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
1江苏小麦生产技术扬州大学农学院郭文善一、江苏小麦生产概况与品质区划(一)、自然概况江苏省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地居长江、淮河下游,河湖众多,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05%,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500.84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9%和全国耕地面积的4.5%。人口密度居全国各省第一位,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也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江苏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灌溉总渠一线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的特征,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年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无霜期200~240天。光热条件兼有南北之长,降水比较丰富,适于喜温和中温作物的生长。(二)小麦生产概况小麦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1990年种植面积曾达3599万亩、1999年总产曾达1071万吨,受国家和江苏省粮食政策、种植业结构调整、小麦市场价格大幅变动以及气候的影响,2000年以来,我省小麦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波动幅度较大,2000年种植面积为2932万亩,之后种植面积不断下降,面积最小年份在2004年,为2402万亩,近年又有所回升,2007、2008年实际种植面积3200多万亩,居全国第五位;单产最低年份在2002年和2003年,均为250kg/亩,2004年起连续五年增产,最高年份在2008年,为321kg/亩(十三市统计汇总为373kg/亩),单产水平居全国小麦主产省前5名之列;总产最低年份在2003年,为608.71万吨,2008年恢复性增长至近千万吨(十三市统计汇总为1202万吨)。由于江苏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在全国小麦区划中分属两大麦区,淮北属黄淮冬麦区,淮南属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因地域生态类型、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不同农区间小麦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据南京财经2大学粮油品质测试中心汇总近几年的小麦籽粒品质测试结果,表明目前江苏小麦品种以优质中筋小麦为主,其次是优质弱筋小麦,同时可以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强筋小麦(表1)。表1江苏省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质量指标样品百分比(%)品种百分比(%)容重(g/L)≤7303.644.60731~74915.5617.24750~76922.8425.29770~78932.7834.48≥79025.1718.69蛋白质含量(%)≤11.526.4927.56>11.5且<14.055.3053.60≥14.0且<15.09.9310.34≥15.08.288.05湿面筋含量(%)≤22.06.946.90>22.0且<32.048.9651.72≥32.0且<35.015.913.79≥35.028.227.59面团稳定时间(min)≤2.530.4628.74>2.5且<7.050.0054.01≥7.0且<10.010.939.20≥10.08.618.05(三)江苏小麦品质区划根据江苏省目前麦作生产中主推品种的品质潜力和各生态农区温、光、水、肥、土等资源分析,江苏淮北麦区可生产制作面包等食品的优质强筋小麦;里下河农区的中筋红粒小麦品质优势尤为突出,适合作为配麦原料;沿江、沿海麦区适合于生产制作饼干、糕点等食品的优质弱筋小麦,是全国最具优势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区域。为此江苏省小麦品质区划是依据生态条件和品种的品质表现将小麦产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品质类型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小麦的高效生产,以利于因地制宜培育优质小麦品种和生产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商品小麦,实现产业化经营。(1)淮北中筋、强筋白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位于淮河和灌溉总渠一线以北,东濒黄海,西接安徽,北连山东,南与里下河麦区毗邻。全3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市全部以及淮安和盐城市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部分。土地面积35801.5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4.89%。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500万亩左右,单产350公斤/亩左右,是江苏省小麦高产区。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气温上升快,秋季降温较早;春秋两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炎热而雨水集中,冬季寒冷而干燥。本区光照条件为全省最好:年太阳辐射总量114~126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2233~263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50~59。本区热量为全省最低:年平均温度13.2~14.4℃,小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7~8℃,比淮南麦区低1~2℃,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温度比淮南地区略高,灌浆期平均温度为19~20℃,日较差较大,达10.5~12.8℃,有利于灌浆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作物高产优质。本区年降雨量782~1015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0%以上,小麦生育期间降雨量为250~400毫米,以干旱为主,小麦拔节至成熟阶段降雨量为130~160毫米,适当偏旱有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本区种植品种以半冬性为主,白粒,适当搭配偏冬性或春性品种。本区在全国小麦品质区划中属北方强筋、中筋白粒冬麦区的南缘,由于区内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根据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气候条件可分为三个专用小麦种植亚区:①微山湖洼和沂沭运洼面包、方便面(含精制级饺子、煎炸食品等)小麦亚区,②丘岗蒸煮小麦亚区,③黄泛平原蒸煮、啤酒小麦亚区(2)里下河中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是江苏省腹部地区的碟形洼地平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生产条件好,产量水平与淮北相当。本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北部搭配弱春性品种。所产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比淮北麦区低,但高于江苏省其他麦区,是生产蒸煮类小麦的理想区域。本区亦分为三个蒸煮类小麦亚区。①串场河沿线优质饺子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北部、东北部,主要包括盐城市的阜宁、建湖、大丰、东台的一部分和淮安市的青州区沿串场河的一部分以及洪泽、金湖等县(市)洪泽湖以东的低洼平原,小麦面积220万亩左右。②沿运优质面条小麦亚区:该区位于里下河西部,主要包括宝应、高邮、邗江等县(市)沿大运河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30万亩左右。③里下河南部优质馒头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兴化、宝应、泰州市区的全部、海安、高邮、江都、姜堰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面积250万亩左右。(3)沿江、沿海弱筋红(白)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为江苏省沿长江两岸和沿海一线,沿江以江北为主,沿海以中部、南部为主,沿海北部部分地区与淮北麦区相重叠。该区种植品种以春性、红粒为主,沿海北部种植部分弱春性和半冬性的白粒品种。小麦生长后期温度偏低,温差偏小,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沙性强,盐分含量高,蓄水、保肥供4肥能力差,小麦粗蛋白、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均较低,弱筋优势明显,是江苏省和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的优势区域。本区亦分为四个弱筋小麦亚区。①高沙土优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泰兴、如皋、如东、通州等县(市)的大部,海安、姜堰、江都、邗江等县(市)的一部分,小麦总面积200万亩左右。②沿江沙土发酵饼干、蛋糕小麦亚区:该区主要包括靖江、扬中、启东、海门县(市)的全部、如皋、泰兴、江都、邗江、仪征、丹徒、丹阳、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县(市)滨临长江沿线的一部分,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③沿海南部酥性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包括通榆运河以东、盐城以南及南通少部地区,包括大丰、东台、如东等县(市)的大部,盐都、海安、通州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共种植小麦面积180万亩左右。④沿海北部发酵饼干及啤酒小麦(白粒)亚区:沿海盐城以北至灌河附近,包括建湖、阜宁、射阳、响水大部和滨海、灌云的部分乡镇,小麦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4)苏南太湖、丘陵中筋、弱筋红粒小麦品质区该区位于江苏省最南部,小麦生育期间热量资源和降水最为丰富,但小麦面积急剧下降,目前仅300多万亩。该区春性品种,品质介于里下河和沿海、沿江麦区之间,在品种的选用和栽培措施上应根据用途而有所侧重。太湖麦区土壤条件好,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地下水位高,降水较多,湿害严重。太湖麦区历史上精耕细作,技术措施和田间管理水平较高,较适合蒸煮类小麦的生产,丘陵麦区粗放种植,土壤肥力较差,加之投入不足,小麦生育后期易脱力早衰,适合饼干、糕点小麦的生产。本区可分为二个亚区。①丘陵饼干、糕点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又称宁镇扬丘陵地区,包括六合、江浦、江宁、溧水、高淳、盱眙、句容等县(市)和南京、镇江两市的郊区,丹徒、仪征两县(市)大部,邗江、高邮、金湖、丹阳、金坛、溧阳、宜兴的一部分乡镇。该区气候温暖,但冬季温度变幅较大,冻害、湿害较重。全区地貌比较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冲沟和河湖平原交错分布,土壤类型也比较复杂,低产土壤面积大,不利于小麦产量和蛋白质、面筋含量的提高,适宜于生产饼干、糕点小麦。②太湖蒸煮类小麦亚区:该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为长江下游太湖平原的稻麦区,北和东北部以长江及沿江麦区为界,西和西南以10米等高线与宁镇丘陵毗邻。境内包括江阴、锡山、吴县、吴江、昆山、武进等县(市)的全部,常熟、张家港、太仓、金坛、溧阳、宜兴和丹阳等县(市)的部分乡镇。该区是江苏省纬度低、气候温暖的麦作区,气候特点是秋季温度下降较慢,越冬期不明显,雨量充沛,热量条件好,土壤比较肥沃,但小麦生长中后期多阴雨,日照不足,易遭湿害和赤霉病,适宜发展抗病耐湿的蒸煮类小麦。二、江苏省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原理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栽培措施5和管理方法是通过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或直接作用于植物体而对其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改进耕作栽培技术、合理施用肥料及改进施肥方法、节水灌溉技术等都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1)播种技术①播期: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密肥调控措施下,适期播种小麦产量最高;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期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超出适宜播期,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下降,播期过晚则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又有所上升(表2)。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中,弱筋小麦实现优质高产,则应在适期范围内适当早播,中、强筋小麦要实现优质高产,宜适期播种。表2播期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年度品种播期(月/日)产量(kg/ha)蛋白质(%)湿面筋(%)淀粉(%)形成时间(分)稳定时间(分)2002-2003苏徐2号9/259528.014.7442.2972.496.79.8(徐州)10/29535.515.6140.4070.787.710.910/98185.515.9438.8168.726.711.410/166790.515.2237.5271.668.012.110/235232.014.5237.6672.806.810.210/304228.514.9037.9371.366.79.51998-1999扬麦158(扬州)10/266023.4012.6626.5166.78//11/105368.2013.3827.7268.72//11/254881.1515.3629.1668.01//2003-2004扬麦13(扬州)10/226212.8511.8422.1775.91//10/296809.1010.2519.7676.56//11/55608.8011.3622.9175.03//11/124886.8511.6423.0271.75//②播量(密度):扬州大学研究表明,在少免耕机条播或稻田套播条件下,密度过高或过低,籽粒产量下降,适宜密度条件下籽粒产量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密度增加,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下降,密度过高,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又上升,但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实现产量和品质协调发展,种植密度要求不同(表3、表4)。少免耕机条播
本文标题:江苏小麦生产技术 郭文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27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