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章生产者行为商品、资金循环流向图企业家庭生产要素市场物品与劳务市场支出工资、租金与利润收入收入购买商品与劳务出售商品与劳务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生产投入厂商的追求目标?产量最大?价格最高?销量最大?厂商的行为准则?思考.讨论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所有的企业都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与如何生产的问题。企业如何作出这些决策呢?这就取决于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要了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分析企业的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本章主要内容利润最大化需要解决三个问题:(1)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生产理论(2)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成本与收益理论(3)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市场结构理论关于利润最大化TCQPπ),,,(ENKLfQ)(QTC市场结构本节任务一、了解什么是生产二、厂商(生产者)在市场中的角色及组织形式三、举例说明生产要素有哪些四、了解生产函数的表达形式第一节生产理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物品劳务厂商TPAPMP一、生产与生产者1、生产厂商对各种生产要素加以组合制成产品的行为2、生产者(厂商)生产活动的组织形式(1)个人企业:单个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2)合伙制企业:两人以上合资经营的厂商。(3)公司制企业: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厂商企业的组织形式独资经营企业由一个人所有并经营的企业业主必须对该企业的成败承担全部责任企业规模完全取决于业主所能积蓄或借贷到的资金的多寡合伙经营企业由两个以上的业主按合伙契约共同组建的合伙经营企业每个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资金较多、规模较大、分工和专业化得到加强公司制企业按照公司法由众多业主出资组建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组织业主只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二、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生产要素包含什么内容?讨论:如果你要开办一个小吃店,你要准备些什么生产要素劳动(LabourL)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资本(CapitalK)建筑物、机械、运输工具、原材料、1、实物资本:建筑物、机械、运输工具、原材料、燃料2、货币资本土地(自然)(NatureN)泛指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海洋、矿藏等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E)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三、生产时期不变投入与可变投入1、不变投入:在特定的生产周期内投入量不随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资源。投入量不能调整2、可变投入:在特定的生产周期内投入量随产出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资源。投入量可以调整生产的短期与长期(交替发生)1、短期:指时间短到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固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厂房、机器、设备条件下来调整产量。(部分要素可以变动)2、长期:指时间长到可以使厂商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全部要素可以变动)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在于生产规模是否发生变化。理解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①由于企业的生产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使用的机器设备所决定的,因此,企业在短期内也就很难改变其生产技术。企业生产技术的改变主要与其长期决策相联系。②对不同行业来说,所谓“短期”的实际时间长短可以有很在差异。比如服装业与钢铁工业、电力工业四、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生产要素与其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Q=f(L、K、N、E),一般分析两因素,即Q=(L、K)1、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同,则商品产出量也不同。地毯厂(劳动密集型产业)投入的劳动力越多,生产的地毯就越多。生产函数的基本特征2、厂商采用的生产技术决定厂商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厂商的设备是否先进,管理水平的高低,劳动者素质的优劣等都被认为对厂商的“技术”产生影响,都将影响该厂商的投入——产出关系。1、研究可变生产要素(L)投入与产出量(Q)之间的函数关系。2、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研究长期内生产要素和产量的关系。),(KLfQ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KLfQTPAPMP总产量企业投入一定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产量TP=Q=f(L)平均产量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生产的产量APL=TP/L边际产量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MPL=△TP/△L五、短期生产函数研究可变生产要素(L)投入与产出量(Q)之间的关系。LTPAPMP120225310465513663下表是某企业的生产函数,请将其补充完整LTPAPMP12020202502530360201046516.25556513066310.5-2答案用图象表达P0L012345678910TPAPABC60MPTP、AP、ML曲线之间的关系7719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1、TP与MPMP0,TP递增MP0,TP递减MP=0,TP最大关于边际量与平均量的关系1.881.891.901.911.92平均身高:1.90加入一人(1.80),平均身高为1.88加入一人(2.00),平均身高为1.92边际量大于平均量时,就会把平均量拉上边际量小于平均量时,就会把平均量拉下2、MP与APMPAP,AP递增MPAP,AP递减MP=AP,AP最大边际报酬(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原因: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在数量上,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随着投入量渐增,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为什么三个和尚就没水喝了呢?案例:以制造业企业为例(转盘)转盘是该厂的关键零件,用4台机床进行加工。开始时,用4名工人加工,一人一台机床。由于每个人既要操作机床,又要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如卡零件,借用工具,相互传递,打扫卫生等),使机床的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果日总产量为32件,人均产量只有8件。当增加一个人后,就可以有一个人做辅助工作,其他4个人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机床上,日总产量增加到41件,人均产量为8.2件,边际产量为9件。再增加一个人后,就能将绝大部分辅助工作担当起来,有4人盯住机床上,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效率,日总产量又增加到54件,人均产量为9件,边际产量为13件。这就是边际实际报酬的递增阶段,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当增加到7个人时,由于新投入的第三个人只能担负一部分辅助工作,有一部分时间没活干,因此总产量虽然增加到63件,平均产量保持不变,边际产量反而下降。此后,随着投入的劳动力进一步增加,不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而且互相干扰,废品率也相应上升,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10人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平均产量从递增到递减,边际产量从最大到0。这就是边际实物报酬递减阶段,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在这以后,当劳动力增加到10人以上时,便人浮于事,人多手杂,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废品率进一步增加,导致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继续下降,总产量也开始下降。这就出现了负报酬阶段。再增加一个人后,就能将绝大部分辅助工作担当起来,有4人盯住机床上,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效率,日总产量又增加到54件,人均产量为9件,边际产量为13件。这就是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当增加到7个人时,由于新投入的第三个人只能担负一部分辅助工作,有一部分时间没活干,因此总产量虽然增加到63件,平均产量保持不变,边际产量反而下降。此后,随着投入的劳动力进一步增加,不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而且互相干扰,废品率也相应上升,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10人时,总产量达到最大75件,平均产量从递增到递减,边际产量从最大到0。人多未必好干事!!!在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出现递减的特征。这个故事里的资本和劳动分别指的是什么?38第二节成本理论一、成本的含义及分类二、短期成本分析三、长期成本分析生产成本C与产量Q的关系4重点掌握:1、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的不同2、短期成本分类及变动规律一、成本的含义及分类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工资、地租、利息和企业家才能)1、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显性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要求企业反映记录在账面上。这些成本在企业中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是实际发生的支出。例如:员工的工资、购买原材料,支付给银行的利息等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大收入。它不要求企业实际支出货币,不反映在会计账目上。会计师重视会计成本;经济学家强调机会成本。如何理解机会成本1、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2、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最好的一种。机会成本告诉我们:在做出一项决策时,不仅要考虑会得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为此会失去什么。例:某人拥有10万元并将其投资于他所拥有的一家企业,这10万元还有以下用途:A.购买股票,每年可获得红利5000元;B.开设一家小书店,每年可获利6000元;(选择)C.存在银行,每年可获利息3000元。那么这10万元的机会成本是?案例: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家长们都舍得把大把钱花在子女教育上,特别是那些收入较低的家庭,做父母的宁愿节衣缩食,也愿供子女读完大学。那么,是否每个人都应作出上大学的决策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比较上大学的收益与成本。上大学的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以及较高的收入、高学历带来的名誉、地位等效应。但成本是什么呢?通常人们会把一个大学生上四年大学的学费、书费、生活费加总起来,但这种总和并不是一个大学生上大学所付出的全部代价。读四年大学的学费、书费和生活费只是上大学的会计成本,而计算上大学的成本需要考虑机会成本。大学学位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一个人在作出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时,应当考虑上大学最大的成本——时间。当你把四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呆了4年,每年支付四年大学的学费、书费和生活费共计1万元。如果该学生不上大学,而是到一家银行做职员,每年的薪金为2万元。那么,在大学里所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是8万元。因而,该学生上大学的总成本为12万元。对一般人来说,上大学会提高工作能力,有更好的机会,以后会收入更多。例如,如果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一生中每年收入一万元,从18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42年共计收入42万元。一个上过大学的人,大学学费每年1万,一生中每年收入为1.5万元,从22岁开始工作,到60岁退休,38年共计收入57万元。上大学的人一生总收入比没上大学的高出15万元。所以,上大学是合适的,这就是每个人都想上大学的原因。但对一些特殊的人,情况就不是这样了。比如:姚明并没有上大学,他为什么不上大学呢?但是,他不上大学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有到NBA打球的机会。姚明同休斯顿火箭队签了3年2000万美元的工作合同,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收入都在1000万美元之上。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大学,放弃到NBA打球的机会,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000万美元。这就是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比尔·盖茨在面对选择时,如何计算机会成本。比尔·盖茨于1973年进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学习,可是他对法律一直没有兴趣,反而对计算机情有独钟。19岁时,盖茨有了创办软件公司的想法,随之而来的就是他要面临一项选择,是继续读书直到拿到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哈佛大学学位证书,还是辍学开办自己的软件公司?比尔·盖茨热爱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是他的梦想,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他所渴望
本文标题:新生产者行为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67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