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散文阅读·探究题考点探究考查角度真题再现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10·安徽)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008·江苏)《侯银匠》15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2010·陕西)《保护人》第(4)题: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4.阅读感悟或启示(2010·浙江)《静流》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考点解读:《考试说明》中关于“探究”的要求有三点: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③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题命题原则及特点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4.答案有限制:不会像读后感那样可以百花齐放,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第一种类型:文本探究类09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这是要求考生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刻内涵。————————————————————07江苏《麦天》17.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也是要求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主题)。第二种类型:个性解读类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答案基本是用原文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概括作答)第三种类型:写作启发类08山东《歌德之勺》: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平时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要能联系平时作文实践谈感受。(2009·江苏)《上善若水》1.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①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②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③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回望雁门14.文章结尾说“又一次告别雁门,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请结合全文探究为什么第三次回望雁门关“我心里”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6分)(1)前两次回望,雁门关给作者的是许多未尽之意和因战争印迹带来的强烈的悲悯与反思;第三次回望,作者终于认识到了雁门关正确的历史发展定位,交流沟通替代了战争,开放替代了封锁,民族融合和南北通衢终于成为了民族发展的主旋律,作者心里的沉重终于释然。(4分)(2)前两次在雁门关,寒冷寂寥的环境和了解的战争惨烈无法让作者心情平静,而第三次雁门关的平静和祥和给作者的平静心理提供了外部基础。(2分)考点剖析(1)角度和层面概括地说,角度和层面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为表达此内容而选用的艺术手法,即“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所谓“角度”,是指读者看事情、问题的立足点或出发点。具体地说,散文有具体材料、结构和情感角度等。所谓“层面”,是指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它与“角度”有交叉、包含关系。例如,时代背景层面(角度)、细节描写层面(角度),语言表达层面(角度)等。(2)作品的意蕴作品的意蕴是指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属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就主题思想来说,很多作品的思想又不是确定的,甚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更有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更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案的依据的。(3)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常乐。此外,还有道家文化影响下的消极遁世心理,佛学文化影响下的舍己为人心理;还有爱面子心理,天人合一追求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心理,恋家心理,过年过节与家人团聚心理。“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一、探究文本的丰富意蕴(一)探究文本关键字词、句子和标题的丰富意蕴《仁山智水》14.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以“仁山智水”为题的深刻寓意。(6分)①自然山水给人以不同的启迪;②不同的人对山水有不同的游览方式,对事物有不同的认识态度;③不满于男人们对自然匆忙浮躁,赞赏女人们对自然的用心感受;④希望人们能够真正融入自然;⑤启示人们从容面对现代生活。(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点拨:做探究文中关键字词、句子及标题的内涵的题目,与理解词语、句子含义题有相通之处,但不同之处在于命题者是选择那些关涉全文意蕴的词、句来探究,换言之,透过这些词、句、标题,看你能体悟到文本哪些深刻的意蕴。因此,做此类题一定要注意词、句在文中出现之处,文中点明标题之处,这些地方的内容,还要联系全文主旨。(二)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和情感态度《山坡上的羊群》1.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与一生都处在牧歌中的爷爷,组成充满诗意的形象。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深刻意蕴:①爷爷牧羊虽苦,但为了追求理想与幸福,其中自有乐趣;②爷爷不仅是牧羊专家,而且是牧人高手(教育“我”、引导“我”);③美好的真知与深刻的哲理往往来自于普通劳动者。情感取向:①赞美劳动及其过程与结果,②颂扬劳动人民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③批评当下一些人不良的世俗心态。点拨:①深刻意蕴与情感不是一回事,意蕴重在思想性、认识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倾向性,即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②探究深刻意蕴就是看文本中选取了哪些不同材料,这些材料背后有无深刻的东西,它一般指向材料背后的时代、社会、文化、传统、观念以及民族心理、时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东西。③情感取向是指作者对文中不同的人、事的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或明或隐、或直或曲,都能从文本中提取出来。作答时一般要用一些情感词语,如赞美、批评、忧虑等。(三)探究文本的艺术特色(一)探究标题艺术《一方阳光》3.文章以“一方阳光”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看法。①“一方阳光”象征着母爱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惬意,形象地表达出文章的主旨。②“一方阳光”是全文的线索,串起母子间的诸多温情。③“一方阳光”是为孩子走向远方铺设的起点,具有哲理意味。点拨:标题是文章的有机整体,可以探究标题的深刻意蕴,也可以对其标题艺术进行探究。探究标题艺术的角度主要有:①标题本身的表达技巧,如语言的超常组合,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②表达主旨或主旨象征。有的标题具有象征艺术,较含蓄地表达主旨。③文章的结构。有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线索,有的标题则暗示了写作技巧。④读者效果。好的标题会令读者眼前一亮,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探究标题艺术构思、表达技巧《清荷》4.文章以“清荷”为题,但写夏日清荷的文字很少,请结合全文,从多角度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①从文章思路看:写夏荷是为了引出对清荷繁华凋尽后的怀想与思考,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②从创作意图看:作者意在怀想残荷不离不弃、依然坚守的超俗之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③从文章主旨看:作者意在赞美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过程之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④从表现手法看:作者借物抒情,表达精神美不因岁月而衰老的主旨,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⑤从表现手法看:作者托物言志,表达对像残荷一样人生的肯定与赞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点拨:探究标题艺术构思、表达技巧与做鉴赏表达技巧题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又有其突出之处:①涉及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宽广,角度更开放,并且与文本内容的联系程度更高。②表达自己对艺术特色的独到认识,或者对艺术特色作出个性化的解读。《稻草人》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①父亲倚重稻草人———反映了上辈人对土地、粮食感情深厚,而这种情感却得不到后辈的理解。②侄子焚毁稻草人———体现新生代具有众生平等的观念和率真善良、敢想敢做的品格。③稻草人存废问题———表现三代人在思想认识、生存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④“我”的“惶惑”———显示一贯依赖土地生存的农村人在社会转型时期,一时找不到生活方向的复杂心理。《缸中日月》14.本文写了与缸有关的人和事,请探究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①缸无言无声,一如农人的品性:对朴实无华品质的赞美;②农人用缸储粮腌菜等:对农人辛勤智慧的赞颂;③回忆母亲、农村生活场景:对亲情与乡情的珍视;④无尽遐思、缸植入我的血脉: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每点2分,写出3点得满分)《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11.文章第①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12.文章第③节画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照应文章题目(1分),总领全文内容(1分);概括说明众多乐器与树的关系(2分)。运用比喻、比拟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笛声抑扬顿挫的特点,语言富有动感和韵味。13.文章第⑤节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4分)14.本文题为“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埙却不是木制的,这样写是否离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分)①外形的特征;②乐音的特点;⑧音乐的内涵;④听者的感受。不离题。①埙历史悠久,正如大树一样有着无数的年轮;②埙的乐音纯净单调、质朴无华,体现了树的本质特征;③埙由陶土、兽骨制成,大树最终回归泥土,野兽生活离不开树木,埙蕴含着树的精魂。探究的原则:(1)立足文本,尊重作者探究题不论要求从何种角度探究,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文本的准确理解,万不可脱离文本凭空发表意见。忽略文本材料,只是就题解题,往往断章取义。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但这种开放并不是完全的开放。其实无论题干如何开放,都必须扣紧文本的提示,领会作者的思想倾向,切不可天马行空,任意而为。必须依据文本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有所发现。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作者的观点。(2)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既是探究,就应明正误、优劣、支持或反对态度,切不可模棱两可、东拉西扯、词不达意,或者简单武断、空洞偏激。既要阐明观点,又要作有理有据的分析。“理”与“据”应从文本中来,应从自己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来。
本文标题:散文-探究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