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文学概论06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文学概论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一)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及其相互关系•1.物质生产:指的是人类为取得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形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2.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等活动都属于精神生产范畴。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3、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1)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原始形态的宗教、神话、艺术等,都是和物质生产交织为一体,并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精神生产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发展起来。•物质生产在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动因,精神生产总是受着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和变化,不同历史形态下精神生产的不同性质和特征,从根本上说是被物质生产决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新约圣经》,耶稣最后一次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教祭司长阴谋在夜间逮捕他,但苦于无人带路。正在这时,耶稣的门徒犹大向犹太教祭司长告密说:“我把他交给你们,你们愿意给我多少钱?”犹太教祭司长就给了犹大30块钱。于是,犹大跟祭司长约好:他亲吻的那个人就是耶稣。逾越节那天,耶稣跟12个门徒坐在一起,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他忧郁地对12个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12个门徒闻言后,或震惊、或愤怒、或激动、或紧张。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另一方面,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的独立性。•①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②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独立出来,就反过来对物质生产发生作用。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二)精神生产的特殊性•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作为人类两种基本的生产方式,有着共同的性质和规律。首先,两种生产都作为人的生活活动,具有人的生活活动的一般特点,这就是自由自觉性和创造性。其次,两种生产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但是精神生产作为“特殊的生产”,又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征。•1.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物质生产是在物质领域实际地改造对象世界和创造新的物质世界的生产;而精神生产则根源于人的精神需求,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是一种精神关系,它只通过意识活动对外部世界进行观念性的体验或思索,在此基础上创造一个观念世界。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物质生产的手段是工具,而精神生产的手段是符号。工具和符号都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工具体现了人类科学技术的水平和物质生产的能力;符号是标示事物的代码,如文字、语言等。文字、语言作为建构观念世界的工具,既是人思考世界的手段,又是表述科学思想、塑造文学形象的材料。因而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创造观念世界的符号活动。•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物质生产始终受到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即必然性的制约,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工具科学化程度的限制,产品的个体风格往往被淹没,而精神生产却始终保持着“精神的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的形式”,有利于个体的自由创造。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一)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1.文学与科学: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求。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和评价,力求表达主题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其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文学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掌握,文学产品是再次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文学当然包含着科学认识的因素,但这种人士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审美化。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2.文学与宗教•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和发现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从中受到美的陶冶,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因此,它要拥抱能充分地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世界。而宗教却建立在对世界的掉到的认识和虚幻的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的幸福,以它特有的神秘经验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的价值。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形态。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二)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文学创造中所运用的是具有话语蕴藉的“话语”,即作者个人的言语行为,其中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等。文学话语不同于一般的科学语言和日常言语。文学话语则往往会突破一般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1.作为叙述、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2.文学话语甚至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3.文学语言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境,这种叙述会出现多种可能性。她婆婆来抓她回去的时候,是早已许给了贺家凹的贺老六,所以回家之后不几天也就装在花轿里抬去了。——《祝福》第二节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生产,也是人与世界即主客体间的特定关系的反映。•一、文学创造的客体•(一)关于文学创造的客体的两种解释•1.客体即“自然”说•文学的客体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2.客观即“情感”说•文学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现,文学客体即人的心灵。其中有的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思想、理性,有的认为是人的意志、抱负,有的认为是人的无意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文学客体即情感”说。•因为文学艺术对世界的把握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方式,它在反映作家、艺术家所体验的生活的同时也必然表现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体验和由之形成的特定情感。但是,如果把文学客体归结为情感,以此否定客观世界作为文学的根本对象,或隔断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则是唯心主义的。•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在山丘和谷地上飘荡,忽然间我看见一群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在树荫下,在湖水边,迎着微风起舞翩翩。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在银河里闪闪发光,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与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诗人怎能不满心欢乐!我久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每当我躺在床上不眠,或心神空茫,或默默沉思,它们常在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仙一同翩翩起舞。第二节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二)文学创造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1.只有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唯一源泉。•社会生活就是人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领域中结成的现实关系和全部活动的总和,也就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生活是认栽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统一体。文学艺术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它既可以把物质世界作为创造的客体,也可以把客观存在着的特定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文化氛围、历史情境和作家个人对生活的体验等作为创造的客体。《西游记》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西游记》当中有多处讽刺官场的腐败,比如说堂堂龙宫和地府,看似神圣威严,其实不堪一击,私下充斥着贪污腐败的毒瘤。唐王当时魂游地府,崔判官只因曾是先帝御驾之臣,又与当朝宰相魏征交情甚厚,还收到魏征的来信,便私底下修改了生死簿,将唐王的阳寿整整延长了二十年,像极了官场上的腐败贿赂之实。就连西方极乐世界也并不清净,唐僧师徒四人好不容跋山涉水、赴汤蹈火地来到了西方净土,正要去取真经,却被二尊者索要人事,只因没有人事,便被无字真经。幸亏有燃灯古佛相助,最后才用唐王御赐的紫金钵换回了有字真经,就连佛门净土都如此物欲横流,可见当时明代的社会现实是如何。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西游记》中对道教似乎十分反感,道教人物在小说当中一般都是反面角色,比如车迟国与唐僧师徒四众作对的三位国师就是道教人物,灭法国中也是因为一个道士,所以国王才如此推崇道教而打压僧道。比丘国中差点害死一千一百名小儿的白鹿精也是个道士。之所以作者在《西游记》中将道教立为反派,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现状,嘉靖皇帝因为迷恋道教所谓的长生不老之术而荒废国事,一心只想炼制仙丹,结果导致国家民不聊生,因此作者对道教十分抵触。第二节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2.文学创造客体的特殊性•(1)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科学反映的生活,既是某一方面的生活,又是本质的、一般的生活,而不是整体性的生活。而文学艺术反映的是整体性的社会生活。所谓整体性的生活,是指既不局限于某一方面,也不局限于某一层次,而是多方面生活的交融、渗透,是现象与本质、具体与一般相统一的社会生活。•(2)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审丑价值的社会生活。文学要创造美,要激发人们的美感,就必须努力去发现,反映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而对那些不具有审美价值甚至与美对立的事物,则必须进行审美提炼和转化,使之在进入艺术作品之后具有审丑价值。•所谓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指的是那些本身就具有美的属性的生活,即富于诗意的生活。第二节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与此同时,文学也能够反映丑的生活。审美与审丑,正如死亡和生命相伴、病态与健康对抗、痛苦同欢乐交替。丑的事物经过艺术家、作家的揭露和批判,塑造成艺术形象,也就具有了审丑价值。第二节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3)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当某种生活不与作家发生关系,作家没去体验它,即感受、体味、思索它,并与之发生情感交流时,它就不会成为作家描写和表现的对象。•正是由于作家的体验,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才被情绪化、心灵化和生命化,外在的现实生活也就转化为内在的心理现实。•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对生活的体验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尽管情感体验比任何别的体验都更具主观性,但是,被体验过的社会生活仍具有客观品格。第二节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二、文学创造的主体•1.文学创造的主体是模仿者与创造者。•我们认为主体即模仿者的说法并不妥帖。模仿这一概念本身含有轻视主体创造性的色彩,它强调的是艺术家观察、复制自然的能力,容易把艺术家引向依靠技术临摹自然的道路上去,从而把艺术家降低为复制物品的工匠。把艺术主体看做创造者,肯定了人的生命活动的突出特征,是正确的。但任何艺术创造都不是随心所欲,都要受到客体对象的制约。所以,以往创造者之说并未辩证地揭示艺术主体作为创造者的全部内涵
本文标题:文学概论06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