分区域实证分析了广东省农村客运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客源结构状况。广东农村客运发展要根据现有运输设施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把农村客运发展问题纳入全省城乡协调发展规划中,通过行业规制管理,客运企业、站场和线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实现“村村通”工程目标。10.学位论文封明川欠发达地区农户对村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贵州省9县11村的实地调研2009村级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三农”问题解决的进程。然而,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村级基础设施的供给历来不是财政投入的重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存在供求失衡的现象。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在“大农村、小财政”的支农背景下,如何提高财政支持欠发达地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⑴介绍了村级基础设施的内涵、性质及分类,并将需求偏好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引入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然后,基于对贵州省9县11村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供给长期与需求脱节、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以及对已有的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等是当前样本地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欠发达地区农户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有较高程度的认识,并对基础设施建设有较高的参与热情。绝大多数农户对国家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很有信心。但从总体来看,农户对所在村庄的基础设施供给满意度不高。其次,运用总分排序的方法分析得出了欠发达地区农户对村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序列。结果表明,村庄道路的硬化是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户最迫切需要的建设项目。农户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意愿与需求偏好呈现出相似的排序结果。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样本村农户参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差异和农户对村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后的结果也表明大多数村庄的农户都呈现出较为相似的参与意愿和需求偏好。另外,运用交叉列表分析和列联系数检验的结果表明国家级贫困县和非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户对村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和参与意愿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户参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与需求偏好在排序结果上存在一致性。但非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户的参与意愿和需求偏好在排序结果上存在明显的差异。⑵为了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户对村级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构建二项分类logistic模型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户更加偏好于电力基础设施和医疗基础设施。男性农户对村庄道路有更加明显的偏好,而女性农户则更加偏好于环卫基础设施。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更加偏好于环卫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而受教育年限较少的农户更加偏好于村庄道路。家庭年收入较高的农户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有明显的需求偏好,而低收入农户更加偏好于自来水设施。家庭收入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户更加偏好于生产型基础设施,而粮食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小的农户对生活型基础设施有更加强烈的需求偏好。对基础设施益处了解程度越高的农户对村庄道路有较强的需求偏好,但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偏好较弱。对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的信心越充足的农户对村庄道路和医疗基础设施有较强的需求偏好,而对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需求偏好较弱。⑶以实证分析的结果为依据,本研究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笔者认为,明确供给重点是提高当前欠发达地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当务之急。同时,构建农户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偏好表达机制,并辅以建立“农户需求主导型”的基础设施供给模式,以及创建与村庄和农户特征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决策机制也是当前提高欠发达地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有效政策选择。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166bda1d-ada3-4bb0-b530-9e4600bdc2c6下载时间:2010年12月8日
本文标题:成都市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供给机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3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