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雨幕原理及其在幕墙上的应用孙立雄(ecoFacade易科幕墙顾问)摘要:幕墙设计应遵循雨幕原理,而非等压原理。关键词:雨幕原理(RainscreenPrinciple);等压原理(PressureEqualizationPrinciple);开口外层;中间空腔;密封内层;静压;动压在建筑幕墙行业中,雨幕原理(RainscreenPrinciple)众所周知,也被广泛采用,是人类经过漫长摸索总结而来,虽然在1963年才被正式命名记载并推广,但它的应用其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譬如三千年前就出现的瓦屋顶和屋檐。雨幕原理是一种消除建筑外部雨水渗漏的方法,一般由开口外层、中间空腔和密封内层组成。开口外层是主要防水层,隔绝了大部分雨水,只有少部分雨水进入中间空腔淋到内层表面,并及时排出,中间空腔起到缓冲外部环境包括雨水对密封内层的影响,内层全部密封,阻止空气和越过外层的雨水进入室内,密封程度是决定幕墙气密和水密性能高低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撑伞避雨或在雨棚下避雨的时候,雨伞(雨棚)是开口外层,阻挡大部分雨水,身上的衣服就是内层,阻挡少部分越过外层的雨水和风,雨伞(雨棚)、身上的衣服和他们之间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雨幕系统。雨幕系统相比外层直接打胶密封有以下优点:1)由于外层的遮蔽作用,内层密封层的胶或胶条不直接暴露于阳光和大量雨水中,可极大地改善内层密封胶或胶条的工作环境,延长其使用寿命。2)外层的开口使得密封层两边的气压差减小。3)内层密封层打胶不需顾及美观,因此可减少刮胶对已注胶缝的影响。雨幕原理在幕墙上主要应用于两种情况:一.应用于面板应用于整幅幕墙的面板系统是典型的雨幕系统,如开放式石材或铝板等金属板幕墙及外循环双层幕墙,其构造比较直观清晰,易于理解,外层开口面板阻止大部分雨水进入,内层面板(如铝板、镀锌板或玻璃)接缝处全部打胶密封,内外层之间有一定间隙的空气层,少量淋在内层的雨水将在自重作用下流下从开口处排出,因外层开口而流动的空气也会将内层上的水风干。二.应用于板块接缝这种情况较为复杂,以铝合金单元式幕墙最为典型,由于不如第一种情况直观,多数人对雨幕原理在这儿的应用认识不清,通常与“等压原理(PressureEqualizationPrinciple)”相混淆,国内国外均存在误解。“等压原理”是有人从雨幕原理衍变得来并广为流传,有的人认为是雨幕原理的别名,有的人则认为类似雨幕原理但有所区别,在该原理指导下,强调空腔与外部等压或多腔时空腔间等压,专注于如何用“等压腔”实现“等压”,从而“消除”雨水渗漏的动力,然而,事实上等压是无法实现的。2008年纽约的一个建筑协会举办了一场雨幕原理对“等压原理”的辩论会,虽然辩论到最后双方仍各执己见,但持等压观点的一方也承认在十几年的研究和实验中,即使将空腔分成了很多小隔间仍达不到真正等压。为什么无法实现等压?简单地说是因为外部风压主要是由风的运动引起的,风的速度和方向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因而同一位置,风压不停变化,同一时刻,各处风压各不相同,腔内压强随外部变化但滞后,并且各处也各不相同,变化不定,而且正是因为有压差才会使得腔内的压强随腔外气压变化,因此腔内外气压永远不会相等。从微观来看,空气压强是由大量空气分子运动碰撞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可分为静压和动压,合称为全压。静压是由空气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大小与空气密度、温度成正比,无方向性。动压是由于空气流动(风)而使得空气分子具有机械动能,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其值恒为正且具有方向性。外层雨幕开口减小了温度和密度造成的空气压力差(静压),但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动压才是作用在幕墙上的主要的压力差。当中间空腔内空气的密度、温度与外界一致时,内外空气分子所产生的静压相等,但因空气流动而具备机械动能的外部空气分子,不断由外层开口进入空腔,与腔内动能较低的分子碰撞,传递机械动能,并因分子间相互碰撞而继续向空腔深处空气分子动能小的地方运动,由于能量碰撞传递损耗、分子间摩擦、边界层粘性以及腔内紊流作用,空气分子机械动能逐渐减小,产生的动压也随之减小,表现出来便是内外形成压差(动压差),因而产生气流,由外部从开口处吹向中间空腔。只有在腔内外空气密度、温度相等(静压相等),完全没有风没有空气流动(动压为零)的情况下,内外压强才会一致,只要外部有空气流动就会形成动压差,因而无法实现等压。在实际应用中,铝合金单元式幕墙最外面的披水胶条或扣盖是开口雨幕,阻止大部分雨水进入,后面几道相互插接的铝型材臂和胶条构成数个空腔,然而,不管有多少个空腔,大多数铝合金单元式幕墙内层却没有一道胶条彼此交圈连接,构造上没有实现完全密封,多多少少存在漏气现象,在风雨天,水雾便跟随气流从开口处进入第一个空腔,在动压差作用下又从缝隙进入第二个空腔,进而进入室内,当水分子充满空腔、密度足够大时便连续进入室内,在室内漏风处便会形成水珠或漏水现象。由于很多设计师只着眼于设计“等压腔”,而在设计环节上忽视了利用胶条形成连续密封,更不注意单元板块在加工和安装两个重要环节时胶条的连续性,胶条随意剪裁,参差不齐,很多都短一截,彼此交接不上,更谈不上连接,工地安装后必然漏气,漏气便可能漏水,有的设计在最内层的十字接口处放置海绵,确实能过滤部分水分子和减低漏风风速,但始终未能全部密封铝型材构造造成的胶条不彼此连接形成的缝隙,彻底解决问题。在幕墙性能检测中,气密水密性能测试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静态测试是通过增加或减小空气密度来提高或降低空气压力(静压差),而动态测试则是通过引擎驱动空气赋予其动能而提高空气压力(动压差)。有些人认为动态测试更加严格,其实不然。在两种测试外部气压相等时,动态测试中铝型材腔内的气压会因动能减小而低于外部气压,而静态测试中铝型材腔内的气压会等于外部气压,因为空气密度一致,这就意味着静态测试中空腔与室内的压力差大于动态测试的,因而从气密水密性能测试的角度来看静态测试更加严格。动态测试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也更适用于检测遮阳架和突出构件等结构性能,但不方便检测负风压情况。大部分铝合金单元式幕墙之所以气密和水密达不到高性能,就是因为内层不密封,如果内层能连续密封,哪怕只有一个腔,气密和水密也能达到很高,相反,如果没有一个连续密封内层,即使多做几个腔,尽管空腔间压差会减小,但空隙间形成气流后也照样会渗漏。因此,按照“等压原理”的指导思想去一门心思地设计“等压腔”的思路是不正确的,该名称本身也会误导很多对内容认识不清的人走上追求“等压”之路。在幕墙中我们真正应用的是雨幕原理,强调的是内层的密封,而非中间腔的“等压”。另外,开启窗和门的铝型材接缝也是应用了雨幕原理,甚至有些明框框架式幕墙也是如此,利用外部扣盖和胶条形成开口外层,内部玻璃边与铝型材壁打胶形成连续密封内层。总之,要构筑一幅高密封性能的幕墙,按雨幕原理设计一道连续密封的内层是关键,在加工和安装单元板块时要确保实现内层连续密封,如果在加工和安装时不注意密封细节,设计得再好也功亏一篑,而且将来渗漏维修也会极其困难。
本文标题:幕墙雨幕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