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狱中八条公建党课67年前,重庆终于迎来了解放。但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监狱的革命志士,却在重庆解放的前三天,被国民党特务残忍屠杀。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烈士们在牺牲前还留了一份用血的教训凝结成的,从未完整公开的秘密文件。文件里有他们留给未来执政党最后的话,这些话,被一位从大屠杀中逃出的革命志士记录在了一份报告中,报告最重要的部分,对我们的党提了八条意见,我们将它称为“狱中八条”。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是解放前国民党特务专门用来关押政治犯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关押在这里的近200名共产党员兴奋不已,但没有想到,敌人开始了最后的疯狂。此时在狱中关押了近十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也就是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他觉得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他说,“死,也要死得其所。”许晓轩提议一出,以前狱中小范围的议论立刻汇集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声音。大家所熟知的《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也参与了狱中的讨论。1949年的11月27日,特务开始了最后的屠杀,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必须当天处决完所有政治犯。由于渣滓洞关押人数较多,白公馆的枪手后来被调到了渣滓洞帮忙,白公馆只留下看守班班长杨钦典独自看守尚未屠杀完的19位志士。后来,白公馆里剩的这19人全部安全逃出。渣滓洞也逃出15人。在整个大屠杀中,共有285人遇难,只有34人脱险。三天后,重庆解放。而罗广斌逃出监狱后马上回了家。到家后的罗广斌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28天,终于完成了一份三万六千字的《重庆党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提交给了当时的重庆市委,而这份报告,就是同志们在牺牲前的那段时间集体讨论的结晶。报告的最后一章,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里面是狱中同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是他们最后的嘱托。狱中八条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五、切勿轻视敌人;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八、惩办叛徒、特务。★狱中同志认为:少数领导干部腐化是造成重庆地下党组织大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狱中同志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就是强烈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党的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是领导班子的建设;在领导班子的建设中要特别注意防止领导成员腐化。这是狱中同志们痛切感受到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训。1948年由《挺进报》事件带来的重庆地下党组织大破坏,主要是由于几个主要领导干部相继叛变,才造成一度难以遏止的破坏势头。叛徒人数很少,只占被捕人数的5%,但是影响极坏,破坏性极大。★平时道貌岸然、大讲革命气节的冉益智的叛变,给同志们增添了几分清醒:“不要理想主义”在地下时期,大都实行单线联系。直接领导人就是组织,就是党的代表,下面的同志对他们十分敬仰,抹上了一层理想的光辉。《报告》说:“加上(刘国定、冉益智等)上级领导人高高在上、不可捉摸,故意说大话,表示什么都知道,都有办法。”以至有的年轻同志对他们盲目崇拜,事事依赖,甚至有的同志举止言行都模仿他们的样子,到头来却被自己敬仰和崇拜的对象出卖了。这一堂反面课上得十分深刻。在狱中,同志们联系自己的思想讨论如何看待组织存在的问题。江姐早先就说过:“不要以为组织是万能的,我们的组织里还有许多缺点。”王朴检查自己的认识说,在被捕前一直迷信上级,依赖组织,没有想过自己就是组织的一部分,组织的力量要靠各个分子的共同努力才能发挥整体的战斗作用。他说:“以前我对组织一直是用理想主义的观点来看,今后一定要用现实主义的立场来看了。”狱中同志所反对的“理想主义”,是指把一切都理想化,以至产生迷信,丧失现实感,那就是一个糊涂人,甚至可能反过来影响对理想、对党对革命前途的信念。这是先烈用血写下的教训。★狱中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得出一个共识:要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报告》指出:“从所有叛徒、烈士中加以比较,经济、恋爱问题、私生活问题,这三个个人问题处理得好坏、往往决定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对革命是否忠贞。”这一段话似乎说得绝对了一点,但却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真。个人私生活和革命大节之间往往并不隔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江姐的遗书、兰蒂裕的《示儿》诗,以及许许多多烈士的遗书遗言,反映了他们共同的精神境界。而几个叛徒的一个共同特点,恰是在这几个问题上过不了关。据狱中同志揭发,几个叛徒在私生活上也都不干净,刘国定更是“五毒俱全。”对此,《报告》指出:“在工作上因为经常检讨(总结经验教训)、(向上级)报告,相对来讲有问题比较容易发现,也有较多改正机会。而对私生活一般不太注意,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却清楚地反映了干部的优劣。”★在革命高潮中往往卷进一些投机分子,他们是“纸糊的窗户”,一戳就破,叛徒李忠良就是投机分子的典型在革命高潮中往往卷进一些投机者,这不可避免,也不足为怪。革命队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是件好事。问题是在革命过程中,党的组织要对每个参加革命的人,特别是党员干部加强思想教育;每个参加革命的人要自觉改造思想,真正树立革命人生观。地下斗争、武装斗争和监狱斗争是真枪实弹过硬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平时有虚假,关键时刻就要大暴露。纸糊的窗户,一戳就破。★在革命中的考验是非常残酷的,两个资格最老、职位最高的叛徒蒲华辅、涂孝文没有经受住考验而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典型《报告》指出:在监狱里,“毒刑拷打,单凭个人的勇气和肉体的忍耐,是没法子忍受的。没有坚强的革命意识,没有牺牲个人,贡献革命的思想准备,便不可能通过考验”。大多数同志是经受住了这种考验的,而两个资格最老、职位最高的干部蒲华辅和涂孝文却没有经受住这种考验。狱中同志“希望组织上对选拔干部,审查干部,培养干部一定要进一步的谨慎和严格”。从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自身来讲,增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质,则必须是自觉地、终身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狱中同志把重庆地下党组织大破坏的教训提到路线高度来认识,认为当时川东党组织的领导人是从右摇摆到“左”。狱中部分同志认为,随着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向前发展,川东党组织发动农村武装斗争时,“发生了与原来过右作风相反的过左的盲动作风。”至于“隐蔽”方针的贯彻执行是否右了,上下川东三次武装起义是否“左”了,至今在当年亲历的老同志中和党史学界还存在不同意见。但无论如何,这里所提出的要注意路线问题,不要左右摇摆,特别是不要以为越“左”越革命,这一个基本观点很是难能可贵,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狱中八条”的现实意义“狱中八条”是红岩烈士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实践特别是经历失败和挫折后,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警示,是狱中烈士的血书遗言,是生命换来的教训和经验,每一个字都浸满了烈士的鲜血。它不但富有历史价值,而且对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针对性,是我党应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的“锦囊妙计”。★“狱中八条”号召党员干部要坚定信仰。信仰是灯,能够指引方向;信仰是火,能够点燃希望;信仰如山,始终坚定不移。正是因为有着坚定信仰的支撑,我们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新中国,也正是因为有着坚定信仰的支撑,陈然、张国维、江姐等革命先烈才能在经受百般酷刑折磨时依然不改其志,形成了有着巨大现实意义的“狱中八条”意见。在革命战争年代,坚守信仰需要共产党吃苦在前、英勇奋斗、流血牺牲;而在当今,坚守信仰仍然需要共产党员站出来,不怕吃亏,努力工作、多做贡献。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历史、反省自己,巩固信仰,认定坚守,甘于奉献!★“狱中八条”警示党员干部要有忧患意识。“防止领导成员腐化;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等是历史和血的教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狱中八条”警示党员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1948年,由于当时重庆地下市委书记刘国定、副书记冉益智等人的叛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被捕入狱,这血的教训无比沉重,也无比宝贵。狱中同志对地下党领导人的变节既震惊,又愤恨,对党的事业发展深深担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信仰的丧失是因为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方面出现问题,生活腐化,贪图享受,发展到最后贪生怕死,投降变节。过去是敌我斗争考验着党员干部,现在改革开放也同样考验着每一位党员干部,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理,不要被我们轻轻放到一边,而应时时警醒我们,时时启迪我们。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党史,可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渣滓洞、白公馆里的两百多位革命志士在65年前留下的这“狱中八条”,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用教训与反思写成。“狱中八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下,一个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多么重要,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组织纪律、道德情操是多么重要。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既肩负着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仍然面对着与65年前那些先辈同样的考验。几年来,全党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的努力,与65年前革命先辈们的这份厚重思考,精神相通,使命相连。这份来自于历史、又充满现实意义的思考,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增强理想信念的必修课、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必修课,也是把党和国家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本文标题:公建党课:狱中八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331974 .html